北上广“放管服”成绩单
2019-11-26法人崔晓林整理报道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崔晓林 整理报道
中国最早出现“放管服”概念的时间是 2016年5月9日,当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李克强表示,“‘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
“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近年来,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纷纷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条例,在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深化“放改服”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小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
北京:“放管服”高于国家要求
世界银行刚刚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大幅跃升至31位,其中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78.2分,相当于位列全球第28位,超过日本东京。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落实国家要求,围绕“简政放权、公正监管、优化服务、强化责任”,将涉及地方政府的68项任务全部纳入“3.0版改革”,有些改革任务内容更深入、标准更高。
公司注册:
国家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北京市目前已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
燃气报装:
国家要求将燃气报装时间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北京市今年已通过小微工程用气办理“三零”服务,将办理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此次改革进一步提出将其他项目用气办理时间压减至8个工作日以内,比国家要求标准时间缩减一半。
不动产登记:
国家要求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北京今年已经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在此基础上,在海淀区探索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办理不动产登记,试点实行“智能秒批”,彻底改变百姓连夜排队、现场取号、多次跑路的现象。
建筑许可:
两年来,北京市率先改革、大胆突破,能减即减、能合即合,将环节压缩22%、办理时间压缩57%。
融资贷款:
在融资续贷方面,通过设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企业只要在贷款到期1个月前提交续贷申请,10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审批,续贷前无需过桥资金。该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已在海淀区建立了首个企业续贷受理中心。截至10月15日,已有15家银行入驻中心,累计完成续贷审批77笔,续贷金额5.4亿元,及时有效保障了小微和民营企业资金需求。
据了解,北京还将推出600项“最多跑一次”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将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目前的1.5次压缩到0.3次以下。
营商环境的“上海样本”
2019年2月,上海根据世界银行提交的对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建议,研究提出了88项进一步对标改革的举措和建议,在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又根据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推出20项新的深化改革举措。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上海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登记财产等以地方事权为主的评价指标中,办事环节平均压缩了30.5%,办事时间平均压缩了52.8%。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上海市民李先生在去了一趟上海市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后的内心感受。李先生要办理股权转让变更,在申请材料提交审核通过后,收到一条“办件已出证,待领取”的短信。家住浦东新区的他,上班途经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早上7点钟,在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的自助证照柜刷了一下身份证,仅用30秒便领取到了新的企业营业执照。
本年度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2 0 1 9-1 0-2 3 2 0 1 9-0 9-1 9 2 0 1 9-0 9-1 2 2 0 1 9-0 8-1 2 2 0 1 9-0 7-1 6 2 0 1 9-0 4-3 0 2 0 1 9-0 4-2 9 2 0 1 9-0 4-0 4 2 0 1 9-0 3-2 6 2 0 1 9-0 3-1 8 2 0 1 9-0 3-1 3《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通知》
位于青浦区赵巷镇的上海精测公司,拿地后10天就开工,除去企业申报时间,政府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4个工作日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办理过程背后,是政府企业联动,园区牵线搭桥,“店小二”们的齐心协力,是政府各职能部门不断踏实工作作风、优化工作方式,也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敢于担当的政务新风尚的缩影。
只用两个工作日,落户松江区的明治制果食品工业(上海)有限公司便拿到了社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证,成为上海市第二家通过新平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企业。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上海营商环境改革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拓展,从新设企业新设项目,拓展到存量企业存量项目,进一步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广州:开启营商环境改革3.0时代
2019年前三季度,广州迎来了24.82万户的新登记企业,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达到226万户。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约909户新企业选择广州成为“起跑地”。
市场活力的涌动,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直观表现。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能够让企业发展轻装上阵,加速奔跑;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人力、物力、社会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的指南针,更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开办企业,需要耗时多久?怎样准备材料、跑多少个部门?创业青年林逸做足了心理准备,并预备好打一场攻坚战。然而,他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拿到了通过“区块链+AI(人工智能)”平台办理的企业营业执照,而这,就是广州营商环境给出的答案。
2019年8月底,来自湖南益阳的王先生在办照前也曾有同样的担心,“刚开始,我担心要跑很多单位、盖很多章、重复提交各种材料。”通过微信办理营业执照,一天内就让他悬在心口的“石头”落了地。商事登记是开办企业的第一道门槛,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企业的“堵点”,正是商事制度改革的突破点。
针对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难题,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全面铺开“证照分离”首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确保“准入”“准营”同步提速。市场准入再放宽、再提速、再优化,已经成为广州吸引企业投资兴业的“利器”。
2019年上半年,广州共计减税238.8亿元,累计306.4万人工薪所得不再缴纳个税;开办企业压缩至2个工作日,纳税便利化改革创“7个全国率先,1个全省率先”;完成电水气外线工程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认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广州一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有着包容、开放的城市精神,人们从外地来到广州可以非常快地融入当地族群,而不会觉得陌生。”同时他强调,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配套,让人们很愿意来到广州工作、生活,这对于广州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