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率解法探究
——以2019年全国高考Ⅰ卷数学理科第16题为例
2019-11-25徐健
徐 健
(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 830092)
2019年数学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学生反映有些题不好做,题目难度有点“大”.事实上可能是解题方法选择不恰当,或者没有把握问题的本质造成的,而不是题目太难.以全国Ⅰ卷理科第16题(压轴题)为例,仔细研究发现,本题非常精致.若死做,运算繁琐;若理顺题设的几何关系,找出背后的数量关系,此题非常漂亮,入口宽阔,运算量小,具有很好的区分度.现将九种解法总结于此,以飨读者.
一、试题呈现
二、总体分析
本题依托平面向量给出中点和直线与直线等位置关系,以离心率为出口,借助渐近线对双曲线的一些几何特征进行考查.其间把直线方程、直线的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直线的斜率、直角三角形面积、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征、等边三角形、轴对称问题、圆的方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考查.在逻辑推理中运算,在计算中揭示本质,而非死算到底.实属一道难得的好题,可以作为教学的典型例题,全方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避开所谓的刷题“赢”高考.
三、解法探究
分析1以面积为突破口.如图1,由已知容易得到直线F2B和OB的方程,从而解出点B的坐标.在△BF1F2中,利用等面积法可以建立a,c的关系式,求得离心率.
整理得c2=4a2,解得e=2.
分析2 以直角三角形性质为突破口.由直线OB,F2B的斜率可以发现相关倾斜角的关系,从而得到相关三角形边的关系,建立a,c的关系式,求得离心率.
分析3 以正三角形的性质为突破口.进一步分析△BOF2发现,△BOF2是等边三角形.利用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建立a,c的关系式,求得离心率.
分析5 以坐标为突破口.由解法1和解法4得到点B的坐标的两种形式,横纵坐标分别相等可以建立a,c的关系式,求得离心率.
分析7以轴对称为突破口.直线OA是线段F1B的垂直平分线.利用这个性质也可以建立a,c的关系式,求得离心率.
(同理,从|BF1|=2b,|BF2|=2a也可以解得e=2.)
分析9 以角度为突破口.分析△BF1F2的特征,能够发现△BF1F2是一个最常见特殊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建立a,c的关系,求得离心率.
解法9 因为△BF1F2是直角三角形,△BOF2是正三角形,所以∠BF1F2=30°.
整理得3b2=(a+c)2,解得e=2.
四、解法提炼
本题表象上是一个双曲线问题,解题过程中若始终围绕双曲线思考可能就会陷入困境.不得不感叹命题专家的高明,纵观全卷,似乎没有考查直线和圆的题目,难到这些知识不重要吗?经过本题的研究才发现,关于直线和圆的知识进行了全面、隐蔽、深刻的考查,其能力要求达到了应用层次.换句话说,只有学通学活直线和圆,才能运用到双曲线中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求离心率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常见的重要的问题.解析几何本质还是几何,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题目隐含的几何关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解析几何又是依托代数开展研究的,因此解题中又必须全面关注题目中的相关代数知识,本题中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圆的方程、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起了重要作用,为建立a,c的关系式奠定了广泛的基础.视角很关键,也就是切入点,从长度、角度、面积、斜率、对称等方向分析问题,让思路变得开阔,思路间还相互补充,让题面变得清澈见底,直至问题的源头,△BF1F2是内角为30°,60°,90°的最常见直角三角形.可见专家命题的出发点非常朴素,在简单中创造神奇,体现了创新无处不在的生活哲理.有意思的是,本题产生了解法族群,依托长度、角度、斜率均得到了几种解法,让解题变成一种享受.当然各种解法尚有运算量的区别,在考试时需要甄别选用,确保又快又对,前文有几种解法简直可以口算得答案,在正确思维的引领下,这能算难题吗?几何位置关系对减少运算和建立等式至关重要,在学习和解题中务必用心体会这一点.
离心率的问题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求值,一种是求范围.求值的方法有:
(3)利用离心率的定义和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解;
(4)利用几何关系求解;
(5)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求解.
求范围通常是建立关于e的不等式,求e的范围,此类问题需建立不等式,往往更难.
求离心率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牵涉的面比较广,用到的知识比较多,可用的技巧也丰富,教无定法,学无诀窍,我们只有多思考,多总结,多实战,方可做到得心应手.
五、教学启示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主动探索知识内容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与实践.数学解题教学要突出“想”的训练,“想”到位了,算就少了.数学教学还要重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则具有高阶思维的题目学生还是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