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艺术抒写

2019-11-25郑金勤

东方收藏 2019年10期
关键词:瓷厂瓷都德化

郑金勤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着手经济恢复的同时,德化县充分利用陶瓷历史悠久、当地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组织扶持瓷业的生产发展,使长满蒿草的荒窑重新冒烟。1951年,全县仅有两家国营瓷厂,分别是利民瓷厂和劳改瓷厂。1956年,出现了国营、集体、公私合营、私营等多种体制的陶瓷企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化瓷厂、德化新建瓷厂、德化集联瓷厂(1966年更名为德化人民瓷厂)等。

德化陶瓷业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使传统技艺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陶瓷雕塑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了抢救与弘扬,瓷塑艺术大放异彩,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特别是明代象牙白瓷的复产成功,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艺术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

德化瓷雕历来以塑造人物著称,人物形象传神、衣纹简练、线条流畅,高超的雕塑技艺、独特的纯净瓷质和典雅可爱的形体,在我国瓷雕艺苑中独树一帜。1953年4月,德化瓷厂计划恢复瓷雕生产,招聘了苏勤明等身怀绝技的瓷工艺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瓷雕技艺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尝试和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无论在工艺技术或艺术创作设计方面,雕塑技艺都得到了继承、提高和拓展,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形神兼备的人物瓷雕相继得到开发,并投入了生产,成为德化瓷厂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1955年1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二版《福建德化的瓷器》一文赞之曰:“当地著名艺人苏勤明、陈其泰、许文君等还塑造了具有民族风格的《花木兰》《牛郎织女》等精美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深受人民喜爱,曾被选送出国参加中国艺术品在苏联及各兄弟国家展览。”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1月,德化瓷厂创作的《青春》《和平万岁》《丰收》3件瓷塑,成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礼品瓷。

新中国成立后,德化各大瓷厂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既主动继承,又大胆创新,传统瓷雕作品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工艺制作手法,同时又不大胆吸收外来营养”,不仅吸收了西方雕刻雕塑的造型处理方法,同时也融入了当代陶艺的手工技艺,这是德化陶瓷雕塑比较突出的特点。它讲究整体、构图新颖、线条简练,作品面部等刻画准确,细致入微,整体气势舒展。如“建白瓷”成功恢复后,为了体现德化瓷土特有的材质,德化各大瓷厂的雕塑大师和艺人们大多围绕着体现独特的材质感而采用各种制作手法,但每一种制作手法的采用,均是为了体现德化瓷土材质的美,在此之上再来注重人物整体造型,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达到静中有动、形神兼备的效果,赋予作品很强的感染力,体现了材质和制作手法的结合统一:以整体形态塑神、势,以写实的细部来塑情,创作出了许多视觉效果强、更符合时代审美观的艺术作品,把德化独有的材质和创作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作品的材料自然性和理想性的统一、整体与细节刻画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当代人物雕塑,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领袖人物《孙中山》《毛主席去安源》《北戴河》《毛主席半身塑像》等,同一题材,不同造型,形神兼备又各具特色。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欧阳海》《向秀丽》《麦贤得》等。又如反映民兵活动的《前沿哨兵》《海螺号》《巡哨》等,表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青春》《读〈毛选〉》《田头会计》等;革命样板戏曲中的《江姐》《杨子荣》《白毛女》《李铁梅》等;民族风情的《摩雅泰》(又称《傣族医生》)、《傣族姑娘》《渔女》《惠安女》等;还有反映现代生活的《和平万岁》《瓷器舞》《瓷城风光》《丰收》《母爱》《上山采药》《赤脚医生》《护厂》《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更有反映天真活泼及其幸福生活的儿童作品,如《背考》《爱学习》《爱劳动》《庆丰收》《跳绳》《拔萝卜》《爱和平》《少年先锋队队员》《小学生》《喂鸡》《小球迷》《我要干》等,充满了童真童趣,洋溢着蓬勃朝气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在艺術创作中,德化还不断探索雕塑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甚至在白瓷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彩绘装饰,把质地美同造型美、装饰美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德化彩塑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特色。如王则坚的作品《渔女》《新疆舞》《蔡文姬》,陈其泰的《李白回番书》《钟馗吓鬼》,还有陈德卿的《摩雅泰》(又称《傣族医生》)等,都是造诣很高的艺术精品。

本文精心挑选苏勤明、陈其泰、王则坚、陈德卿等著名艺人、大师创作的部分瓷塑艺术精品,正是上个世纪50到70年代这一时期德化瓷雕艺术创作的缩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艺术精品无不彰显着大师们孜孜不倦的匠心精神,正是他们的坚持与坚守,正是他们的创作与探索,正是他们的传承与弘扬,德化瓷塑艺术得以不断的发扬光大,成为上个世纪50到70年代瓷都德化辉煌的历史印记,撑起了瓷都德化瓷塑艺术的一片天。这些艺术精品,是瓷都德化的根,是瓷都德化的魂,值得研究与学习,值得弘扬与传承。

猜你喜欢

瓷厂瓷都德化
德化白瓷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
千年瓷都如何再续传奇?
唤醒藏在烟囱里的记忆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千年瓷都: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形美·神足·道正——以优秀节目彰显电视人的“文化自信”
“瓷都”的资源优势
别老拿十大瓷厂倒闭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