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为重,讲好普法故事
2019-11-26李天琪
本社记者 李天琪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视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网络视频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知识与认知周围世界的主要媒介。
视频、电影、动漫与法治宣传相遇,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片中人:怎样直达观众的内心?
场景A
一日,一名年轻记者登门拜访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储永志。多年来,储永志在戒毒所负责宣传教育工作,热爱摄影的他,用照相机拍出很多寻常人看不到的画面。
热情的储永志带着记者来到窗前坐下,窗外阴云密布,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袭。
坐稳后,记者从包里掏出一本摄影集,紧接着开口向储永志说明了此番来意。前几天,编辑部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和一本影集,写信的人叫柳亚茹,自称是影集主人公的前女友,希望能把影集中附夹的一封信转交到照片主人公手中。她没有任何有关对方的联系方式,唯一的线索即是这本影集的作者为储永志。
这本影集的内容是储永志耗时两年跟踪拍摄一名戒毒人员的生活日常。储永志一边翻着影集,一边向记者介绍,拍摄对象叫阿泰,进戒毒所那年刚满19岁。“这孩子当初是队里出了名的刺儿头,经常惹出麻烦。阿泰进戒毒所时他的女朋友已经怀孕四个月了,阿泰还没出去,据说孩子就出生了……”储永志轻抚一张张照片,思绪飞回到二十多年前。
场景B
阿泰本是小县城里一名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少年,他年轻、乐观,直到一场车祸带走了他的双亲。年仅17岁的阿泰一夜之间成了孤儿,保险公司上门赔付了上百万元的赔偿款。为了避嫌,阿泰的其他亲属都不想碰这笔钱,也不肯管他。
失去至亲加上天降巨款,阿泰很快迷失自己。为了忘却痛苦,他任意挥霍钱财,帮各种所谓的朋友买单,用酒精麻痹自己,故意打架惹事。
在KTV中,阿泰遇到了做兼职服务员的柳亚茹,两人相恋相惜。不过好景不长,一百多万元的赔偿款在两年的时间里被挥霍一空,好在柳亚茹依旧不离不弃,陪在阿泰身边。那时,正常的工作根本维持不了阿泰的开销,在朋友介绍下,他在地下赌庄开始负责看场。
没过多久,一天阿泰接到柳亚茹电话,得知女友怀孕的消息。一个很久没有感受到家庭温暖的人,在得知自己即将身为人父,阿泰当时的心情无比复杂。
也许是精神压力让他无法承受,他想试图逃避,阿泰作了错误的选择。当柳亚茹撞破阿泰和其他女人在房内吸毒鬼混的场面后,怀着孩子的她夺门而出,不久便跟着家人搬离了这个伤心之地。而阿泰被抓进了戒毒所。
>>左图: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的司法部
>>右图:近七百部参赛作品,陈禹诺从头到尾仔细审过,对于精彩内容,她如数家珍。 以上图片均由李天琪摄
在戒毒所,阿泰认识了储永志。那年春节,储永志带着阿泰回家探望奶奶。见到奶奶的一刹那,阿泰就哭了。他跪在地上,抽泣的说不出话。
储永志的关心与帮助换来了阿泰的信任,交心中阿泰慢慢把过去的故事说给储永志听,也同意储永志对自己的拍摄记录。
场景C
“阿泰当年也问过我,出去后要不要去找柳亚茹,我那时没有回答,也是不知如何回答。”储永志若有所思地说。
此时,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衬托出房间内的寂静异常。在陷入一阵沉默后,储永志的一句话打破了宁静:“你……就是阿泰的孩子吧?”年轻的记者猛然抬起头,一张与阿泰极为相似的脸映入眼帘。其实早从记者进入储永志家门的那一刻,储永志就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阿泰素未谋面的孩子,他们两人实在太像了。
记者有些厌恶地别过头:“他不是我爸……我跟他不一样!”
储永志叹息地说:“你要理解,他当时只是个孩子。他没有父母,要走一大圈弯路,才能看清生活的本质。是毒品毁了他。”
见记者不说话,储永志接着说:“对了!阿泰出所这么多年,我们民警定期还会做回访,上一次见到他是一年多前。那次见面,阿泰跟我聊了好久。时过这么多年,他心里还一直有个疙瘩。他说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们娘儿俩,不知道你们二人过得好不好,这让他无法释怀。他说最让他害怕的是,突然哪一天听到消息,他的孩子吸毒了,得去戒毒所里看他。眼睛红了的他说,这会比死还难受。”
窗外雨声渐弱,储永志和年轻的记者靠在窗前又聊了好久。
场景D
几天后,在修理厂忙碌的阿泰收到一封快递文件。阿泰一边好奇寄信人是谁,一边撕开信封。储永志的“老朋友,你猜我见到了谁”,让他一下子慌乱起来。
信纸后面的一张照片让阿泰昔日的回忆一瞬间灌入脑中,泪水止不住地流。照片是一张自拍,上面印着储永志和年轻记者的灿烂笑脸。储永志在照片背后写道:“这是我拍过的最完美的照片。”
影中相:好剧本都源于哪儿?
以上故事出自浙江省戒毒管理局、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出品的一部微电影《完美照片》,根据戒毒所内真人真事改编。影片以“陌生”记者上门拜访埋下伏笔,以画外音、内心独白、主观视角等形式述说了“完美照片”背后“不完美”的人生故事。
>>程君轶(右)与陈禹诺探讨参赛作品阅片感受 李天琪摄
当片中主角说出“毒品的滥用是一种透支的精神快乐,其反映的本质即是作为人的无力感”这句话,相信对照着影片中阿泰的故事,屏幕前的大多数人都能产生共鸣感慨。虽然不同的人生阅历、生活环境可能导致每个人观影后的所思所想不尽相同,但是拍摄影片的初衷苦心,一定能透过微电影直达被感动的观众内心。
影片中戒毒人民警察的同名原型储永志,现实生活中是一名独立摄影师,是第56届、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一、二等奖获得者,长期关注戒毒人员群体。阿泰是他用两年时间真实记录的对象,阿泰曾说过一句让他久久不能忘怀的话:“我是用我父母的生命在吸毒。”
“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正如影片中呈现的那样,戒毒人民警察不仅要关怀戒毒人员的饮食起居,更会密切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指引他们走向新生。”在司法部办公厅新闻处陈禹诺的手机中,记者看完这部微电影后,陈禹诺如是说。
都说好剧本往往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盲井》《亲爱的》《解救吾先生》《湄公河行动》,再到2018年热映的《我不是药神》,它们中每一部的上映都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深思。好电影不再只是飘着爆米花味道的娱乐产物,当片尾曲响起,它所带来的余味感受或许能在观众的心底埋下一粒种子,将来遇到适当的时间场合,悄悄地开花结果。
“司法行政工作从来都不缺好素材、好故事,无论是扣人心弦的还是催人泪下的、引人深思的……”说话间,陈禹诺点开另一部微纪录片《深圳市“1+1”法律援助律师》的链接。
“1+1”志愿者行动是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大型法律援助公益活动。自2009年至今,1100多名“1+1”志愿者(1名执业律师加1名大学生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我国中西部390多个欠发达、法律资源匮乏的县区,帮助当地居民办理了6万多件法律援助案件,化解了上万起社会矛盾纠纷,开展了2万多场次普法宣传和法治讲座,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9.8亿元。
纪录片中,来自广东深圳的李荣花律师说她第一次听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时,瞬间产生心脏被撞击的感受。也正是这一下怦然心动,将李荣花从深圳带到海拔4000米的西藏。
天空是如此之蓝!这是李荣花来到西藏的第一感觉。当地居民淳朴、热情,但同时对法律服务的渴求和需要又很多。在这片法律服务资源像氧气般稀薄的土地上,志愿者需要克服的困难不止一点点。
一次法庭审理过程中,李荣花半边身体突然如吹气球般肿了起来。她询问法官和法警才知道,这是典型的因缺氧而产生的高原反应。之后的援助日子里,她遇到过数次大大小小的高原反应,经常半身、全身浮肿,甚至遭遇肺部感染。即便如此,李荣花不曾产生一丝退却的想法。她还开玩笑地说:“只要不死,就要撑下去。回到深圳,又是一条好汉。”
李荣花所在的日喀则市,一共有6名法律援助律师,服务18个区县、18万平方公里。在崎岖的山路上驱车1000多公里去开一个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克服了距离问题,又遭遇了语言不通。在藏民家中,李荣花要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解释法律法规,经常一趟下来,就累得满头大汗。
不是在办案,就在去办案的路上,这是李荣花和无数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日常。正是像李荣花一样的法律援助志愿者们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地来到偏远贫困地区,得以让法律跨越大山大河的阻碍,走进千家万户。
在这些可爱可敬人的努力下,如今,青海省消除了无律师县,西藏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覆盖。
画外音:什么需要我们去讴歌?
在司法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记者看到了不少这样的微纪录片。司法部法治宣传中心程君轶告诉记者:“这种形式不是所谓‘高、大、全’的展现,而是更突出细节和真情实感,更容易打动人,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2018年3月,原国务院法制办和原司法部职能整合,重新组建司法部,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重组后,司法部成为一个不仅要承担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相应工作职能,同时还实现了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的新部门。全国省级及以下司法行政系统也按照中央部署陆续进行了机构改革重组。
2019年3月,正值司法部重组一周年,为展现一年来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立足新时代、新起点、新要求,取得的新经验、新成就,展现出的新气象,司法部启动主题为“讴歌为民情怀 记录奋斗时光”的首届微视频大赛。
大赛旨在以短视频为载体,以生动的影像表达,展示出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在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司法行政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有力举措、创新突破及丰硕成果,生动记录奋斗在基层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司法为民的司法行政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初心故事和使命在心的感人瞬间。
陈禹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微视频这种当下最热门的传播形式,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支持司法行政工作,通过影像传递法治精神理念,弘扬法治正能量。”
据陈禹诺介绍,此次参赛作品包括微纪录片、微宣传片、微电影、微动漫等几大类型,时长5~15分钟。号召司法行政人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参与作品的创作制作,用独特视角讲述各自岗位上所见所闻所感的故事。
活动启事一出,全国各地各级司法行政单位热情响应,超乎主办方的意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共征集到参赛作品680余部,其中涌现出一些质量上乘的匠心之作。
当被问到看完所有参赛影片的最大感受时,陈禹诺说:“就两个字:感动!”
“许多作品制作精良,艺术水准高,给人以上佳的视觉享受。还有一些或许略显业余,却是司法行政人自行策划、拍摄、制作、表演,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质朴和真诚,更让我们了解到那些日复一日中的付出和奉献,那些看似平凡中的不平凡。”
来自四川省邑州监狱拍摄的作品《新家》,改编自一个在监区真实发生的故事。影片生动展现了监狱民警为保障服刑人员合法权益、以心度心的倾情改造帮教故事。在影片中,民警帮助服刑人员跑手续补办身份证,赴多部门办理房屋拆迁手续,关心服刑人员的改造情绪,促成服刑人员成功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没有生硬的拔高,没有夸张的赞美,却能真实地看到监狱民警的努力与用心。在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实践中,广大监狱民警致力弘扬宪法和法律精神,让服刑人员在接受应有刑事处罚的同时,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监狱人民警察,也许不那么轰轰烈烈,却是一群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他们远离繁华都市,坚守在高墙电网内,常年面对的大多是心灵扭曲的服刑人员,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为确保监狱安全稳定,为做好服刑人员的改造工作,他们不容许自己倒下。”
在传播中,没有人喜欢公文式的报告、絮叨繁琐的说教,如何把真实的情感无损耗地传达给大众,文字、声音、画面恰到好处的结合可能更加有力量。
司法部微视频大赛期间,恰逢中央政法委全国第四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暨“我和政法70年”短视频征集活动开赛。从680余部作品中,司法部办公厅精选、报送的部分作品获得“最佳微电影”“最佳微视频”“最佳编剧”等奖项,同时司法部办公厅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作为宣传素材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70年政法路”专栏进行了推荐,推送后均达到了10万+的良好宣传效果,获得了较大社会反响。
据悉,司法部微视频大赛即将开启网络投票,优秀作品将在爱奇艺、今日头条等媒体进行全网宣传展播,力争打造司法行政微视频“爆款”。
采访即将进入尾声,当被问到开展微视频大赛的意义时,陈禹诺表示:“首先是激励作用,让司法行政人以更大的干劲和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全面依法治国及司法行政事业当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拥有热情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陈禹诺紧接着向记者细数活动的第二大意义。“其次,此次征集到的‘三微’作品也是未来司法部加强影视宣传工作的宝贵素材。这些好作品为司法行政影视大剧,比如电影、电视剧等的创作制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有的素材线索可以直接进行进一步演绎、延伸。”
“我们想透过这些‘三微’作品,让公众看到真实的司法行政工作者是什么样,从而更加了解、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在舆论场上难免有负面的声音,如何拨开迷雾、还原本质、引导舆论,微视频大赛是个好契机。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又能弘扬法治精神理念,传播法治正能量。” 程君轶说。
当天在愉快的氛围下,记者结束了此次采访。
经过陈禹诺、程君轶的介绍,记者体会到,广大司法行政单位对法治宣传的传播意识逐渐提升,渐渐开始脱离传统的官方宣传风格,学会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递信息和价值理念。这些工作需要过程,我们的司法行政单位以及司法行政新媒体,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