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理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2019-11-25孙梦元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孙梦元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4块肌肉组成,形成一个袖套样的结构包裹着盂肱关节,以支持和保护肩关节进行各方向上的运动[1]。运动性肩袖损伤是常见的肩部损伤种类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高强度的、相同姿势发力,或发力时姿势不当,导致肩袖肌群受到损伤。目前对于此病,一般使用理疗、制动、冰敷等进行急性期的处理,有利于消肿止痛、抑制炎性因子[2],但对于年轻人和运动人群,常规方法疗程较长,且易发生二次损伤。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西安体育学院有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确诊为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36例纳入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8 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二)治疗方法
两组采用中频治疗仪进行基础治疗:患肩疼痛部位放置电极片,肩部肌肉可见收缩,每次治疗时长20min。观察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病损部位,具体方法如下:(1)急性期(损伤1~7d):主要目标为增加活动度,消炎镇痛,改善不良姿势,缓慢地甩肩、回旋画圈等。(2)恢复期(损伤7~21d):主要目标是提高肌力与耐力,保证无痛训练,逐渐增加活动功能等级;选择手指爬墙运动、牵伸,由等长训练开始向等张训练过渡。(3)力量训练期(21~60d):主要目标是回归发病前生活和运动状态,提高肩关节的运动灵活性;弹力带抗阻训练,增加复合运动,增强敏捷性,30min/次,1次/d。每日一次,治疗8周。
(三)评估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肩部疼痛情况,使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UCLA)评估患者肩部功能情况,分数越低肩关节功能越差。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治疗前后UCL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UCLA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满意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结论建议
肩袖结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肩关节各方向上的运动,同时稳定肩部结构。肩袖损伤往往伴随肌腱和肌肉受损,它的发展是渐进性的[3],肌肉的变性可能导致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动作技术变形,降低活动能力。制动一周会使肌力下降,以损伤后早期功能训练代替卧床休息,对于帮助患者提高肩关节功能,尽早回归社会有积极影响[4]。
中频电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和肌肉组织张力,促进损伤修复。早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肉力量和控制力,循序渐进增加活动范围,激活深层肌肉,控制肩胛带肌群运动,提高肩关节稳定性,有效防止二次损伤发生[5]。
综上所述,运用理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可弥补单纯治疗的不足,提高治疗满意程度,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避免再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