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考验地方智慧
2019-11-25张玉荣
张玉荣
广东经济发达,乡村振兴算是全国的标杆和示范。关注广东的乡村振兴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也走访了广东不少农村地区,直观感受到这里蓬勃的朝气和发展的潜力。
比如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山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造血”型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盘活土地资源,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了全面小康步伐。村里成立了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农户负责生产、种植、采摘及相关生产费用,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产品收购、销售。在走访中,我发现村里面的老百姓对于能就近工作非常满意,在他们看来村口就业既能赚钱也能照顧家人。村支书也告诉我,桑芽菜生产采摘的工作,男女老少都可以来从事。
云浮的新兴县乡村振兴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行走在村里边,能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道路整洁,妆点精致。不少村都是结合本地特色寻求发展,有的是发展产业,有的是做强旅游,有的是整治环境,因地制宜,各不一样。比如有的村以企业带头帮扶农户,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致富;有的村借助六祖惠能故里的禅宗文化优势,秉承“共同缔造”的理念,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而在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地的农村地区,产业的兴旺发达由来已久。像中山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曾是珠三角地区专业镇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中山也不断在摸索前行,从传统专业镇到新型专业镇,从传统产业集群到创新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发展。在走访中,我发现不少工业强镇正在实现智能制造的革新,机器换人走在前面,从而解放人力实现高端制造。而江门的新会陈皮村,也不再是简单种植陈皮树卖老陈皮,而是以陈皮“种植、收储、交易、鉴定、研发”为核心,集陈皮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打造成为中国首个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
乡村振兴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怎么来做好这篇文章,很考验地方的智慧。怎么留住乡愁,怎么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需要发挥组织的力量,人才的力量,农民的力量,更需要花心思用创意来打造。
读者观点
《小康》杂志10月报道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南方故事,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江门市新会区的小鸟天堂。小时候的语文课本就收录了巴金《鸟的天堂》。小鸟天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好的见证,为了保护小鸟天堂,可以让铁路“绕道”。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 广东 陈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