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失与出路: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南丹地区水族民俗体育文化调查

2019-11-25孙群群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19年9期
关键词:南丹水族龙马

孙群群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水族民俗体育文化,作为水族民族文化的一大分支,对于建设新时代水族族群幸福生活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深入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了解水族民俗体育文化,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一大经济引擎点,大力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南丹地区六寨镇龙马庄水族田野调查点,进行为期15天的田野调查,全面了解了该水族村寨的民俗体育文化现状,根据当地具体人文地理要素提出了相应发展当地经济、传承民俗体育文化、开发体育旅游的路线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西南丹地区六寨镇龙马庄村寨水族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广西境内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龙马庄,地域与水族民俗体育文化有关的政府官员、文化站长、非遗项目传承人、村寨族员等社会各阶层人员近20余人次进行单独或集约式无结构式访谈,并将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二)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田野调查法是学者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直接亲身参与其中,通过观察与深度访谈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一研究方法近年来受到了体育界以万义、杨海晨、陈奇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广泛运用。课题组成员利用寒暑假广西河池金城江、南丹当地文化、体育部门,重点调研了南丹县六寨镇龙马庄村,在村支书何书记和妇女主任吴姐的带领下,对村寨的老一辈水族“长老”进行访谈,了解了广西境内的水族聚居区的文化生态环境与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与空间,对当地的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生存状况有了较为详尽的掌握。

2.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等,以“民俗体育”、“民族传统”“水族体育”等为关键词,搜索了近50篇文章,并在图书馆查阅了水族民俗体育、民俗活动、田野调查、体育史以及与民俗体育活动变迁与传承的相关论著等。

3.逻辑分析法

水族民俗体育文化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不同历史阶段的水族民俗体育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课题组考虑到事物的“变”与“不变”性,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查阅相关水族民俗文化活动等历史文献,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知识,对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时代变迁历史背景以及当地不同历史阶段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研究。

二、迷失的水族民俗体育文化具体表现

(一)水族民俗体育活动项目濒临灭绝;现代体育竞技项目逐渐独占鳌头

“在现代社会,要找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就要找民俗,要找民俗的家门,就要去找年节活动。”节庆活动是展示民族文化的大舞台,民族的衣食住行、社会关系、传统艺术、民间信仰等在节庆中都能得到集中的展现。而节庆活动项目本身便属于一种文化传统的“储存器”与重要载体。在对水族民俗体育节庆活动项目进行调查后发现,特定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社会外文化的“入侵”,“占有”了原生态活动项目的“生存空间”,在访谈田野调查据点二广西南丹县六寨镇龙马村龙马庄的何支书和村妇女主任吴姐时更让人揪心,这里已经完全被汉化或者壮化,学习的是壮语、汉语文化,举办活动基本上已经都是现代广场舞、篮球、拔河、唱歌等大杂烩现代活动。据村妇女主任吴姐回忆:“听他们老一辈说广西的水族主要在南丹的六寨的龙马村、拉塘村,像以前她父母一辈都还会说水语、唱水歌、跳水族的板凳舞、芦笙舞等,但是到了她这辈几乎都是除了身份证是“水族”的“标签”,其他的和水族没太多关系。

(二)水族体育原始内涵“变异”

在对水族民俗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调研时,课题组也发现,水族民俗体育文化内涵发生了改变、逐渐处于一种边缘化、空洞化的状态。在调查广西南丹六寨龙马村龙马庄村寨的时候,情况就显得更为严重,水族民俗体育文化内涵根本无从谈起。广西南丹水族聚居区水族文化内涵几乎可以说已经被壮化、汉化。这里水族几乎不会讲水语、写水文字,而且政府重点也没有支持这些水族聚居区的族群进行“文化认祖归宗”。使得他们就像游离于海外的“游子”无家可归。

(三)管理机制出现“脱位”

课题组在对三省交界水族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管理机制不健全”和“传承体系不完善”是阻碍水族聚居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生态位”。在管理体制上,政府文化部门出台了相应的体育文化管理规章制度,但是没有进行客观的规划与设计,导致体育文化管理机制出现了“难产”现象。“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力量协助”三位一体来发展水族民俗体育文化。在对广西水族聚居区的体育文化进行考察时发现,当地水族的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体系处于“瘫痪”,以前老一辈的保留下来的传统活动基本已经“失传”,当地管理部门的不重视、机制的“老套化”也是“扼杀”当地水族聚居区民俗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三、水族民族体育文化的出路

(一)口述、影像志挖掘抢救迫在眉睫

口述历史,是当今在体育文化界逐渐被重视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水族的民俗体育文化,通过老一辈的口述历史,将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文化经过编目分类,然后经过老一辈传承人进行口述文字保存,同时,将各项目的技术动作影像志拍摄,通过视频途径进行传承与保护,弥补了以前传承保护的弊端,让当地水族民俗体育文化慢慢恢复往日的“春天”。

(二)现代高效管理机制创新运用

科学的管理机制与良性的传承体系是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的有效保障,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治理体系,实现政府与民众参与主体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民众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方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昂扬的姿态成为服务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南丹水族民俗体育文化在管理上,政府部门不重视,管理机制混乱等是导致如今南丹水族众多民俗体育文化失传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政府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将乡村振兴与文化保护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将政府引导--社区参与--社会支持三维一体模式运用到当前的管理模式当中。

(三)水族乡村振兴 = 非遗传承+民俗体育旅游循环发展

在对水族村寨龙马庄进行调查时笔者考察了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宇自然环境,结合龙马庄特定的历史族群背景,觉得当地政府应该重新审视龙马庄的特定位置,首先,龙马庄位于广西与贵州交界,想振兴水寨,可以考虑当地的旅游圈的发展,以龙马庄现有的莫树杰纪念馆与民国遗迹子华公园为核心,开展农家乐旅游或者一日游。同时“记忆复制”往日水族民俗项目与三都水族族群文化进行对口帮扶,开展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喜迎游客,龙马庄定能实现幸福奔小康。

猜你喜欢

南丹水族龙马
基于Miryoku工程理论的南丹白裤瑶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龙马春风、忠义千秋
“龙马”巡游
水族敬酒歌
上帝的水族馆
大石山区旅游精准扶贫探索
——以南丹发展旅游产业为例
明代南丹土官莫祯的政治智慧初探
难忘南丹里湖之行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水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