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实践

2019-11-25刘丽媛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智能

刘丽媛

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在众多学科中是最实用的;语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既是社交的工具,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手段。近年,众多学者和教育专家开始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有人提出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到学习中,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在1983年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他强调传统教学只强调学生的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是这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他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分为以下九个方面: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1.当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1重视创新思维,忽视基础教学

虽然现在提倡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但是对于这项改革,教师与学生学会的只是皮毛而已,而且也仅仅展示于公开课上。由于翻转课堂过于形式化,对于课文的泛读非得选用复杂的、无感情的电教手段;课堂的交流也过于机械和正式,不能满足学生发散式思维的需要;情景再现不是选择电影片段,就是学生无感情演绎,短暂的分角色朗读可以演绎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本剧。课堂仅仅40分钟,却被复杂的、纷繁的要素充斥着,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真正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少,知识拓展与学生体验的时间不够。

1.2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小学语文教学目前只注重认知,过分关注学生能不能、会不会、懂不懂的问题,忽略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目前,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上语文课,究其原因就是课堂很无聊,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小学语文教学包括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课文讲解、词语听写、课后抄写与背诵;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没有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的积极情感。

1.3学科定位偏差,提升学生成绩的目的过于执着

新课标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领悟,要求学生去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住教学中个性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要义,片面地追求“朗读感悟”,而忽略了通过教学来提高综合能力。目前,全民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中走出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对学生最主观的评价。课堂上教师盯的是学习成绩,回到家家长关注的也是学习成绩,所以现阶段对于语文的定位局限于识字、背诵、拿高分的考试科目,而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课试题化、机械化,课后作业反复练习巩固所谓的课堂知识,对于学生的口头训练、写作表达、阅读能力的培养皆束之高閣,得不到系统的训练。

1.4课堂由“老师”主导,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所谓学校,就是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场所,主角应该定位为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是被定义为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选择考试会考的重要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后,逼学生记忆应付考试,全程学生扮演被动接受者,考试压力使得其智能没有机会释放。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改革方式探究

2.1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采用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很多教育学专家认可,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课文配乐,展示图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完成大纲的要求,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灵活应用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呈现“多元智能”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与自然探索的智能。

2.2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根据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劣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即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在于课堂提问环节,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涵盖不同智能,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比如一首诗,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诗两方面的时代背景,挖掘学生的历史爱好;可以让学生画出来并讲述自己所理解的诗的画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可以让学生选择诗歌中某个事物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然探索智能;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写反馈,培养学生的自省技能等,帮助其多元思考、多元发展。

2.3营造多元智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的趣味性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首要动力。在这方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争取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其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多元智能理论讲究的是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拒绝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优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顾全大局,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尤其要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学生。通过以上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4创造多元智能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情景

小学语文课文一般情况下是短小精悍的散文、叙述文和说明文,极易通过课堂活动演绎,但是一定要避免形式化,要有完全系统的一套流程,课前分小组准备,课上倾情演绎与评价,课后优化与改进。教师要完全把握住课堂的流程,适当引导学生的思路,提供音乐、图片等。例如,对于科学原理类课文,为学生准备好道具,分小组进行游戏尝试,培养学生逻辑数理智能以及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意义

3.1有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科所体现的多样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不同程度上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这九种智能是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同等重要,只不过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以不同程度、不同组合展现的,各具特点。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除语言智能以外的八种智能,彻底开发潜在能力,提升其他优势智能,有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3.2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孩子立足社会的竞争力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理论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最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即每个学生都有一条通往未来的独一无二的道路,使他们各得其所,让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来有所学,还要学有所得,得有所长。一个人想要在社会立足,除了要拥有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一定要有长处,多元智能理论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立足社会的这项长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智能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智能烹饪机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智能插秧机
盛满理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