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功能提升研究*
2019-11-25王健
王 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123)
苏州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茅,随着苏州城市地位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民众对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娱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呈现多元化趋势。相对于小型体育设施,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更能够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但大型便民体育设施需要政府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需要占用更多的城市资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是对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政府重视,资金保障到位,但是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种种问题,使得其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如何提升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外延功能,即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内涵
1.1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概念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是为满足社会大众对体育的健身需求而专门建立的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场所。目前,对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认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有学者从投资兴建金额或人员承载量方面进行量化界定,但笔者认为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界定不仅包含建筑规模、投资金额,更应体现功能的多样性,具有功能聚合、实现土地集约,融合体育健身、体育会展、体育商贸、体育演艺、健康餐饮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体育服务与体育经济发展聚集体[1],并且还要具备宣传城市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
1.2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种类可以分为健身步道、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体育小镇等;按照投资渠道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建设、社会投资建设、个人投资建设、混合投资建设等;根据建设地点的不同,可分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和以人造景观为主的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等。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从大型体育设施提供服务的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分为以公益性为主的大型体育设施和以营利性为主的大型体育设施。以公益性主的大型便民体育设施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健身需求,保障每个公民都享有公平的健身服务;而以营利性为主的大型便民体育设施主要着眼于为群众提供更高层次的健身需求,使体育健身更具针对性。
2 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运行中的优势
2.1 政府主导,资金保障到位
苏州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实力不断增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逐年提高,因此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资金保障比较充足。比如正在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总投资将达到50亿,建成后将是苏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设施。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借助于体育的经济、品牌效应,广开财源,还通过社会体育力量等广泛募集大量资金。目前,苏州大部分大型便民体育设施都有社会体育资本参与,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从而确保资金到位,为整个苏州市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数量多、分布广
受惠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大型便民体育健身设施总体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年底,苏州已建成健身步道达到2000公里,多功能体育场达到47个[2]。基本上每个市(区)级行政区划内都有自己的体育健身公园、大型体育场馆和健身步道等大型体育设施。目前,运河体育主题公园、东园体育休闲公园、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正在推进建设,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环金鸡湖健身步道、光福国家登山步道等大型体育设施正在发挥着体育健身的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前来锻炼。苏州市初步形成了"一带六横四纵三环十六点"的市区级健身步道规划方案。"一带"是指环太湖景观带;"六横"即望虞河南侧大堤、浒光运河-环大阳山-黄花泾河-大白荡-三角咀-蠡塘河、太湖大桥-胥河绿带、吴淞江绿带、太浦河绿带、杨林塘绿带;"四纵"为京杭大运河-石湖、金鸡湖-独墅湖及南北延伸、张家港沿线绿地、千灯浦绿带;"三环"是环古城河、环澄湖和环阳澄湖;"十六点"即太湖西山、太湖东山、穹窿山、天平山、石湖等16处风景秀美的山湖景点[3]。这些大型便民体育设施能够涵盖更多的健身人群,为市民提供健身服务。
2.3 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较强,健身行为较科学
随着苏州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体育健身意识逐步增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苏州市民能够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可以使人拥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能够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对于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安排。
2.4 群众体育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较强
体育消费是指对体育健身活动的经济支出,适当的体育消费是健身活动得以维持和开展的前提保障,体育消费水平也是反映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调查了解,由于经济水平较高,苏州市群众体育健身消费观念较强,愿意花钱购买更高水平的体育服务,而不仅仅停留在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的活动上。在体育消费的投入上,特别是用于子女体育健身和体育兴趣培养的投入逐年增加,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体育健身消费的重要主力。
2.5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与城市形象较协调
苏州一直定位为著名旅游城市,对于城市形象比较注重,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基本上实现了与苏州温婉、和谐的城市形象的协调布局。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已经成为苏州文化和城市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是苏州市民和游客乐享健康生活的好去处,也是苏州宣传悠久历史文化的展示长廊。另外,如苏州湾体育公园、环太湖体育公园等大型便民体育设施也依托自身天然优势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充分发挥苏州精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这些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在设计之初就通盘考虑,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城市宣传、发展经济等因素考虑在内,合理布局活动场地,将体育文化融入城市发展。
3 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类型较为单一、重复,利用率偏低
目前,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主要就集中在健身步道、体育公园、体育场馆等类型,其服务类型也比较趋同,容易使人产生都雷同、重复的感受。多元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主题之一,大型体育设施只有多元才能使得本身丰富多彩,吸引社区居民的注意力,单一和重复将会降低居民参与活动的兴趣度,使得社区居民不愿意前去选择这些大型体育设施,从而导致利用率偏低。
3.2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对区域经济效益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这些体育设施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融合逐渐成为新时期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成为体育产业绩效扩展的重要途径,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4]。目前,虽然与其他产业融合显示出一定的外部效应,但融合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表现为总体带动不强,产业延伸不够。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体育与休闲娱乐、餐饮、酒店、会展、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催生出新的业态,为体育行业带来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创新。
3.3 没有针对居民健身需求进行市场细分
不同健身主体的健身需求是不同的。健身主体根据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不同,其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中老年健身群体主要倾向于缓和性、休闲性的体育运动,青少年健身群体主要趋向于竞技性、娱乐性等类型的体育运动;收入偏低人群趋向选择公益性体育设施,而收入较高人群则趋向于更具针对性的、有服务体验感的健身项目,并且愿意在体育健身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但目前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辐射范围内居民的需求进行有效细分,只是在项目上追求大而全,使得部分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存在闲置现象,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3.4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健身服务不到位
调查发现,目前苏州大型体育设施的硬件条件较好,但在服务质量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收费价格、信息维护、健身指导、交通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对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发现,群众关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场地设施是否能满足锻炼需要;器材设施是否及时更换维修;场地器材是否干净、安全等方面。因此,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服务质量的提升,硬件设施可以通过增加投入快速得到改善,但是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管理者更多的管理智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3.5 观念让步于行动
调查发现,大多数调查者能够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但是真正对体育健身付诸行动的却远低于这个比例,因此苏州居民健身意识仍处于观念让步于行动的阶段。健身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导致一部分群体只是“想”要进行体育锻炼,但并未实施。基于经济水平、空闲时间、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群众体育健身仍然处于无计划阶段,广大群众的健身习惯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市民健身意识仍需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4 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功能提升的对策
4.1 针对市民健身需求,提供差异性和特色性服务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差异性和特色性能增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当前强调个性化的时代,要想充分发挥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公共服务功能,就必须针对居民的健身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在时间、特色、服务内容、项目等内容上体现出差异化和特色性,增强大型体育设施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充分挖掘便民体育设施的社会功能,紧紧抓住其属性,结合功能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受益的大众化,融合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健身需求。所以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居民实际需求,体现差异性和特色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效果。
4.2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设施利用率
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硬件条件不断提升,但是与硬件设施相对应的软件服务却仍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应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监管。首先,加强体育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其次,做好服务质量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认真分析健身者的意见,以积极的姿态对待健身主体的评价和反馈,改进服务质量,及时发现管理服务中的不足,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创新与提高。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从细节着手,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大型体育设施关注度,通过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锻炼,最终达到提高设施利用率的目的。
4.3 提高城市体育人口数量,树立体育消费观念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余暇时间、健身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广大群众的健身观念与健身行为还无法保持同步,存在片面追求健身的娱乐性,注重健身的外在形式的现象。因此,要加强体育健身的宣传与引导,增加苏州体育人口数量。同时,政府在规划建造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时,也要加强健身信息、健身方法的宣传,培养群众的健身习惯和消费观念,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为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不仅仅依靠政府拨款维持日常运转。
4.4 拓展其对城市优化作用,助力经济发展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不仅有利于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更能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效应。首先,能够推进城市空间的拓展。苏州目前中心区域已高度积聚,而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对外拓展空间,城市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建造来得到拓展。其次,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大型便民体育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社会资源要素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移动,引起周边人口集中和相关产业聚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第三,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政府通过建造大型便民体育设施,能够改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吸引经济体向该地区积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建造、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考量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在巩固其健身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开发其外延功能,使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4.5 提高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服务水平,实现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最为关键的功能仍然是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健身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因此,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运行首先要考虑均等化,使不同阶层城市居民都有机会享受到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服务,确保健身权益得到兑现,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经济投资,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是很难长期维系的,需要在保证公益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升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经济效应。这就需要在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基础上,坚持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有效地规避潜在风险,将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经营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畴,实现政企分开,推动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6 打造城市体育综合体,传承历史文化,宣传城市形象
大型便民体育设施本身就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闪光点,具备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潜力,不仅具有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功能,还有宣传城市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因此,苏州在优化体育资源,开发利用体育设施的同时,还要着重开发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外延功能,即传承历史文化,宣传城市形象,助力经济发展。拓展大型便民体育设施的社会功能,将其打造成为城市体育综合体,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宣传、餐饮销售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现代体育综合体。另外,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在布局、规划时,都应与苏州区域文化相结合,体现苏州历史名城的特色,努力将苏州大型便民体育设施开发为苏州城市对外展览的一种名片,使其成为国际体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