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洁 设计让人类社会向前走
2019-11-25王雅静
王雅静
拿到设计师杨明洁《做设计》这本书,不自觉地便会被封面的三件作品吸引——其一是“虚山水”装置构成的基本单元——Y支架,细胞状可不断生长的结构,代表着一种数字时代的美学特征;第二件为肯德基可循环餐篮,思考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最后一件是羊舍碳纤维智能旅行箱,考虑的是产品如何实现完美的用户体验。
出自这位中国最具影响力、市场号召力产品设计师之手的作品不计其数,极简的设计,完美的使用感,图书封面展示的作品恰好诠释了他想要表达的设计理念。杨明洁说:“文化与设计的断层所带来的对于设计功利化的认知,都使得我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文字,去诚恳地面对读者。我觉得,一个伟大的设计应该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起到正面影响与推动的设计。”
在夏末秋初之际,“设计中国北京”展览在首都遍播种子。其中,杨明洁为德国品牌GAGGENAU所设计的空间装置俨然十分引人瞩目。那是一片由黑色Y支架与无数交错叠嶂的木片,营造出来的抽象虚拟黑森林。其中的“Y”支架便是杨明洁的经典设计之作,这是一件持续很久并不断演变的作品。之所以叫作“Y”支架,是因為整套系统由一个基础的三维方向“Y”型细胞状单元所构成。2018年在苏州,同样的“Y”支架取代了苏州园林中的花窗与假山石,于是诞生了一座超现实主义的“虚山水”庭院。这件作品也获得了当年的德国红点奖。2019年初在爱马仕春夏新品发布会现场,“Y”支架结构又构成了木与半透明材料营造的梦境空间。
“Y”支架可以无限生长,像细胞一样,不断分裂、组合。于是,数量不等的单元体可以组合成小凳、茶几、沙发、灯具、展柜,也可以在墙上生长成一个衣架、置物架、屏风隔断,或者可以蔓延形成一面墙,甚至充满整个屋子,或是一片虚拟的白色树林……呈现出一种纯粹、有机、颇具生长感与未来感的空间效果。
“因为每年都会参加很多场展览,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如果展览完还能拆分回收,用于下一次展览,是最理想的。模块化与标准化的设计原则在我的思维中非常顽固。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诞生了‘Y支架系统。”杨明洁如是说。
Q=《北京青年》周刊
A=杨明洁
Q在《做设计》这本书的前几篇章节中,“极简”一词出现得很高频,在很多人眼中,以原研哉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几乎是“极简”的代名词,你觉得,中国一直以来所践行的“极简”与日本的“极简”有哪些不同之处?
A原研哉先生曾到过我的博物馆,在一面墙上他看到我们所做的一整幅时间轴对比研究的图,对比的是在同一时间点,西方与中国在设计上所发生的大事。原研哉问我:有宋代的吗?我回答:很遗憾,还没有整理进去。他之所以会问到宋代,是因为宋代是中国极简美学的开始,也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高峰。宋代的极简也同样影响到了日本,但在中国的今天,国人似乎已经失去了这样的美学。曾经有一位法国的记者问我:“什么是华人的设计?”她补充说:“比如说日本的设计是极简。”日本的极简、静寂、节制的美学体现,与日本的岛国环境多灾、物产资源匮乏有关联。
杨明清:
YANG DESIGN及羊舍创始人,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工业设计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
先后在浙大与国美研究生工业设计专业学习七年,获德国WK基金会全额奖学金赴德完成工业设计硕士学位,后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囊获上百项大奖。2005年创办工业设计顾问公司YANGDESIGN,2013年创办杨明洁设计博物馆,2015年创办生活方式品牌“羊舍”。融合了德意志逻辑思考与中国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也使得杨明洁成为了包括波音、奥迪、博世、施耐德、爱马仕、轩尼诗、百事、瑞士军刀、NATUZZI、swatch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的合作伙伴。多年来与绿色和平、壹基金、亚洲动物保护基金、HOUSE VISION所合作的系列项目则体现了他作为设计师的一份社会责任。
正因如此,他们对于自然所赐予的物料心存敬畏与感激,万物皆有灵。以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有限的资源成为了日本普遍的价值观,使得他们在设计中非常吝啬与珍惜每一块物料,精益求精地将物料本身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丝毫不浪费。
所以,此极简非彼极简。
Q您认为“好的设计”有怎样的标准?而怎样的设计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设计?
A关于“好的设计”的标准,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观察者的层面,或者称视觉层面。第二个是在使用者层面,或者称功能层面。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这件东西要好用,安全,耐用的,应该具备友善的人机交互与合理的人体工学。第三个是生产层面,就是你必须考虑到在现在已有的工艺当中怎么样去实现。第四个是拥有者层面,或者称品牌层面。产品和人之间有—种精神上的沟通,它能够体现主人的一种身份认同,而这—部分对应的就是产品的品牌识别性,或是品牌的DNA。第五个层面就是社会层面,好的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标准。好的设计应该向公众传播一种正面的社会启迪意义。我觉得,一个伟大的设计应该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起到正面影响与推动的设计。
Q在书中您提到“设计师的设计语言是受过往经验的认知经验影响”,您还特别提到童年的雨,现在您还会时常去自己的家乡走走吗?如今的感受和儿时的感受是相同的吗?
A一位设计师习惯或是擅长的设计语言,很多时候受到他过往的认知经验的影响。我是杭州人,一直很喜欢雨天,江南一带春末夏初时分的梅雨季,我会撑上一把伞在西湖边观雨。细密的雨丝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层层雨幕,眼前的现实世界由近及远,渐渐模糊。此时,不但视觉被雨幕虚化,听觉也变得单纯,入耳的只有雨丝的绵绵之声,所有嘈杂喧嚣均由远及近地消失了。而嗅觉也被简化,闻到的仿佛只剩下水土花草的清香。所有的感官被“雨”这种介质隔离到一个纯净、美好的世界中……
童年时的美学启蒙记忆,让我对“虚空”“虚无”“嗳昧”与“不确定性”的视觉画面非常着迷。体现到产品设计上,我会偏好用渐变、磨砂半透或是透明的材料。体现到空间、展览与装置上,我一直在尝试可以让视觉层层穿透的“虚”空间。现在回到杭州,变化很大,比以前更繁华,而少了以往的空寂感觉。
Q当你所设计的作品进入大众的生活中,甚至说,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人们就会对您的作品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评论,您是如何看待别人对作品的评论?
A设计师与艺术家不同,设计满足用户,艺术满足自我。我关注真正使用我的设计的用户真实的评价,并在以后的设计中努力地去改进。
Q作为设计师感到最自豪的瞬间是什么?
A我和壹基金的合作已经很多年,曾经为壹基金“净水计划”设计了净水瓶。截至2016年3月31日,壹基金官方统计,这款净水瓶已经送到了41233名儿童的手中。相比告诉我设计的另一款杯子在市场上的销售量,这个消息更让我感受到设计师之于社会的意义!此前为壹基金设计的救灾帐篷,这些年每当有地震、水灾发生,我都会看见这款帐篷的身影。我想这些都是我感到最自豪的瞬间,因为我的设计被送到了真正迫切需要的用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