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2019-11-25佟浩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

灌篮 2019年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佟浩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

一、前言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它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不仅包括自动化的动作和行为,还可上升到情感和思维层面[1]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滴培养形成的,它不仅受生活水平的影响,与人反射系统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在查阅大量关于体育锻炼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其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探讨。

二、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一)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人们根据自身需求选取并采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实践为目的的体育活动[1]。它的受众面极其广泛,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是何职业,均能自主的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内容上也是十分丰富的,它包含健身、健美、娱乐性体育、格斗性体育等等。当然,关于训练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关乎整个体育锻炼,应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既要有专业的针对性,又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选择适当的负荷量等。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

大学阶段作为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不断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2]。可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考察发现,大多数学生饮食生活不规律,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造成当今大学生体质健康大幅度下降。因此,高校应重视和激励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三、体育锻炼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促进

(一)体育锻炼有利于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信息和情感交流,是集体内每个人内心的心理需求之一[3],高校是学生跨入社会的最后一站,也是人才培养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对高校学生而言是尤其重要的。大学生生活圈围绕在校园与课堂,所以同学和老师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处最频繁的。首先,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后,不仅可以加深双方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打造健康活跃的教学和生活的环境。其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扩大交友面,增加与同学接触的机会,认识更多兴起相投的同学,快速消除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有利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体育锻炼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竞争意识

在现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体育锻炼不仅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它不受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限制,在体育竞赛中一切都是平等的。体育的精神就是超越自己,都是凭实力说话,因此,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的正确奋斗理念和竞争意识。

(三)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市学生在享受快乐,还能培养吃苦耐劳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提高个人魅力和信心,在提升和超越自己的同时经历各种挫折,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这种经历是在课堂上和书中学不到的。在综合各个学者的研究和研读其他相关资料后,发现凡是经常参加体育竞赛的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比一般人强很多,这些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很快就可以融入到集体里面,同时在人品素质、身体素质和领导能力等方面上也是高于一般的人。很多体育项目都是团体项目。比如篮球、排球等,这些体育项目在锻炼时不仅需要每个人又要有良好的体能素质和技术水平,还需要团体的配合。在集体项目中,每个人在集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己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每个人必须根据自身的角色设定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具有重要帮助[3]。就排球项目而言,场上每个人既要承担每个位置的责任,同时还要配合其他队友。因此,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其意志品质的培养十分关键,也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四、高校体育锻炼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高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关卡,因此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可是据调查可知,现今高校大多都重“文”轻“体”的传统教育理念,所以说高校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关于学生体育类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建立认知和整体的思想,提高身体素质,最后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并且,高校还应将行为习惯的好坏包含在学生衡量标准之内,为此定制相应的规范和奖惩,从而建立和谐上进的校园气氛。通过学校加强体育锻炼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增加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促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4]。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教授给学生的不只是文化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人生的重要人物,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给学生们,所以说高校教师的行为习惯水平是能否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质量。同时,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向学生教授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体育技术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5]。不仅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还要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能够具备开展体育锻炼的基础,提升自身行为习惯培养质量。

(三)体育课程开设应满足大学生的兴趣

现今高校都有各种体育项目的课程和俱乐部、社团的开设。学生可跟随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喜欢的活动项目。而各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及俱乐部(如:瑜伽、排球、街舞、巴西柔术等)都有不同的考核标准,达到考核标准就成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因此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开设体育项目课程、俱乐部等,达到强身健体、塑造形体、培养学生自觉性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趣味体育游戏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体育游戏在日常生活并不难见,它充满趣味性,同时还能使新学生更快的融入集体之中,通常体育老师也会把他当做教学时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可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可培养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在游戏中培养了大学生各种行为习惯。例如,想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时可进行竞争比较激烈的团体类体育游戏,如障碍接力赛跑,跳长绳比快,丢沙包,接力踢毽子等。这些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学生参与度较高,这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提升了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且培养了不轻言放弃的意志品质。因此,未来大学课堂中采用趣味体育游戏辅助课堂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五、结论

经上述可知,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体能素质,还能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大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由于学生时间有限,课业压力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受到了忽视。大学阶段作为行为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高校教师应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明白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促进作用,并且运用多种体育锻炼的手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最终达到体育育人的终极目的[1]。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