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职学生群体活动的探究
2019-11-25陈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陈鹏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背景
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显示:在全国2914所高等学校中,高职院校共有1388所。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关系着全国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样,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活动德育教育也关系着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
学校学生群体活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高职学生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塑造功能。经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课程繁重,实践环节多,只有极少数量、较小面积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偏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忽视个人道德修养、急功近利、畏于面对挫折、意志力薄弱等”。
二、研究意义
“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活动具有:更加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从业人员;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培育和增加体育人口。
三、“立德树人”的涵义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功能
(一)“立德树人”的涵义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二)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功能
1.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延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为公共专业,学生一般每学期参与28—32学时的课堂教学。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学生只靠课堂练习不能有效掌握所学的技能知识,必须更多的通过课外参与练习才能使所学技能巩固和熟练。群体活动是最有效的方式。
2.磨砺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平台
高职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以体育竞赛为平台,以各项规章制度为手段,塑造学生的品行,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独立,展示学生的才华,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了学校的活力与拼搏进取的精神。群体活动是否广泛开展与有效实施直接关系院校内涵建设的成败。
四、“立德树人”理念如何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活动
(一)高职学生群体活动的构成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活动大致分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运动训练、竞赛三大类。
(二)“立德树人”融入学生群体活动的途径
1.“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育人
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必须围绕健全的管理制度进行,从学校层面到各项目实施层面,都必须有相关依据和规则。让学校的学生群体活动“有据可依,依规实施,有效保障”。学生参与活动能够“懂规守矩”。在实施各项学生群体竞赛时制定出各项目的竞赛规程、安全预案。程序的规范性,执行的庄严性,正是一种鲜明的组织纪律教育活动,客观环境上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实施设置了集体主义的情景教育场所,并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对集体荣誉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增强了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一种排除侵蚀和干扰的强大的团队精神力量。
2.“磨砺意志、品质”——竞赛育人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的“学校体育要通过竞赛来实现教育的功能,参与竞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队友,树立责任感;受到挫折,了解到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练习弥补不足,内心变得强大而坚韧;获得胜利,懂得了成功的来之不易,更加积极参与练习力争获得更好的成绩;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提升沟通与交流能力;情绪在比赛中得到释放,个性、能力在比赛中得到展示;追求公平、公正、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得以体现。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比赛中得到磨砺,人格得到完善。
3.“润物无声”——文化育人
营造良好的群体活动氛围,加大群体活动的实时宣传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群体的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鉴赏能力,从而起到文化熏陶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作用,运用“学生活动学生办”的理念开展学生群体活动,展示运动成绩,树立体育骨干学生榜样;学生群体活动开展过程中加强体育安全意识,科学、合理锻炼身体体育知识的灌输,通过正确引领和教育,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激发出来,真正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扎实好学生的成才之路。
五、结束语
学校学生群体活动是体育工作的子系统。高职院校的群体活动育人以其独特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热情和体育活动能力,同时也在精神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毅力,塑造了学生的人格,引领了学生的道路。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突破专业课程任务重、实践环节繁多的桎梏,使更多数量、更大面积的学生参与群体活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我们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