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2019-11-25周伟伟
周伟伟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六中学,山东 青岛 2661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训练中,音乐要素的应用策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代化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音乐要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探索出合理的发展方法,将音乐有机融入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成了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1 音乐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1.1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地调动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运动潜能。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通过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对使用和不使用太极拳音乐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增加音乐条件,能够有效地减轻受教育群体的厌烦情绪,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此外,音乐要素的合理应用,还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管理的效果。我国某地区的高等院校,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划分成数量相等的2个小组,实验组在篮球教学中应用了体育舞蹈、健美操和体操等项目的伴奏音乐,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未使用伴奏音乐。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投篮、运球等项目的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平均技能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效果。
1.2 音乐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在运动训练中,音乐可以对运动员的情绪产生影响。在组织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时,运动实践中运动员的心理状况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运动员神经系统兴奋程度的高低不一致,很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出现赛前热症或者赛前冷症等不良情况,具体体现为运动员兴奋过度或者信心不足等焦虑不安的情况。无论是何种情况,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训练效果和比赛能力。在面临重大比赛的情况下,柔和的音乐可以对运动员的身心起到舒缓的效果,帮助运动员恢复平稳的情绪,使情绪达到最佳状态。
2 音乐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优化应用策略
2.1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1 根据不同教学层次优化音乐选择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选择地进行音乐的搭配,进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针对年纪较小的学生和体育运动的初学者,可以选择清新欢快的音乐,帮助他们初步掌握运动的技能,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选择小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背景音乐、儿童音乐或童谣,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与学生的感情;对初中阶段处于叛逆期的学生群体,体育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的身体成长、提高身体素质,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积极向上节奏欢快的现代音乐,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1.2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化音乐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和曲目。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体育教学内容和音乐、动作情绪之间的统一性。音乐类型的选取要符合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要避免生搬硬套、毫无针对性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音乐对人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如高亢激昂的音乐能提高人的兴奋程度;优美舒缓的旋律,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放松,缓解体育运动中产生的紧张情绪。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应用适合的音乐进行教学。
2.2 音乐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2.2.1 训练热身阶段音乐的使用在运动训练的准备阶段,教师要采取相对舒缓的音乐,帮助运动员进行适当的放松,缓解参加体育训练时的紧张情绪。这一过程,教师要重点关注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运动状态,进行充分的热身,迅速进入运动准备状态。在这一阶段,音乐的应用效果主要是帮助运动员快速进入训练状态,增加心肺系统的活力,调动人体的肌肉,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量。例如,应用节奏相对轻快的二拍子音乐,让运动员对音节的强弱进行辨识,能够调动其运动训练的参与积极性。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音乐,可以让运动员在训练前心率达到100~120b/min,为之后的正式训练打好基础。
2.2.2 训练操作阶段音乐的使用训练操作阶段音乐的使用是训练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之一。为了提高运动的效率,可以选择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兴奋程度也更高,进而有效克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惰性,自觉地参与体育训练。在这一阶段,运动员们心率需要达到140~180b/min。例如,可以选择摇滚音乐、DJ音乐等具有较强动感性的音乐作为训练的背景音乐。进行音乐选取的过程中,运动员心率和机体运动的特征都要被充分地关注到。如果在2人协作运动训练时,可以采用风格优雅的圆舞曲《多瑙河之夜》《溜冰圆舞曲》等曲目,让运动员在张弛有度的音乐中,加深对训练动作的记忆。
2.2.3 训练结束阶段音乐的使用运动训练结束阶段音乐的使用主要目的是帮助运动员放松身心,为下一次运动的有序开展进行准备。如果运动员在训练之后,不懂得如何放松,那么之后参与运动训练时,都无法达到最佳的状态。所以,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类型的轻音乐,帮助运动员克服肌肉疼痛的紧张感和恐惧感,增强身心放松的能动性,让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结束后立即进入到放松状态。这一阶段,运动员的心率需要恢复到80~90b/min。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国某地区的体育教练,在每次训练结束之后,都为运动员播放了人声独唱、钢琴伴奏诗歌朗诵等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曲目,帮助运动员恢复到平稳的状态。此种单纯而富有想象力的音乐类型,可以有效达到情绪镇定和身心放松的效果。
3 结 语
体育教学课程的顺利完成以及运动训练的有序进行,都离不开音乐的合理应用。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在组织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要充分地认识这一点,将音乐融入教学和训练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选择更适合的音乐类型,可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样,在运动训练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选择合适的音乐,可以为运动员营造更加积极的运动训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