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的意义与策略研究
2019-11-25刘秀峰
马 琴 刘秀峰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武术拥有文化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深度融合的特点。武术操是以武术基本技术动作为载体,又不拘泥于单一动作内容,以操化动作技能同时结合音乐,创编一种运动量大于广播体操,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利于身体练习的形式。武术操动作中混有林拳、太极拳和南拳等技术元素,一般动作简单,容易学会,并且伴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体验卸压之下使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活跃起来,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深度的亲近中华武术之文化,又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武术在学校中的地位也是不可估量的。
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武术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的意义与策略展开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效果
2.1.1 武术操对增强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
武术套路种类繁多,动作多样。武术操的创编恰恰依据了武术所具有的广泛适应性,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武术教育开始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朝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现状从不同类别、运动负荷、武术动作等方面分别加以选择。武术操的基础动作训练,对青少年和儿童的骨骼发育大有益处,能够促使骨骼的增长。武术操练习对外利关节、强筋壮体;对内可以理脏通筋、调精神。学生对于武术操的学习能使其感受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通过长期对武术操的练习不但可以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对多种慢性疾病都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生理学基础。
2.1.2 武术操对塑造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中华武术作为“不说话的艺术”样态之一,追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之效,十分强调“形为神之本,通过形体运动来炼形养神,即“动以养形”,外练以养形为先。身体是艺术的表达、是武术的灵魂,是精气神的展现。[1]经常练习武术的人有助于人体身高和各部分围度、宽度、厚度,以及体重的均衡发展,获得健美的体格。武术操的姿势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就要求练习者要有很好的体态,而武术操相对于常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姿态有着显著影响。
2.1.3 武术操对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套路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武术动作“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体现在急骤若虎腾蛟舞,连绵若行云流水,达到轻灵飘逸、意蕴悠远的效果,通过肢体的闪、转、腾、挪予以表达。路对呼吸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打完一整套武术套路身体机能以及内脏器官要承受很大的运动量,脉搏可增至175次/分。[2]这说明练习武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呼吸系统机能的增强是十分明显的。通过武术操这样节奏紧密的练习量,完成最少40几个动作的组合,可有效的促进学生肺功能强大,可使肺活量增大,呼吸肌也变得发达,收缩有力。[2]
2.1.4 武术操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武术是一门注重内外兼修的高雅文化。中国传统的精气神论容摄于武术之中,构成武术的内涵,并发展成为武术炼养理论。武术操的练习对学生可达到壮内强外具有良好健身功能的效果,它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有着深远影响。武术中蕴含着向前踢、蹬、踹,向后勾、挂、带等连续多变的攻击动作,如果攻击腿承担一定的身体重量,攻击动作必然就慢、笨、直、单,不能连续、变换地进行动作变换。屈伸、回环等幅度性动作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更是要求严格,武术操通过对其教学,能够提高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机能,让学生感受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研究表明,武术操的锻炼也能促进其他技能的提高,如田径、舞蹈等。
2.2 武术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
2.2.1 武术操的开展对学生神经系统的影响
武术操的锻炼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对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三部分,武术操的锻炼过程,就是对神经系统的良性刺激,促使神经兴奋和抑制快速适应外环境并与其保持和谐统一。[2]对武术操的学习,作用在学生神经系统的发展,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让大脑活动变得更灵活均衡,从而精力充沛,应变能力增强。
2.2.2 武术操的开展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
所谓启智,指通过武术操的研习来均衡发展人的左右脑,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在变化的、激烈的动作转换中,学生需要灵活敏捷的做出反应,即在武术操动作中对于上下、前后、左右、高低、先后、快慢、空间和时间等概念,学生在模仿学习中,这样的训练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习武者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可以很好地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都有利于学生才智的发展。
2.2.3 武术操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价值观
武术操的学习过程,习武者昂首挺胸、目视前方,或舒缓柔韧、或刚劲有力的肢体动作,都能让人从内心觉得自信满满、底气十足。武术操作为武术的衍生项目,套路丰富、形式多样,这就需要练习者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大量的练习,特别是追求技艺的提高过程,更是培育品质的历程。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并掌握了武术的练习技巧,在取得这些成绩后,脸上绽放出笑容,由此产生愉快、振奋的幸福感。内外合一的武术运动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可见它给人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2.2.4 武术操的开展培养学生顽强的品格
如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人们时刻面临着压力与挫折,容易出现自我情绪的失控。通常来说,一个人做事的立场一旦坚定,情绪就会安定,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对武术操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力。[3]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特别是追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学生每次的修习,自然能培养出顽强的意志品质,让人享受到一种美和精神上的激励。
2.2.5 武术操的开展健全学生的品德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为无待”“习武以德为先”等都是进行道德实践的基本依据,说明武术继往开来就很重视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公德。武术操的学习把这些基本观念内化为武术人的道德实践意识与道德实践能力。“武术在随时势的发展过程中,外向是训练,其在武德方面是构建经验心,是一个在现实中提高武术人思想境界的过程。崇尚武德,即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先以心使身,后乃身从心”。武术注重“德艺双修”,长期武术操的修习对习武者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修身养性的属性就是帮助学生提高人格魅力与道德修养。
2.3 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操的发展策略
2.3.1 学校部门重视,促进政策落实
《国家武术操》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坚实的保障条件,组织保障是指导武术操开展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满足各地区武术操的需求,从而有效的实施武术操,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体育文化的载体,因此,各教育和体育部门应加强对武术操的重视力度,加强管理和执行办法,履行在《国家武术操》的宣传、培训、推广教学等工作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障武术操教育与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3.2 广泛进行宣传,提高群体认知度
学生对武术操的功能认识直接影响到武术操的推广力度和范围。因此要十分重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武术操的认知情况,广泛宣传使学习群体充分认识到武术操的健身价值,武术操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时间,而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陶冶情操,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目前,武术操的健身效果在我国生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得到实证研究。加之,武术操的练习对我国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
2.3.3 武术教师加强自身武术学习
首先,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武术操的创编背景、内容、目的和意义,结合武术大纲的和教材需求,通过教学光盘、视频等多方面的研究来强化自身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4]为人师表,教师首先身怀绝技拥有较强的示范能力,学生才能明确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增强武术学习兴趣。在掌握更为全面的武术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武术教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增强武术教学的宣传度,使武术运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2.3.4 实施效果纳入开学考核体系
学校可根据武术操的开展情况对武术教师、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与评价。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武术操竞赛,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技能训练水平,武术示范课比赛等活动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比赛结果进行客观的评定明确师生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嘉奖成绩优异的集体或教师,武术教师的比赛成绩应得到充分重视,可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或者学生升学加分等制度中,从而激发和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到武术学习中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