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组织和构建探讨

2019-11-25王海燕

读写算 2019年25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王海燕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组织和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针对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述,还需要借助多样化、趣味化的教育实施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引领学生在丰富的数学课堂教育实施环节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数学学科素养的全面完善。基于此,有效课堂的组织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育实施目标,教师需要借助有效课堂的开展完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8,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62-02

所谓有效课堂,主要是指教师通过“生本理念”的分析和应用,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组织形式构建数学课堂,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实施手段将数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以高效实施,最终,由多个高效实施的教育环节组成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被称为“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组织和构建不仅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有效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选用多样化的教育实施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并借此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而在有效课堂的问题探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达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简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一、情境导入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情境导入的教育实施环节作为数学教育实施的第一个环节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开展才能达成良好的教育实施效果。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教育手段为学生铺设可以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究的环境,并引领学生在趣味化、丰富化的数学情境中认知数学知识、参与情境体验,进而在情境导入环节高效达成良好的课堂参与和知识认知效果。同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作为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的第一个环节,因而该环节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充分为有效课堂的组织和构建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导入环节使用情境的创设实施教学引导是小学数学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减少新知学习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初步认知效果的重要教育实施手段。

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就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实施教学引导,并着力帮助学生在生活化数学情境的体验和参与中实现数学学习兴趣的建立和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情境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妈妈带领大家去动物园参观,在一个园区中,大家看到了美丽的白天鹅和火烈鸟。其中,白天鹅有8只,火烈鸟的数量有16只。请大家思考一下,白天鹅的数量与火烈鸟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被笔者设置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了课堂参与兴趣,并主动在草稿纸上将情境中涉及的数据加以展示和分析,进而希望借助自己原本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尝试突破情境中的问题。同时,学生经过2分钟的自主思考和情境体验,不仅能够在导入环节积极参与、踊跃实践,还能通过情境导入环节的问题思考和突破实现本部分数学知识的初步认知、形成了印象深刻的导入教育实施效果。最终,学生在情境导入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踊跃思考,并在导入环节中认真跟随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和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数学课堂参与效果。可见,想要达成有效课堂的组织和构建,就需要重视教学导入的实施效果,并借助情境创设的实施手段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认知水平。

二、问题突破的有效开展

当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时,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微课资源的应用实施有效介入,借助微课中的直观化教育资源展示帮助学生正视自己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并引领学生在数学微课的观察和学习中有效了解自己的学习问题、突破学习问题。同时,如果教师采用疑难解答的例题展示形式开展教学,则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如微课这种多媒体资源的展示来得更具视听冲击性。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微课的针对性展示帮助学生突破数学难题,并结合微课直观的教育资源展示形式有效促使小学生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角的分类》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发现学生在探究平角、周角、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相互关系时存在疑难问题。基于此,笔者尝试结合多媒体资源中的微课资源实施教学引导,并希望借助微课的课堂展示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突破数学课堂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全面掌握。同时,在多媒体微课的展示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微課观察中,并结合微课直观、动态的影音资源展示形式具象化观察一个锐角逐渐演变为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过程中,进而帮助学生简单、明了地实现了数学课堂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和解决。最终,学生在微课的观察中有效实现了数学问题的突破和解决,并在微课的观察中直观了解了不同角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了角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见,想要突破数学知识的学习难点,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微课的有效展示实施教学,并引领学生在微课的观察和学习中具象化地将数学疑难问题有效突破、有效解决,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效果。

三、知识总结的有效实现

当教师带领学生在有效课堂的参与和体验中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之后,教师就需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小组中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复习和查漏补缺、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而共同实现课堂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全面复习和总结。同时,有效的知识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共同提升知识学习效果,并促使学生在总结中有效发掘自己的知识学习薄弱环节,进而积极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进而有效达成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例如,小组合作总结知识比教师的讲授式总结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并引领学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知识总结过程中。基于此,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学习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小组中合作总结,并结合不同图形面积的总结实施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和全面掌握。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与自己的小组成员结合之前课堂上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进行了共同探究和总结,进而针对本课学习的“分解法”和“添补法”知识实践方式积极投入到数学知识的课堂总结过程中。最终,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过程中将自己几何图形学习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充和完善实施,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和讨论中逐步达成了课本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全面掌握。可见,小组合作教育实施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总结和复习,还能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有效实现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总结环节的实施。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组织和构建既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引导,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的教学实施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情境的开展和实施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主动性和导入环节的知识认知效果,进而帮助学生在导入环节实现数学情境的深刻认知、实现数学新知的初步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示的教育实施形式针对性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问题,并借助微课直观、细节化的教育资源展示形式亦步亦趋地帮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实现突破数学难点知识、强化数学知识理解、完善数学知识全面掌握;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总结的课堂实施形式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小组中共同复习、查漏补缺,并在合作分析和讨论中共同实现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有效把握。相信在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定可以使每一个数学课堂教育环节都有效实施,并逐步达成有效课堂的教育实施效果,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数学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健全、数学素养完善的优秀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沈翠.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想法[N].发展导报,2019(07):019.

[2]唐黔梅.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策略[N].科学导报,2019(06):B02.

[3]李瑞平.合理运用数学学具实施有效课堂教学[A].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2019.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