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而不藏
2019-11-25朱海
朱海
对王津元(Jenny)的采访被安排在她位于BFC外滩金融中心15曾的办公室里,一面巨大的落地窗正对着浦江对岸的陆家嘴中心,标志性的摩天大楼群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闪耀而沉默,仿佛一幅现实主义的巨幅摄影作品。方正的办公室空间像是一个巨大的百合子,在素白的墙面与透明的落地玻璃窗之间,几十件艺术品点缀在各处,这些形态各异却具有强大张力的艺术品塑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氛围。
入口处是一张女艺术家黎清妍的画作《等待(两件事情之间)》:绿衣女子靠在沙发上,右手搭着左手腕,表情暧昧而模糊,说不出是在判断或等待、失望或犹豫。同一侧,巨大办公桌正对的墙上是一套墙面搁架系统,颏调节的黑色线条组合出蒙德里安式的几何形态分割,又如同画框,将架上随意摆放的绘画以及艺术衍生品嵌入其内。张恩利的《摄影灯》是2010年复星基金会收藏的第一件艺术品,Jenny觉得作品的“尺幅核实,画面耐看,有一种安静的力量”,很适合摆放在办公空间里。
办公桌右侧的整面白墙上,挂了一张尺幅更大的艺术品:中国女艺术家曹斐的摄影作品《我的未来不是梦02》,这是此前复星基金会在海南三亚举办的“一沙艺世界”艺术品收藏展上展出的作品之一,展览的部分作品被留在了亚特兰蒂斯酒店,作为酒店的公共艺术展示,而这张被Jenny选中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在Jenny看来,艺术品完全可以是超乎现有空间的独立存在,它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空间中存在的颜色、大小、尺寸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更在于空间的主人对这件艺术品能否感觉到联结,进而产生一种更深的关注。
Jenny并不是一位典型的艺术品收藏者,作为复星基金会的主席,她更关注如何将艺术融入诸如办公室、酒店等公共与商业空间,通过收藏、展览、空间经营、艺术教育等一系列的运作,让当代艺术展现出流动的生命力,进入更多普通人的视野和生活。
从2010年到现在,复星基金会陆续收藏了300多件藏品,Jenny为其制定了相当明确的收藏线索,即当代艺术,同时强调藏品的公共艺术性,能与公众发生联系。除了举办展览,复星基金会所有的藏品都不会被束之高阁,它们被陆续不断地引入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比如BFC外滩金融中心S1大堂里有一个固定的ANNEX艺术空间,常年展出复星基金会收藏的年轻艺术家们的作品,Jenny笑称故意将空间设在办公室人群出入餐厅的必经之路上,为了创造更多人们“遇见”艺术品的机会,营造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氛围。
Tips:王津元的公共空間艺术收藏建议
在私人空间里,艺术完全可以是超乎现有空间的独立存在,不需要考虑任何搭配,只需要空间主人对艺术有感觉。但如果是为公共空间或商业空间选择艺术品,空间的用途是第一考虑的要素。比如复星艺术基金会曾为一家医疗美容机构提供艺术咨询服务。在这样的空间中,我们会建议选择以自然为主题的摄影艺术作品,比如包含大海、树木等主题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够帮助人们平稳情绪。我们也曾为复星下属的亚特兰蒂斯酒店制作整体艺术方案,从大堂到客房空间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布局。这时我们就会考虑酒店在这方面的预算,推荐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并以装置和影像作品为主,它们价位适中,从价值和意义上又远远超过一些空间装饰品。
AD:选择一件艺术品的标准是什么?在决定购买之前,你会做些什么功课?研究背景、请教专家,还是与艺术家直接交流?
Jenny:我会做很多功课,首先是去研究艺术家的背景,分析艺术家在行业内的地位、展览的记录、代理画廊的水准,或者是哪些机构在推广他,还有艺术品的一级市场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然后看具体这件作品是否符合复星对于公共艺术的原则,经过这些综合考虑之后,才会去收藏一件作品。
AD: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藏品放在办公空间?会经常更换吗?如何拿捏艺术品和空间之间的比例?
Jenny:就我给自己的办公空间选择藏品来说,任何我喜欢的作品都可以!我会经常更换作品,尤其是当刚做完展览或基金会购入新藏品时,一般会先在我的私人办公室放置一段时间。在艺术与空间的关系上,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则是宁少勿多,空间里有一件最吸引人的特别作品是最重要的。收藏是一个有趣的过程,犹如艺术创作中的“留白”,作品可以慢慢增加,而不是一下子塞满空间。
AD:在你实际体会下来,艺术品会在办公空间为人们的工作感受带来怎样的变化?
Jenny:对我来说,当代艺术相当具有实用性,能在空间中展示出其动人的感染力,为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或平静,或积极的情绪,甚至还会鼓励创造力的发挥。
“收藏是一个有趣的过程,犹如艺术创作中的‘留白,作品可以慢慢增加,而不是一下子塞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