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担当
2019-11-25BorisShiu
Boris Shiu
在“北京当代”的主场农展馆的正门玻璃上,铺满了李涵创作的《全城美展》。画面里并没有出现胡同等传统意义上的北京符号,而是收录了北京当代艺术创作者们的日常生活:以“环”为单位,从东三环向东走,越过地标性建筑,走进7炎等画廊、美术馆栖身的旧工业遗迹中,再走到五环外——宽阔孤独的库房、郊区村子一类艺术家创作居住的场所。“三环是满足所有人对现代北京想象的地方,但可能艺术家需要经过自己的奋斗,一点点回到三环,这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李涵笑着说。
而艺术总监鲍栋很在意“北京”和“当代”两个词强烈的字面意思,也把这种在意融入到了他的策展中。走进展馆,观众首先会看到的是“艺述”单元——35岁以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集中展示。鲍栋在单元前言中这样描述:“即使‘85后艺术家并不怎么关心时代这个宏大的概念,但他们却身处一个堪称宏伟的历史现场。”他们是新一代的人,其中很多“在全球化视野下折返入了对自身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研究中”。我们也在“北京当代”的现场与他聊起了更多关于当代艺术收藏的话题:
AD:展會上很多画廊的作品是“明码标价”的,你怎么看这件事?
鲍栋:首先应该是希望大家意识到,所有作品都是可以买的,是需要你问价的,因为现在艺术市场的价格并没有那么公开化、透明化,很多时候大家不好意思问价。我们把价格标出,如果这个价格你可以接受,就可以深入问一下艺术家的背景,以前有什么展览,有没有他的更多作品,然后可以从里面选自己喜欢的。
AD:有什么可以给藏家的建议吗?
鲍栋:首先你得喜欢,外部知识只是论证你的判断。现在有一些藏家希望能搞出来一个top名单,把名单上前二十、三十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买了,这就是本末倒置了。说得通俗一些,画廊本身就充当一个“中介”或者古董行业里的“走地皮”职能。画廊的好处,就是它能第一手找到艺术家,所以其实比起艺术家的top名单,画廊的top更重要。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几家画廊,就从这几家来选择艺术品就好。
重新找寻中国当代艺术的倔强与自信,只能在北京,只能在“北京当代”。
对页从左至右:北京当代.艺术展2019视觉总监朱砂、艺术总监鲍栋、本届展会海报设计&“众望”单元参展艺术家李涵(绘造社创始合伙人),三人位于黄渤的集装箱作品前,后方上空为艺术家金宁宁的户外作品Happy New Baby。
本页1.艺术家颜磊的作品《纵容补氧》,2019。2.李涵创作的《全城美景》展会主视觉图案被贴在农展馆窗上,新京味十足。3.艺术家吴达新的作品《中轴线》,2012。4.演员黄渤的作品“忘不了”系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