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培训与职业技能调查研究
——以渭南师范学院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培训为例
2019-11-25曾京玲
曾京玲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陕西渭南714099)
高等师范院校是各地区培养地方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师范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一般是从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三笔字、课堂组织、班主任工作、教学研究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展开的。一般认为,只要有知识、有学问、掌握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就具备了从教的基本条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多年,接触了不少方言区师范生,他们各方面素质都较好,但普通话水平相对较低,这严重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也是他们取得教师资格的拦路虎。对于方言区师范生而言,普通话水平已成为影响他们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表明,讲普通话的教师在基础教育各年级组学生评价中的等级均高于讲地方话的教师。[1]谢旭慧等人采用问卷、访谈的方法对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普通话水平受制于地域、文化和个人等因素。[2]因此,随着推普工作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师范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规范地使用普通话是一个刚性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规范而自如地应用普通话,即使“有知识、有学问”的所谓好老师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了。
一、普通话水平是方言区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
众所周知,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也是学校的校园语言。语言表达和交流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必要纽带。近三年来,笔者通过渭南师范学院“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了解到,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异很大,例如:陕西延安以北的学生分不清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也分不清声母t和q;海南、云南和广东、广西等地学生平翘舌音读音混淆,翘舌音缺失;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地学生h和f、r和l混淆不清;贵州、四川等地学生j和z、n和l等多个发音不清,等等。方言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发展提升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在交流、回答问题和试讲中容易因试图准确发音而中断思路,语句断断续续、词不达意的尴尬现象时有发生。
在访谈调查时笔者了解到,由于方言区师范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方言,进入高校后,语言的转化就成了职业能力培训的难点,因此,师范生技能要从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开始。
(一)方言是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最大障碍
就语言认知习得过程来说,对于大多数师范生而言,内部语言的形成,是以其所属地方方言为基础的。方言区学生日常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内部语言向外部转化的过程,他们面临的是将地方方言的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普通话)转化的问题,这种语言转化涉及词汇、语法、语音差别等巨大的语言系统,也就是说,普通话基础不好,就会导致转化过程中产生外部语言滞后于内部语言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的语言交流。
在教师职业能力中,普通话一直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语言技能。由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大,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提升存在较大困难,经常出现系统性的语音缺陷和错误,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使用标准流畅的教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内容,其根本原因是长期使用方言交流的结果[3]。
(二)语言表达能力培训是教学能力提高的核心
教师教学技能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技能: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反思(元认知)技能等等,这些教学技能中,任何一项都不能离开语言表达而独立实施。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是运用教学口语来进行的。[4]137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口语给学生讲解知识、答疑解惑、课堂提问和交流,组织课堂反思和结课总结等教学活动,从中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语言是教学技能的核心与关键。
对方言区师范生而言,进行普通话训练是提高其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步骤,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口语表达是教师书面表达的基础,因此口语训练应作为方言区师范生教师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
(三)普通话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本手段
“教育口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教学外从事一切教育活动时使用的口语体式的总和。”[5]47教师不仅仅在课堂教学时应用教师口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平日在课外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职业语言也非常重要,无论是与个别学生交流,还是组织整班整级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无论是对进步生的表扬鼓励,还是对后进生的批评教育;无论是校内对学生的管理,还是校外的实践活动、家访等,都离不开教育性的教师口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规范正确的教育口语,这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责任。
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教师在教学和与学生家长交流过程中讲方言,很多家长、学生都听不懂;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因为自身普通话水平有限、教育口语使用不够流畅、人际交往能力不强而感到难为情。教育口语是教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手段,更是教师进行与“育人”有关的人际社会交往活动的必要方式。可以说,教师职业语言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个人素养,决定教育效果和教学水平。
二、高校方言区师范生教师职业用语能力总体情况
随着渭南师范学院“方言区生源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培训与测试”教育教学研究立项,我们展开了以2015、2016、2017级学生为对象的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实验研究。
三年来,根据渭南师范学院师范生的人数,经前测分析我们发现,普通话水平三级甲等人数及以下级别占师范生测试总人数的4.46%。根据方言区学生的生源地不同,我们将三级甲等及以下成绩学生做了调查和分析,他们中有86.71%来自西藏、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贵州、江西、四川等南方地区,有6.31%来自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主要是陕南、陕北)等北方方言区,4.52%来自河南、河北、湖北和东北三省,剩下2.46%来自陕西关中地区(主要是宝鸡、商洛、渭南)。这些方言区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成绩相对较低,但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成绩的方言区师范生职业能力成绩则普遍较高。
当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把普通话能否达到二级水平作为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一项必要指标。这对于师范生尤其是方音较重的高校师范学生来说,具有很大难度。另外,很多参加测试的师范生来自全国各大方言区,个体差异非常大,所以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的测前培训工作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对所有报名参加普通话培训的学生进行了初试和筛选,选定包含每个方言区并且普通话成绩在80分以下的120名师范专业学生为样本,把他们随机分成两个组,其中一组作为实验组,进行个别辅导,利用汉语角、微信面对面、录音纠错等个性化的听说读写方式专项培训;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考前培训。
三、实验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
(一)研究目的
拟从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培训出发,探讨普通话培训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用实验的方法考察普通话训练对方言区师范生职业能力各方面的影响。
(二)研究思路
首先,根据前测了解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和职业能力的基本情况,分析普通话和师范生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小班培训、个别指导、微信平台和汉语角等不同形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普通话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用语能力;最后,通过后测,并对比方言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前测和后测普通话水平状况,进而探讨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对于职业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时间安排
实验时间从2016年10月开始到2019年7月结束,每学期授课5周,每周培训时间为4学时,学校将根据方言区学生方音特点进行分班,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工作,形式以集中培训、个别辅导、汉语角、微信平台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四)被试的确定
被试为渭南师范学院连续三个年级师范生中方音较重的学生,各学院选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学院人数的2%。根据初次普通话考试成绩,筛选出120名来自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徽方言、西藏话等方言区的师范生,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抽出一组被试作为实验组,参加渭南师范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专项普通话水平特别培训,另一组被试作为对照组,不参加专项培训。
(五)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过程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数据处理及人工查阅问卷等方式进行统计。
方言区师范生职业能力量表采用李克特式记分形式,按照答案所反映的水平高低,其得分为4分、3分、2分和1分。
1.实验训练前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职业能力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由表1可见,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成绩平均值低于80分,在二级乙等以下,方言区师范生职业能力平均得分偏低。
由表2可见,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培训前普通话和职业能力平均得分上下限差异不大,基本符合实验要求。
表1 单个样本统计量
2.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和职业能力之间培训前关系分析
在对学生进行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测之后,我们对各项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和职业能力之间培训前相关性分析,如表3、表4所示。
表2 单个样本检验
表3 对照组普通话水平和职业能力相关性
表4 实验组普通话水平和职业能力相关性
表5 单个样本统计量
即方言区师范生培训前普通话与职业能力的 双侧相关系数Pearson为正值,说明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与职业能力呈正相关。由此可见,通过训练普通话可以提升方言区师范生的职业能力。
3.训练前后普通话和职业能力成绩关系分析
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的前测、后测成绩进行了差异性检验,见表5。
由表5可知,和实验训练前相比,方言区师范生实验组训练后普通话均值高于实验训练前的均值,对照组实验前后普通话平均成绩变化不大。
实验组训练前后普通话均值提高幅度较大,普通话的相伴概率为0.000,其值小于0.05。说明实验组学生比训练前普通话成绩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见表6。
表6 单个样本检验
表7 单个样本统计量
实验组方言区师范生职业能力均值提高幅度较大,相伴概率为 0.000,小于 0.05,对照组提高不大,因此可知,方言区师范生实验组学生比训练前职业能力成绩有较显著的提高,见表7、表8。
表8 单个样本检验
由表8可知,和实验训练前相比,对照组实验后的普通话和职业能力的均值略有上涨,但增值均不明显,普通话和职业能力的标准差变化不大,说明对照组普通话和职业能力成绩与训练前相比差异程度变化不大,平均成绩变化均不明显。方言区师范生实验组的普通话和职业能力的后测平均成绩均高于前测平均成绩,成绩提高幅度较大,成绩变化差异性比较明显。
4.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和职业能力之间培训后的相关性分析
方言区师范生实验组培训后普通话与职业能力的双侧相关系数Pearson为0.466**,为正号,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与职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专项训练职业用语可以较为有效地提升方言区师范生职业能力(见表9)。
表9 实验组普通话和职业能力相关性
四、结语
(1)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水平较低;职业能力也较弱,尤其是普通话成绩在三级甲等及其以下的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偏低,不少学生几乎不能顺畅地用普通话交流,甚至说普通话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2)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成绩和职业能力成绩之间呈较显著的正相关。
(3)对于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听说读写的一系列专门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普通话水平,其中对于普通话成绩在80分以下的师范生来说,通过训练普通话可以较为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教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