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9-11-25李绪良
李绪良
摘 要 近年来,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的背景下,蔬菜产业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并逐步发展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之一。结合多年蔬菜工作实践,从蔬菜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角度,以四川省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纵向、横向比较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该区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性地就推进区域蔬菜产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四川省绵阳市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8.013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地形起伏很大。全域面积2.02万平方千米,山地占61.0%,丘陵占20.4%,平坝占18.6%,辖5县3区1市,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总人口536.2万。全域四季分明、气候温润,适宜多种蔬菜生长。经过多年发展,绵阳市初步形成了以涪城、游仙、安州、江油为主的城区保障型蔬菜生产基地,以三台、梓潼、盐亭等丘区为主体的鲜食加工两用型蔬菜生产基地,平武、北川两县高品质甘蓝、萝卜等为主的高山错季蔬菜基地,以及以优质魔芋、芦笋、折耳根等为代表的特色蔬菜基地。2017年绵阳市委市政府把蔬菜产业列为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助力区域蔬菜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1 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市场供应日渐丰富
1.1.1 供应方面
从纵向调查来看,2007年绵阳市蔬菜产业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5.932万公顷和152.96万吨,2017年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6.954万公顷和193.92万吨,年均增幅分别为1.6%和2.4%。2018年绵阳市蔬菜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实现7.027万公顷,总产量达到198.07万吨,增幅分别为1.05%和2.14%[1],产值约100亿元。
1.1.2 市场方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绵阳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蔬菜净消费量随之大增;同时城市近郊老蔬菜基地占用速度加快,传统菜地生产能力急剧下降。但是,随着绵阳市平坝、丘区及高山等不同类型蔬菜基地建设的蓬勃兴起和流通体系的逐步完善,市场蔬菜供应水平明显提高,本地蔬菜品种供应仍然十分丰富,20世纪困扰市民的“买菜难”“吃菜难”问题基本解决,蔬菜供应的“春淡”和“秋淡”显著缓解。
1.2 产业内涵式发展不足,质量不高
1.2.1 人均蔬菜占有量比较
经过多年的努力,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快速,但按全市530万人口计算,人均占有量比重还是不大。例如:2016年绵阳市年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90 kg,四川省年人均蔬菜占有量533 kg,全国蔬菜年人均占有量为578.7 kg。
1.2.2 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比较
根据对四川省21个市州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比较,2015—2017三年来绵阳市蔬菜播种面积处于四川省第5~8位,而这三年的蔬菜年总产量位于四川省第11~12位,因此绵阳市在省域内市州之间播种面积和产量比较中均不见优势。
如果将绵阳市与地势主要为平原的成都市、气候条件较特别的攀枝花市等蔬菜产区相比,有一些先天不足,可比性较低,但是与邻近的广元市、德阳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比较,可比性就较高,而且播种面积相差不大。德阳、广元两市2015—2017年蔬菜单位面积产量都在排四川省前9位,但绵阳市三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都排在四川省第15位[1](见表1)。显而易见,绵阳市的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很低。这种状况与“2020年产量300万吨,产值200亿元,销售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的蔬菜产业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也与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绵阳建设成西部经济强市”的目标难以匹配。
2 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点问题突破不够,产业特色打造不充分
2.1.1 缺乏关键技术革新
近年来,绵阳市蔬菜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蔬菜种植面积2015—2017三年基本处于四川省第5位,但绵阳市蔬菜单位面积产量还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成績的取得主要是依靠简单的播种面积增加,简单复制式增长,困扰蔬菜生产的老问题(技术水平落后,创新不足,内部挖潜不够等)还没有很好地解决。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老问题、新挑战接踵而至。如果没有适宜的关键新技术的探索和种植新模式、经营新形式的创新,绵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进步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要赶超先进更是不可能。
2.1.2 缺乏产业特色打造
绵阳市蔬菜产业曾经在四川省较具有影响力,游仙区的“菜-稻-菜”水旱轮作经典生产模式曾吸引了多地同行前来观摩,却因种种原因辉煌不在;安州区全国驰名的魔芋生产加工集散地曾是同行中的佼佼者,现在也发展缓慢;涪城、游仙的芦笋等特色蔬菜生产基地曾经风云一时,但如今发展状况起伏不定;以发展高山蔬菜为主的平武、北川两县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蔬菜品质无可挑剔,但发展规模始终不温不火,两县蔬菜每667 m2平均产量一直徘徊在0.8~1.0 t,而同类型的阿坝州、凉山州高山蔬菜每667m2产量一般在2.5~2.6 t。可见,绵阳市蔬菜产业在四川省的规模不够大、单产不够高,地位也就不突出。
2.2 产业规划美好,财政支持不足影响持续发展
2.2.1 产业规划蓝图完善
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从来都不缺乏规划,不可谓不全面。规划层次既有全市层面的,也有各县市区层面的;规划主体既有省一级农科院的,也有著名高等院校的。规划内容既有前瞻性,也有操作性;既有讨论问题,也有提出实现目标的路线图。
2.2.2 产业财政支持乏力
蔬菜虽然属于市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大田作物相比,来自中央、省一级的财政支持很少,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持就主要来自市、县财政。2004—2013年,绵阳市曾利用新菜地建设基金发展完善了涪城金峰、关帝及游仙忠兴、街子等近郊乡镇新蔬菜基地,还以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形式大力支持绵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但近年来,绵阳市县两级财政对发展蔬菜的支持严重不足,即使对试点较为成熟的优质魔芋生产保险的支持也处于摇摆之中。在产业优势没有形成的情况下,蔬菜产业如果缺乏财政的支持助推,其发展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2.3 激励机制和队伍建设欠缺,推进落实乏力
2.3.1 机制建设
依据国务院关于“菜篮子”工作的相关精神,蔬菜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对稳农强农及农民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根据《“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国办发〔2017〕1号)的规定,考核主要针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等36个城市”,其他地方的发展力度完全是自主决定,因此缺乏自上而下的、有效的推进机制和推进方式,没有持之以恒的政策和硬措施支撑,规划和目标难以落实。
2.3.2 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涉及学科门类广,涵盖的技术层面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要真正完成一个产业的持续推进,技术、人才是关键,没有高水平人才支撑,规划只能是规划而已。在绵阳市范围内,体制内专职从事蔬菜管理、科研、推广的人员不到10人。这样的机制和人力资源状况,无法满足绵阳市蔬菜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3 促进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找痛点,出良方,治顽疾
1)领导层面要从民生和强农惠农的角度,进一步提升绵阳市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统一和深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思想,既要看到区域蔬菜发展的进步,更要看到产业的不足,尤其是横向比较发现的差距。2)要全面研判全市蔬菜产业现状、问题、短板,吃透真实情况,客观分析,找准近几年蔬菜产业发展迟缓的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形成共识,实现从知情到行动的转变。3)党委政府要制定科学的区域蔬菜产业发展目标,确立优势蔬菜种类,分种类组建包括领导、职能部门、技术人员、龙头企业等在内的产业发展推进团队,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既传导压力,也形成动力。4)要出台切实可行的人财物支持硬措施,将所有的规划、目标、建议落实到具体项目中。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分期、分阶段、分品类支持,打捆项目,集中资金,重点突破,严格落实。
3.2 练内功,做特色,创品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只有不断地提高绵阳市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降低、突破绵阳市高湿、寡日照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才能进一步提升绵阳蔬菜的核心竞争力,增加蔬菜产品自身的价值和科技附加值,推动产业的提档升级。建议:1)既要拓展蔬菜育种与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又要大力引进反光膜、防虫网、黄板等新材料,改造传统生产方式;着力推广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施肥、太阳能、生物技术杀虫、雄蜂授粉、自动化滴灌、智能化温度控制等先进实用轻简化栽培新技术,提升绵阳市蔬菜科技硬实力;积极示范基质栽培、水培、有机生态型栽培等栽培新模式,用先进技术增加蔬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实现内涵式发展。2)既要保供给,更要抓特色,避免同质化。要深度挖掘绵阳市优质魔芋、莴笋、甘蓝、辣椒、大蒜、折耳根、阳荷、芦笋、胡萝卜等特色蔬菜潜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进一步延展、开发蔬菜产业的营养功能、观赏休闲等综合功能,融合发展加工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并促进其持续发展,增收增效。3)要加快品牌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和认证。以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销售,树立和打造绵阳市蔬菜产业公共品牌,力争实现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与科技城建设“同频共振”,擦亮绵阳蔬菜的品牌。
3.3 提品质,抓装备,破瓶颈
当前,蔬菜产业的发展数量总体上基本饱和,而蔬菜的高质量消费应属发展必然,放心蔬菜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传统蔬菜生产属于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随着产业分工进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除去少量的自营蔬菜农场主自己家人种植外,规模化生产的蔬菜农场主普遍面临“请人难”“请人贵”问题,对于“现在尤其是将来谁来种植、管理、收获蔬菜”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综上所述,限制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必然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和劳动力需求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蔬菜生产中,既要生产大宗蔬菜,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又要注重品质化生产,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在引导农户种好蔬菜的同時,应加大蔬菜产业装备方面的投入,向蔬菜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蔬菜产业农机化发展经验,实现菜田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依赖性,提高各项操作的完整度和精准度,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