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5年《字林西报》对中华民国时期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报道的研究

2019-11-25张维松

体育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上海队体育场全运会

张维松

全运会,是全国运动会的简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举办的“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该项赛事在辛亥革命后被认为是“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此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又举办了6届全运会。在这7届全运会中,举办于上海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六运会”)堪称最为成功、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诸多报刊杂志对其展开了专版报道,例如《东方杂志》还特别为此发行号外。对这样一项中国人自己的大型体育赛会,位于上海由英国人创办的《字林西报》同样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赛会期间专门开辟出单独的版面对整届运动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本文基于此,展开对外媒视角下该届体育赛会的报道研究。

1 前期报道

1933年,在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首都南京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结束之后,当时政府曾决定自“六运会”开始,在南京与各省市之间每隔两年举行一次,“六运会”则定在上海举办。关于“六运会”的申办成功,“六运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潘公展先生在 “六运会”大会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上海申办“六运会”的动机和背景,“民国二十二年五届全运大会,公展为上海市代表团总代表,因鉴第一次全国体育会议,决定每二年在首都与地方(民国二十四年)举行一次,于是郑重向大会提出请求,列举上海市自受一二八祸变以来,欲谋复兴,非从多方面努力不可,现正从事建设,于市中心区建筑大规模之体育场,及交通便利,设备完美,与我国历来提倡体育之成效,并引起世界之观听各点,陈述于五届全运大会”[1],最终体育大会决定于1935年“双十节”在上海举行“六运会”。教育部据此决议聘请了包括当时上海市长吴铁城在内的43人为大会筹备委员,组织筹备委员会,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担任大会荣誉主席。此后上海市政府首要之务即于1934年春季在当时的上海市中心筹建大型体育场。“七月呈准中央发行公债三百五十万元,以一百万元为建筑运动场之用,八月在市立第一公园开地三百亩,开始兴筑,迄大会启幕前竣工。”[2]《字林西报》中是这样介绍这座新落成的体育场的。

根据体育场管理部门负责人发布的声明,市民中心体育场可容纳5万到6万名观众。其他运动场的座位容量分别是网球场3 000人、排球场1 000人、篮球场3 000 人、棒球场 1 000 人以及游泳馆 3 000 人[3]【注1】。

这座体育场被命名为上海市体育场 (即上海市江湾体育场)。整个运动场主要由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3个部分组成,运动场可坐观众4万人、立2万人;运动员宿舍可容纳2 500人,游泳池可容纳观众五六千人,整体的硬件设施超过了上届的南京中央运动场,为当时的远东之首,它担任了“六运会”开、闭幕式以及各项比赛的任务。

该届全运会十分周到地为部分提前到达的参赛代表队提供了许多热身赛的机会,此类比赛有一部分正是在新落成的江湾体育场进行。

本周随着来自中国各地、香港、南海各岛屿等参加“六运会”代表队的到达,赛会为他们安排了有趣的足球、网球和游泳比赛。周日,被看作中国最强球队的香港足球队的队员们将会在延平路体育场与外国队伍交手。从纸面实力以及知情人的估计,香港足球队十分有希望夺得全国足球冠军。中国足球的偶像李惠堂毫无疑问将参加比赛。明晚在位于江湾市民中心体育场的游泳馆,一场埠际游泳比赛将在上海队和香港队之间展开。周三晚上,上海外国游泳队将会在相同的地点与香港上海混合队伍进行一场表演赛[4]。

大会官方组织此类比赛的目的无外乎有二,一是帮助运动员调整比赛状态,二是对新体育场进行一番实战检测。在当时,赛会组织方能够考虑得如此周到实属难得。回想此前中国自己举办的全运会,以及组织、参与的远东运动会,乃至后来参加的奥运会,参赛运动员们大多为旅途劳顿所累,到真正比赛的时候往往难以发挥出真实水平,以至于留下诸多遗憾。

为了举办此次全运会,不论是各体育组织,抑或是上海政府都为之殚精竭虑,力图在上海举办一次完美的全运会。《字林西报》中对于整个上海如何迎接“六运会”的到来有这样的描述。

本土运动组织、总会以及东道主在过去的几周一直忙于迎接源源不断抵达上海的各支代表队[5]。在过去的几周里,赛会组织官员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做大赛之前的最后准备,所有的一切都已准备停当,以确保赛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在各方面为运动员提供帮助。大批工人一直忙于体育场的收尾工作,现在所有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完成,静待开幕式的进行[6]。

此次“六运会”之所以可称为空前的一次体育盛会,除了顶级的硬件设施之外,不论是在规范化、参与人数等方面皆为前所未有。规范化方面,教育部为此拟定了全国运动会举行办法的各项比赛章程,即《全国运动大会举行办法》,并于1935年3月11日颁布。该届全运会也成为了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按照国民党政府颁布的章程举办的一届全运会。关于参赛人数,在《字林西报》的前期报道有过提及。

从明日起至十月二十日,将有逾2 273名运动员汇聚上海共同角逐于江湾新市民中心体育场举行的“六运会”。运动员来自中国的大江南北,只有贵州队缺席。同时还有来自菲律宾、马来亚以及其他地区的华侨代表队。参赛的人数之众超过上届洛杉矶奥运会来自40个国家参赛的不到2 000名运动员。在“六运会”上,有来自各省市及海外的38支队伍参赛。即使西藏、蒙古、西康、新疆和黑龙江等偏远地区也选拔运动员赴上海参赛[5]。

参赛人数能够超过奥运会足可见该届全运会规模之大。其中,西藏代表队是首次参加全运会。至此,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省份均派遣代表队参加中华民国时期的全运会,从体育的维度来看,国民政府第一次实现了区域的统一。除去国内各省市代表队以外,来自菲律宾、马来亚、爪哇等地的华侨也纷纷派出代表队参赛,人数在历届全运会中算得上非常之多的。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华侨代表队能够得以回国参赛离不开一些海外华商的大力支持。

许多海外的中国富商展现出他们慈善的一面,投入资金资助海外华侨来访队伍,其中就有马尼拉的Mr.C.C.Lim,他个人组织资助了马尼拉队。同时,Mr.Aw Boon-haw(胡文虎)投入大笔资金供147名马来亚男女华侨运动员参赛[5]。

当时全国运动会不仅是全国各省份、区域之间一次以体育为名义塑造国家归属感的大会,同时也是国民政府借以在中国与南洋华侨之间建立民族认同感的平台,全运会之于归国参赛的华侨不再只是体育那么简单。诚如著名史学家何炳松在一篇欢迎胡文虎先生带队参加全运会的致辞中所说,“当此金风送爽之秋,正吾人扬鞭跃马之候,健儿角艺,我武维扬,凡我同胞,无不雀跃,我马华侨胞亦由胡文虎先生率领百余健将,不辞跋涉,万里归来,知祖国之积弱,谋体育之救亡,其意之深切也”[7]。报道中提到的胡文虎先生是著名的南洋华侨企业家、慈善家。胡文虎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便开始赞助华侨体育活动,所作贡献包括提倡组织体育会、招待体育团体、鼓励竞赛、资送选手参加比赛、建设运动场所五大类。“1935年10月上海举行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时,胡文虎亲自担任总领队率领马来亚的华侨选手回国参加竞赛,开马来亚华侨体育史上之先河。胡文虎除了领队前往之外,并负担不敷经费,全部共达叻币二万三千多元。”[8]由此可见在当时,不论是在华侨体育还是在国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如胡文虎等个人都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运动会正式开幕前一天,《字林西报》除了刊登出各比赛项目的具体时间地点,还对开幕式流程作了大致的介绍。

开幕式时,所有代表队将组成一个大的检阅方阵。各单位将分为4个部分,由领队持各自队旗位于前列带领。整个检阅方阵将以青天白日旗为引领,随后跟着的是乐队,以及赛会官员,最后是两千多名运动员,以及他们的领队、教练和训练师。开幕式之后将会为这座耗资120万美元修建的体育场进行一个简短的落成仪式[6]。

作为上海本土的外文报纸,加之该届全运会在本土举办,《字林西报》自然投入了很多注意力在上海代表队的身上,也免不了要对上海队在该届全运会上的表现作出一些展望。

在1933年南京全运会上,上海队获得了10项男女项目中的各5个冠军。从目前上海队的身体健康程度以及综合能力来看,上海队或许将在“六运会”上带走大多数的锦标。上海对于即将到来的运动会作出的贡献包括组建了历届以来参加田径项目人数最多的代表队,其中一些是男女项目都包含在内[9]。

《字林西报》能如此有底气地断言上海将在“六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是有依据的。一方面“六运会”在上海举办,东道主拥有得天独厚的主场优势。另一方面,从历届全运会上海队的成绩来看,其总体实力一直名列前茅,自然而然让人对其充满信心,而最终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预测。

2 赛中报道

“六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定在了1935年当时中华民国的“双十节”,在无形中为本次大会增添了几分政治色彩。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字林西报》中对于开幕式的描绘十分的简单,并未作过多的渲染,而这也符合《字林西报》对于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报道所采用的一贯风格,即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赛事本身。

今日是中华民国的“双十节”,这一节日假期之于上海体育史是十分独特的,因为“六运会”今日在江湾市民中心的新体育场召开,国民政府主席林森、C.T.王博士(王世杰)、上海市长吴铁城以及众多官员到场出席。运动会于上午10点开始,开幕式典礼在主体育场举行,预计现场将高朋满座[10]。

根据现存文献对当时开幕式场景的叙述,其中最令人动容的部分当属东北五省参赛队。“东北五省选手均穿孝服,周身黑色,所举旗帜黑白各半,以示不忘关外之白山黑水,观者动容,甚有下泪者,亦此次大会中之特殊感触也。”[11]

开幕式结束之后,紧接着开始的就是各项比赛。“六运会”的比赛项目包括田径、全能、游泳、足球、篮球、网球、排球、棒球、国术,共19项锦标,男女项目不尽相同,其中男子共有11项,女子8项。在该届全运会上,女子比赛项目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达到接近与男子项目平齐的地位。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女子体育发展之迅猛。除去正式的比赛项目,该届大会还增设了一些表演赛项目,这一点在《字林西报》中也提到了。

不同的队伍将参与包括跳水、举重还有竞走等在内的表演赛项目,鉴于中国将在1936年奥运会中首次参加举重比赛项目,该项目比赛将会变得非常有趣[9]。

除去文中提到的跳水、举重和竞走比赛以外,还有小型足球、摔跤、马球以及自行车等表演赛项目。此类表演项目最终成绩并不计入大会总成绩。

2.1 田径

有“运动之母”称号的田径项目可以称得上是全运会各比赛项目中的重头戏。该届全运会为了配合当时远东运动会的举办方式,将田径项目分为田赛和径赛两个锦标。除此之外为与奥运会等世界大赛同步,田径比赛采取每项取前6名的排名办法,因而在“六运会”的颁奖典礼上,人们会看到前6名运动员站在从高到低的阶梯状领奖台上,与现在差异很大。结合前面5届全运会上的田径比赛来看,田径项目整体呈现着水平不断提升的态势,到“六运会”举行之时,全国的田径运动开展得尤为火热,各地的整体水平也均有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初的两届全运会中,所有的项目名称和成绩均采用是英制,即码、英尺、英寸。当时的比赛项目为男子100码、220码、880码、120码低栏、880码接力等。中华民国时期“第一届全运会”中100码10秒8的成绩相当于100米11秒9的成绩,这个成绩在现在看来基本上不了台面。从“第三届全运会”开始,项目名称和成绩才全部改为公制,即米、厘米等。到“第四届全运会”才第一次出现女子项目。

《字林西报》中对于一些田径比赛项目在预赛中的表现有这样的描述。

本届运动会目前的田径项目水平和成绩总体上较低于之前的纪录,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比赛包含了预赛在内,所以在预料之内[12]。在男子百米赛跑中,只有两组预赛出现了较好的成绩,分别是10秒7和10秒67,十组预赛中的其他获胜选手则跑得相对较慢,用时均超过11秒,最快的在11秒1,最慢的在11秒3。女子50米短跑中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与之前6秒9的纪录相比,8个小组的预赛都没能跑进7秒[13]。

由此可见,在预赛阶段各比赛项目的成绩并不突出。当然,或许这是由于当时的运动员已经有了在进入决赛之前保留实力的意识,《字林西报》也曾在刘长春的水平发挥上表达出这样的观点。

在男子100米短跑第二回合中,4个小组预赛的成绩不甚理想。中国最快的短跑运动员、奥运代表队选手刘长春在第一小组中仅次于来自马来亚的选手傅金城,他跑出了11秒1。观众们就刘长春在决赛中获胜的机会产生了许多讨论,他们坚信刘是为了保存实力[14]。

当然,最终比赛的结果证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刘长春最终以10秒8的成绩夺得百米冠军。

尽管历届全运会以来,各比赛项目的水平和成绩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仍然不小。若究其原因定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从《字林西报》中对于一些比赛场面的报道也可略见一斑。

在男子400米栏的比赛中,总体上运动员们的姿势都不太规范,大多数运动员对于规范的跨栏的方式,即跨栏的时机节奏方面知之甚少[12]。多数选手都采取直跳过杆的方式,更多地则采用西方的背越式,这种方法帮助世界上的运动员将纪录提高了6尺9英寸[13]。符保卢和王禾姿态标准,其他选手不论是在姿态还是技巧上都难以令人满意[15]。

除跑步项目外,在众多需要配合器具的田径项目中,中国运动员不论是在技术动作,还是在比赛姿态方面都显得不是十分规范和标准。一方面可能是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另一方面可能参加世界大赛机会较少,所以在诸多方面无法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轨。

“六运会”田径项目上,上海队成为了最大赢家,男子15个项目中,8个冠军被上海队得到,女子11个项目中,上海队则拿下7个冠军。《字林西报》每日的全运会版面也用大号加粗的标题昭示着上海队的节节攀升,“上海的胜利”“田径男女项目冠军均被本地选手夺得”“上海队全运会处于领先地位”“全运会上海队领先优势扩大”“本土代表队全运会取胜势不可当”。

论及个人,在“六运会”田径比赛的赛场上最受人关注的运动员有刘长春、贾连仁、符保卢、李森、陈荣棠等。

刘长春作为当时唯一一名奥运选手,他所参加的各项比赛均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带着“中国第一速度”的头衔,刘长春的表现不负众望。除了夺得男子100米的冠军,刘长春在男子1 600米接力决赛中的表现堪称精彩。《字林西报》对其有详细的描述。

在第一圈,马来亚队取得领先,提升了每圈的完成度,而上海队则落在了最后。虽然各队在交接棒时显得有些笨拙,但是上海队依旧在第二圈开始时远远处于落后的位置,辽宁队处于领先,广东队和马来亚队紧随其后。上海队第二棒发挥出色,在第三圈时将排位上升到了第二名,辽宁仍然排名第一。第四圈和冲刺圈事后被证明是上海队的戴淑国和排名第一的辽宁队刘长春之间的决斗,被看作代表中国最快速度的刘长春在最后一百米的速度惊人,戴实在难以望其项背,最终刘长春以10米的优势领先戴撞线夺冠,广东队、马来亚队、青岛队和南京队竞争激烈分别占据后四名[16]。

上海队男子运动员贾连仁摘得男子800米和1 500米两项冠军,同时创造了800米新的全国纪录,他在800米决赛中表现最为惊心动魄,《字林西报》中这样写道。

李世民从比赛的开始阶段就以强劲的步伐处于领先的姿态,贾连仁和董淑昭则在身后紧紧跟随,直到过了300米标记处,贾连仁才反超到了第一位。在进入到第二圈时,贾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在弯道进直道时采取了全力冲刺的步伐,领先其余的选手10米之多,但是在最后50米冲刺阶段他险些丧失领先优势,惊险撞线。在李世民和董淑昭之间的第二名的争夺十分激烈,前者以分毫之差击败了后者。工业部长陈先生在比赛结束之后为运动员颁奖[17]。

上海队著名撑杆跳高运动员符保卢毫无悬念地夺得了撑杆跳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字林西报》记录了符保卢夺冠的表现。

下午举行的男子撑杆跳高不论是对于现场观众还是没有比赛任务的运动员们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他们的期望并没有落空,上海队的符保卢跳出了3.90米的高度,打破了之前3.80米的全国纪录。同时,上海队的另一名选手王禾也以3.85米的成绩打破了纪录排名第二[15]。

谈及符保卢,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一名中俄混血儿,长相高大英俊的他不仅主演过电影,还是第一个在奥运赛场上代表中国进入复赛的运动员,摆在他面前本是大好的前途,可他却在卢沟桥事变后毅然选择了参加空军,驾机杀敌,最终不幸于1943年坠机身亡,他的经历可谓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上海队女子运动员李森可谓是“六运会”田径赛场上最闪耀的一颗明星,她包揽了女子50米、100米、200米3项冠军,并打破200米全国纪录,成为“六运会”田径比赛最大赢家。《字林西报》也用了“本土明星李森闪耀赛场”这样的大幅标题并配以图片,展示李森在该届全运会中的出色表现。也正因为在“六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李森赢得了“女跑王”的称号,并因此得到了代表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机会,成为了当时中国田径代表队中唯一一名女运动员。

上海队女子运动员陈荣棠夺得铅球、铁饼两项冠军,并且在铁饼比赛中打破了全国纪录。《字林西报》对此有详细报道,并且特别在全运会专版上刊登了她的照片。

上海队的陈荣棠在女子铁饼比赛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30.035米,之前的纪录为28.06米。上海队的另两名选手陈淑芬和丁桂梅分列二三位,成绩也不错。在比赛临近结束时,由行政院副院长为6名运动员颁发奖项[18]。

总体上来说,“六运会”田径比赛各比赛项目成绩在总体平均的基础上略有提升,共诞生了11项新的全国纪录。

2.2 游泳

游泳运动中国古已有之,但在中国游泳运动真正作为一项竞技活动开展还是要追溯到19世纪晚期,最早的游泳竞技运动基本都由洋人开展,中国人参加较少。全运会最初并没有设置游泳比赛项目,开始于1930年“第四届全运会”。当时只设男子比赛项目,从“第五届全运会”开始增设女子项目,计算方法也开始由英制改为公制。

“六运会”游泳比赛共设有13个项目,其中男子8项,女子5项。“六运会”游泳比赛一开赛就吸引了大批观众到场观战,场面十分火爆,体现出当时民众对于游泳项目的热情和关注。《字林西报》描述了开赛当日比赛现场的盛况。

昨日,数以千计的观众云集江湾市民中心体育场旁的游泳馆,观看“六运会”游泳项目第一比赛日的比赛。到上午11点,游泳馆内所有廉价座位被抢购一空。当下午1点比赛开始时,全场早已座无虚席。由于场内有许多树立的记分牌,同时媒体席也被观众强占,导致众多媒体代表找不到合适的视角观看比赛[19]。

连媒体席也被热心的观众们占领,当时比赛现场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而比赛的精彩程度也确实不枉诸多民众的热心支持。男子游泳项目诞生3项新的全国纪录,女子共5个比赛项目全部创造新的全国纪录。要论起泳池中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当属香港队的“鱼美人”杨秀琼。除了长相秀丽,在“六运会”之前,她就已经在“五运会”上大杀四方,声名远播,因而该届全运会她的比赛自然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而她在第一个比赛项目50米自由泳上的意外落败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日最令人失望的比赛出现在接下来的这一赛事中,中国的“鱼美人”杨秀琼在50米自由泳比赛中屈居第二,排在刘桂珍之后。比赛场面十分激烈,这使得观众们激动地站了起来。36秒2的成绩比杨秀琼在昨天两次打破的36秒慢了0.2秒[20]。

尽管杨秀琼在前面的预赛和复赛接连创造出36秒的成绩,但是她并没有能够将这种状态带到决赛,遗憾落败。尽管输掉了第一个项目,但是杨秀琼在接下来参加的两项个人项目(100米自由泳和100米仰泳)中重新找回状态夺回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

男子项目中风光最盛的两名运动员当属香港队的陈振兴和马来亚华侨队的杨维莫。前者夺得了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50米全国纪录,后者均以创400米和1 5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的成绩夺魁。

最终男子项目获得冠军数量前3名分别为广东、香港、马来亚,女子项目则是广东、香港、山西。从第四届全运会到1948年第七届全运会共产生45项游泳比赛桂冠,其中香港25项、广东7项、马来亚7项、辽宁4项、印度尼西亚2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游泳项目开展蓬勃的区域大多还是集中在香港、广东等少数大城市,发展十分不均衡。

2.3 球类运动

该届全运会中最精彩的球类比赛首先要提到的是足球比赛。参赛队伍原为20支,青海队由于路途遥远未能赶到,其中广东、香港、上海、马来亚华侨4队人才济济,实力之强劲是历届所未有。从《字林西报》中这段描写可以看出足球比赛自复赛阶段之后受人关注的程度。

上午11点,3万余名足球爱好者早早来到体育场占好位置以观看下午进行的足球半决赛,最终马来亚负于香港,广东击败上海。到下午12点45分,超过7万名男女观众几乎布满了整个体育场的看台[21]。

尽管足球项目在全运会上受到了最热切的关注,但是各地区实力差距的悬殊让人难以忽视。在初赛阶段经常出现大比分的悬殊比赛。

下午4点,冠军大热门香港队碰上安徽队,以19:0的巨大比分击溃对手。中国足球迷们的偶像李惠堂和K.D.Lee包办了球队的大多数进球[22]。在湖北对阵江西的足球比赛中,湖北队毫无悬念地以13:0击败了江西队。如同比分所显示的那样,比赛场面呈现一边倒,湖北队在技术等各个层面都远胜于对手。第二场比赛在10点开始,由广东对阵山东,最终前者以9:0带走了比赛的胜利[23]。

总体上来说,足球实力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往西北递减的态势。最终马来亚华侨队负于香港、广东击败上海,两队会师决赛。在前5届全运会足球比赛中,上海队凭借本土联赛强队球员们组成的队伍共夺得了4届冠军,然而这次在家门口的比赛却无奈铩羽而归。决赛当天,由上海市长吴铁城到场为比赛开球,《字林西报》对于这一情节有这样的记录。

当两队列队站定,香港队队长李惠堂回应了广东队的祝贺。随后大会通过扩音器宣布市长吴铁城将到场代广东队为比赛开球[24]。

最终,拥有球王李惠堂的香港队3:1击败广东队夺得桂冠。李惠堂在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

男子篮球项目是参加队伍最多的一个比赛项目,有24支之多。河北、北平、南京和上海4队晋级半决赛,最终,拥有南开五虎之一唐宝堃的河北队击败南京队夺得冠军。女子项目有16支队伍,上海队一路过关斩将,击败马来亚华侨、河北、江苏、广东,基本上以横扫姿态摘得冠军。

篮球比赛中菲律宾华侨队在对阵四川队时罕见地得到了百分,《字林西报》是这样记录的。

昨日在篮球场上,来自菲律宾的海外华侨组成的队伍在对阵四川队的比赛中全队共计得到了100分。这场比赛堪称市民中心体育场迄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赛。当时还出现了机械记分牌不能打出百位分数的桥段,这个小插曲逗乐了全场2 000名观众。四川队仅得到22分[25]。

在当时各队场均得分最多只有五六十分的年代,出人意料打出的百分让现场的记分牌都猝不及防。

“六运会”的网球赛场男子只看3人,许承基、邱飞海、林宝华,女子则是王氏姐妹称霸。许承基是爪哇华侨,实力超群。在该届全运会上他先是3:1战胜林宝华,最后以3:0击败邱飞海夺得男子单打冠军。《字林西报》的报道如下。

凭借一发的出色表现,中国来自爪哇的戴维斯杯选手许承基以3:0击败上海队老将邱飞海,捧得全运会冠军。尽管获胜者的实力上的占优让这场比赛的结果看来理所应当,但是现场两千名观众仍然见证了全运会网球赛场上最出色的比赛[26]。

许承基在中国网球的历史上毫无疑问地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代表中国参加戴维斯杯,首次帮助中国在该项赛事取得胜利。两届全英硬地网球赛(仅次于温布尔登网球赛)冠军,曾闯入温布尔登网球赛十六强,最高排名世界前十,这些在现如今看来依旧沉甸甸的荣誉让当时的世界网坛也印刻下了中国人的身影。

而在男子双打的决赛赛场上,正是邱飞海和林宝华组合的上海队对阵许承基、许承位的许氏兄弟组合,邱林两人最终实现了复仇。《字林西报》对这场决赛的场面是这样描述的。

林宝华和邱飞海代表上海队打出了最好的状态,以3:0直落三局击败了备受喜爱的爪哇许氏兄弟,从而实现了在该项目上的卫冕。许多观众对于本场比赛很快便沦为一场二流比赛感到十分失望。许氏兄弟当中的弟弟一如既往地发挥不稳定,而万众期待的许承基则经历了糟糕的一天。比赛中很少出现对拉的局面,许多得分都是来自失误。邱飞海的稳定和高吊球在这场胜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7]。

女子比赛中来自山西的王氏姐妹,王春菁和王春葳球艺超群,无可匹敌。姐妹俩夺得双打冠军的同时,姐姐王春菁拿到了单打的冠军。这对青春靓丽的混血姐妹花是“六运会”赛场人最赏心悦目的一道风景线,摄影记者们将许多镜头给了她们。而王氏姐妹的成功要归功于她们的父亲,清朝末年留洋的秀才王宪,他在英国学习期间认识了姐妹俩的母亲英国人爱伦·派克。回国之后,每逢周末,夫妻俩都要打网球,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得王氏姐妹从小就与网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当时网球开展十分局限的中国,王氏姐妹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

其他球类项目中,上海排球男女队皆战胜广东队夺得冠军,男子棒球上海击败广东夺冠,女子垒球广东取胜上海捧杯。

2.4 赛场内外

除了对全运会赛场上的战况给予充分的关注,《字林西报》还将目光对准了赛场内外发生的相关新闻。

就连在全运会之前当时的上海市政府针对全运会期间交通管控所颁布的条令也在《字林西报》的报道范畴之内。

没有中国驾照的私家车主,如果希望观看有来自中国各省市、特别地区38个代表队接近3 000名运动员参加的“六运会”,听到上海市长吴铁城昨日发布的决定将会十分高兴,决定内容为在全运会期间支付2元就会为他们提供有效期为11天的临时驾照[3]。

对著名的《东方杂志》在全运会期间发行的专刊也进行了推广和介绍。

英汉双语印刷,赛会赞助者亲切作序的手册将会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有详细的赛事表、项目一览表、手记以及运动员和队伍的照片,还包括全国和远东运动会纪录,以及全运会会歌[28]。

除此之外,《字林西报》还记录了上海的基督教青年会特地为“六运会”的相关人员举行的一场特殊的晚宴。青年会的秘书长Mr.K.Z.Loh在晚宴上发表讲话,内容大概是这样。

在他的欢迎致辞中首先代表这个组织欢迎各位宾客的到来。他很感激大家对于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培训运动员和推广体育锻炼方面起到的先锋作用给予的赞扬[29]。

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发表了结束致辞,他首先也是对于基督教青年会对中国体育的贡献表示感谢。

他提到很荣幸自己能够在“五运会”和“六运会”担任总裁判长的职位。这样,他才得以目睹体育的吸引力和各项成就的发展。他还提到了一些基督教青年会外国代表的名字,M.H.Exner博士、C.H.Robertson博士、J.H.Gray博士、J.H.Crocker博士和A.H.Swan博士,感谢他们在中国体育初创时期所作出的贡献,包括帮助新式学校的领导者们唤起民众对体育的兴趣,并培养他们;无私地从这个国家退出并将领导权移交给已经有资格和能力的中国官员和运动员[30]。

此外,张伯苓还对中国体育提出了自己的希冀。

他指出,中国仍然在运动员发展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不应满足于现状,直到中国的运动员带着决心以及成为胜利者的期望不断刻苦训练,这种期望不只是局限在远东运动会,还应放眼世界奥林匹克[30]。

作为中国体育一直以来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张伯苓先生对于中国体育的期盼在此一目了然。

各项表演赛项目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应邀前来的三十二军马球队,他们在10月18日下午为观众们献上了马球表演赛。

下午3点,一场马球表演赛在体育场中心的足球场进行,共进行6局,每局6分钟。这场比赛是由中国第三十二军带来,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周末与当地的马球队进行比赛。运动员必须控制好自己的马,因为表演场地只有正规马球比赛场地一半的大小。运动员分为黄红两队,最终前者以8:7赢得比赛[31]。

当时马球运动在北方发展较为蓬勃,然而在南方从事这项运动的大多还是在华的外国人,至于三十二军之所以开展这项运动的原因在《字林西报》也有谈到。

通过骑兵部队总指挥在比赛中展现的兴趣来看,马球运动在北方得到了极大地推动。近日抵达的8名运动员正是来自这一部队。他坚信这样一种智慧,即鼓励他的年轻军官们去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骑手,因为他认为对于他的下属而言马球运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手段。出于这个目的,他们拥有一个特别的马球教练T.S.Neppo[32]。

因而可见此次大会邀请三十二军马球队抵沪进行表演赛,想必也带有推广该项运动的目的。谈到三十二军,就不得不提及他们在中国近代体育中扮演的角色。当时,第三十二军军长兼河南省主席商震将军出于对体育的关心,在军中开设体育部和体育训练班,设有足球、篮球、田径、马球、拳击等项目,并且每一师设有总教练一人。全军除了日常训练以外,人人从事运动。其中,三十二军拳击队的4名运动员还在1936年的奥运选拔赛中获得前四名,从而得到了为国征战的机会。军队体育在中国体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方面。

3 赛后报道

在该届全运会各比赛项目结束之后,各比赛获胜者应邀与在沪外侨组成的队伍进行了一系列国际邀请赛,《字林西报》对总体赛况有这样的记录。

中国队在昨日进行的国际邀请赛中捍卫了荣誉,只输掉了一场田径比赛和一场草地网球比赛。代表上海的外国足球队与中国队战平,使得观众们紧张、兴奋不已[33]。

相较于开幕式的一笔带过,《字林西报》对于该届全运会的闭幕式作出了比较细致的描述。

在一天包括田径、网球、篮球和足球等项目在内的国际邀请赛结束之后,本土外国队伍以及全运会运动员齐聚主席台前的体育场,唱国歌,并聆听孙博士讲话,随后由大会主席向大家发表感谢讲话。讲话结束之后,伴随着数千名仍然到场观看闭幕式的观众们的掌声,大会向获胜队伍颁发奖项。在主席台前高高飘扬了11天的会旗被降下,在一个愉悦的仪式过后,会旗被移交给了教育部代表。伴随着军警乐队的演奏,整个仪式进入尾声,各支代表队旗手退出体育场[34]。

在10月23日的《字林西报》上还刊登出了“六运会”的门票收入以及观众人数的各项数据。

据官方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江湾市民中心举行的为期11天的“六运会”门票收据金额大约是10万元,到场观众人次累计超过100万[35]。

这些数字非常直观地展现了“六运会”的受关注程度。

4 结语

中华民国“第七届全运会”举办之时,距离“六运会”已经过去了13年,“第七届全运会”组织涣散,竞技水平大不如前,这也使得“六运会”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为成功的全运会。《字林西报》此次对于“六运会”的报道内容详实,从前期即早早地对运动会进行了报道,对于各项比赛的记录也是巨细无遗,但是综观所有《字林西报》“六运会”报道,缺乏体育评论,且对运动员个体的关注度也不高。除此之外,作为一份立足于上海的报纸,《字林西报》给予了上海队更多的关注。总而言之,作为一份旨在为上海外侨服务的报纸,《字林西报》能在全运会期间用如此大的版面对“六运会”进行综合性的报道,足见整个在沪的外侨社会对于该项体育盛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注释:

【注1】本文中的新闻报道的直接引用均为当时 《字林西报》相关报道的原文翻译。

猜你喜欢

上海队体育场全运会
Two Funny Men
蜕变中的上海队
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中国载人航天中的“上海队”
热闹的体育场
奥运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