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为何指责北约“脑死亡”?
2019-11-25赵灵敏
赵灵敏
日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访问时,严词批评有70年历史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简称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同时也指责美国和土耳其在战略决策上并未与其他盟国协调。当被问及是否仍然相信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时,马克龙甚至不置可否地抛下一句“我不知道”。
1949年4月4日,在冷战帷幕已经拉开的背景下,美国和其他11个西方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若其中一个成员国遭武装攻击,则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这就是集体防御条款。1955年5月14日,苏联和其他7个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阵营对抗的格局正式形成。显然,北约是美苏争霸的副产品,首任北约秘书长、英国人伊斯梅尔曾说过,建立北约的目的是“拦住苏联人,留住美国人,压住德国人”,从效果看基本是达到了。
马克龙的这番言论立即在大西洋两岸引发了轩然大波,多国政要出声予以谴责,但由于各人的侧重点不同,细心品读之下,恰恰彰显了北约已经分裂的事实:德国外长马斯警告马克龙不要对北约搞破坏,但主要论据是“没有美国,无论是德国或欧洲都没有办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则强调,“北约走向破裂,是因为德国等国家没有支付公平份额的防衛费”,美国和北约8个盟国的纳税人将GDP中2%的资金用于支付防卫费,美国的支出甚至超过4%,但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并未承担应有的份额。
达到2%防卫费标准的波兰,也呼应了奥布莱恩的论调,外长莫拉维茨基一边指责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没有履行对北约的义务,同时指责在俄罗斯“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建设问题上,一些欧盟成员国选择和俄罗斯站在一起。“北溪二号” 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五家欧洲公司的合作项目,绕过乌克兰和波兰,通过波罗的海把天然气输送到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而就在本轮争吵前几个月,北约刚刚度过了70岁生日。过去70年里,北约从最初12个创始成员国扩大至如今的29个成员国,并等到了对手“华约”的解体,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冷战之后,北约本来想继续以俄罗斯为假想敌来维系内部团结,但这一想法有一个最大的软肋,那就是欧洲多国要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因此没法像美国期待的那样同仇敌忾对付俄罗斯。
紧接着,2003年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英国牵头发布了一份“撑美国”的公开声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大部分东欧国家都表示支持,但欧洲的两个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不在其中。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战,法国一马当先对利比亚进行轰炸,但德国总理默克尔却选择了隔岸观火。
可以说,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前很久,北约内部的分歧就已经公开化了,但这种分歧主要发生在欧洲国家之间。而特朗普上任后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被转化成了美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特朗普靠激发美国国内的民粹主义情绪上台,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美国优先”,任何时候美国在账面上必须是盈利的,而且这种盈利是实实在在的,那些虚头巴脑的价值观和面子都不算。这样算下来,美国目前承担了北约经费的75%,欧洲国家只承担了25%,因此这是笔糟糕的买卖,不划算。
由于欧洲对美国提供军费的要求普遍冷漠以对,特朗普也还以颜色。在2017年上任后参加的第一次北约峰会上,特朗普没有重申对《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即集体防御条款的承诺,这打破了1949年北约成立以来美国总统在这一问题上的惯例。特朗普甚至还讥讽保卫黑山等北约小国是否值得。这些都让欧洲国家非常不满。最近,美国更是绕过北约,在叙利亚问题上和土耳其私相授受。
马克龙的“脑死亡”论,正是欧洲国家不满的集中爆发。去年,马克龙曾公开表示要建“欧洲军”,让欧盟跳出北约在防务上自立门户。但在这一问题上,欧洲国家目前还未达成共识,短期内还是摆脱不了“安全靠美国”的现状,“美国靠不住”和“靠美国”之间的矛盾,也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