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成长的现实困境及其反思
2019-11-25喻小琴
【摘 要】“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是江苏省教育厅于2009年组织、实施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工程以“政府创设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为培养机制,实现多元化服务,创设了多部门(多主体)合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发挥了过程评价与终期考核的管理导向作用,提供了人力、时空、舆论与政策的全方位保障,在回应教育家成长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应对的江苏做法。
【关键词】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教育家成长;现实困境;实踐应对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4-0051-04
【作者简介】喻小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副研究员。
一、教育家成长的现实困境
尽管人们对教育家的呼声很高,很多人都会或潜或显地认为,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但当代教育家缺失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高民众呼声与缺主体回应背景中,教育家成长进入了一种嘈杂而无序的状态,呈现出诸多的现实困境。
困境一:众多的教育名家中难以培养出教育大家。中国有不少教育名家,但是缺少教育大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人关于“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或“中国何时能产生教育家”的发问,如此的发问不仅表达了他们希望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愿望,而且直接反映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稀缺的客观事实。
困境二:无法真正超越应试教育的“束缚”。从时空上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它已成为一种教育文化,深入人心。从政策要求上看,素质教育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法律要求。但在无以抗拒的现实面前,一些人选择了随波逐流,更为在乎和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和升学比率等,缺少了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坚守。
困境三:教育管理的行政本位限制了办学主体的权力和自由。传统的教育管理集权化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权限控制过紧,习惯于把自己当成权力的拥有者,要求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服从,而不允许学校有自身的办学自由。当等级式、行政化管理造成的办学权力缺失时,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办学自由,也不可能产生丰富而有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实践行为。
困境四:对自我发展的异化判断阻碍了教育主体自觉成长意识的形成。自觉成长是教育家成长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位教育家都不是靠外力促成的,而是自我主动发展的结果。教育家的自觉成长建立在对自我成长规律的正确理解和遵循基础之上,任何歪曲、异化成长规律的行为都不可能造就真正的教育家。现实中,一些教育主体往往不会把提升自我综合素养、改革教育行为的创造性做法、以及对教育规律的科学遵循看成自我成长的内容,而是把个体经验延续、外在荣誉获得、形象工程打造等方面看成自我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现实困境,造就教育家需要所有人长期努力、共同付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培养工程)是一项致力于这一现实问题解决与目标达成而实施的,集众多教育相关者智慧于一处的教育家培养平台,不可说工程的实施一定会造就多少教育家,但它的实施却可以为教育家的成长、教育家群体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二、培养工程的实施
2009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组织、实施了一项伟大的培养工程。计划从2009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分四期选拔200名特级教师,其中教师120名、校长80名,进行重点培养。截至目前,工程已评选出4期教育家培养对象(以下简称培养对象)。其中,第一、二期共100位培养对象已顺利结业。
工程以“政府创设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为培养机制,实现多元化服务。
1.创设了多部门(多主体)合作的组织领导机构。
工程成立了由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分管副厅长为组长、副组长的“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培养工程的领导和规划工作。为凸显工程培养的学术性、专业性,还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同时,根据培养对象岗位不同,创建了中学校长、小幼校(园)长、中学教师(一)、中学教师(二)和小幼教师五个研修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导师团队,负责每一位培养对象成长方向的把握和专业发展的引领。
2.制订了促进发展的九大行动计划。
2009年来,工程实施共设计并推出了“催生教育主张——培养对象理论素养提升计划”“牵手乡村教育——培养对象责任修炼计划”“聆听高端讲座——培养对象知识结构更新计划”“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对象实践模式构建计划”“走近教育家——培养对象分类阅读计划”“聚焦实践问题——培养对象小组合作研究计划”“带动共同发展——培养对象团队建设计划”“教育家办学——影响力论坛计划”“行者无疆——教育考察计划”等九大计划。围绕计划,开展省级集中活动,如“走进北大”“走进复旦”“走进浙大”“走进南大”“走进北师大”学术周,“牵手乡村教育”“教育思想报告会”等近60余次,小组活动近300次,这类活动为培养对象提供了多样发展空间。
3.发挥了过程评价与终期考核的管理导向作用。
工程实施较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期考核。每年度,培养对象需依据自定的“目标责任书”,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工作总结和研究心得;第三年度和第五年度须进行中期评价和终期考核,评价考核主要围绕“目标达成”“思想创新”“实践建构”“风格形成”“活动参与”“成果影响”6大指标和18项考核要点展开。不同的是:中期评价更为关注考核的过程性、发展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旨在增强培养对象在“工程”实施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指导他们自觉提高自身修养;终期考核需通过教育思想报告会、集中答辩、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培养对象五年培养期间获得的整体发展进行了解和综合评价。不管是年度总结、中期评价,还是终期考核,都淡化了监督考查的意味,更为强调通过考核及过程管理对培养对象进行指导,凸显了评价考核的管理、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