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农历的天空下学国学

2019-11-24谢静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小学生

谢静

【摘要】给小学生学习什么国学知识最合适?二十四节气以其民族性、民俗性、生活性、文学性、趣味性,成为班本化国学经典课程的首选。二十四节气国学经典课程,用二十四节气这根丝线串起了一篇篇古诗词文,也连接起各个朝代的著名文人,成为小学生喜爱的课程。

【关键词】小学生 ;二十四节气 ;国学经典课程

作为教师,选择什么国学内容给小学生学习更加合适呢?经过两年的探索,笔者发现二十四节气国学经典课程独特有趣,适合小学生学习。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国学经典课程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学习呢?因为二十四节气国学经典课程作为国学载体,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农业文明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属于农耕文化,中国人受到农业的影响,播种,生长,收获,再播种,生长,收获,四季更迭,周而复始,循环反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一种循环式的特点,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就是一种“循环式思维方法”的体现。

二十四节气符合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人和自然要和谐统一。《易经·文言》中写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两句话就是要求人们遵循自然的变化规律,适应大自然。

因此,选择二十四节气来学习国学,是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的。

一、民族性

二十四节气具有民族性。

民族性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包括语言、文字、历史等。民族性认知是国家的基础,没有民族性的共同认知,国家就要分裂。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它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二十四节气从先秦时期开始设置,一直到汉代才完全确立下来,沿用至今。它是人们用来指导农事生产的特殊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记录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结合了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以及民间生活习俗(下面会专门论述),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民俗性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民俗。这些民俗蕴含着中国先民的古老文化,作为课程内容,民俗文化滋润着一颗顆童心。

例如,芒种节气里有个民俗是“送花神”。因为芒种时节已是初夏,百花开始凋残,所以民间就会在芒种这一天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送走花神,表达对花神的感谢之情,盼望来年能和花神再次相会。

小满时节恰逢端午,有赛龙舟这个民俗。笔者设计了“端午读《离骚》”的课程内容,带着孩子们阅读《离骚》中的经典语言,怀念屈原。孩子们通过阅读,记住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名言。然后,我们来到学校附近的秦淮河边,对着河水吟诵这些句子,去看赛龙舟,别有一番风味。

三、生活性

生活性是二十四节气本身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例如,夏至到了,街心花园、生活小区、校园,处处都能嗅到栀子花的清香,时时都能看到卖栀子花的民间生意人。笔者就根据这个节气特有的生活情景编了《夏至·栀子花组诗》。写栀子花的诗,介绍了栀子花的文化,“栀子同心”,杜甫还以栀子花自喻。因为和生活紧密相连,孩子们读起来自然不觉得枯燥,还兴致勃勃。

四、文学性

二十四节气国学课程具有文学性。古诗词文,本身具有极美的语言文字,诵读一番,对于孩子来说,既吸收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又接受了一次美学教育,不亦快哉!

例如,笔者在《立夏·民族团结组诗》中编入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忆江南》:“春去也,人在画楼东。芳草绿黏天一角,落花红沁水三弓。好景共谁同。”

笔者帮助学生解释不懂的词语:“这首词里的‘弓,古代五尺为一弓,‘三弓就是十五尺。当然,这里只是虚指。”这个指点使孩子们马上就能理解这首词了。

刚刚立夏,所以是“春去也”,仅这三个字,就写出了词人的伤感,文学的蕴味油然而生。“芳草绿黏天一角,落花红沁水三弓”是对偶句,“芳草”对“落花”,景物对景物;“绿”对“红”,颜色对颜色;“黏”对“沁”,动作对动作;“天”对“水”,景物对景物;“一角”对“三弓”,数量词对数量词。这句对仗工整,写出了初夏时节芳草如茵、落花遍地的特点。最后一句尤为动人,“好景共谁同”,写出了词人惆怅满怀的心情。

优美的诗词是文学的至宝。孩子们读了,不仅了解了立夏节气的特点,而且被词人幽深的情怀所深深影响,启发心智,启迪情感。

五、趣味性

除上述特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趣味性。二十四节气国学课程之所以适合小学生阅读,重要原因是其具有趣味性。这个课程内容中有许多充满儿童情趣的内容,使孩子们读了感同深受。

例如在《春分·虫语组诗》中,笔者选择了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诗是诗人回复白居易的《春词》而写的。诗中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古代少女,她细细梳妆打扮,漂漂亮亮的,走下了朱红色的阁楼。可是来到庭院才发现自己被锁在院子里,花朵盛开,却使她感到忧愁。她只好走到庭院中间,孤独地数着花朵。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趣事:蜻蜓误把她当成花朵,停在她插在秀发上的玉簪子上。

诗歌写得很美妙,同时也写出了人们对友谊的向往,对人与人交流的渴望。小小蜻蜓的停留,使我们恨不得穿越过去,和这位美丽的小姐姐做个朋友,和她一起数花朵,和她一起欣赏院子里的春光,把孤独寂寞通通赶走。

记得孩子们读到“蜻蜓飞上玉搔头”时,小脸上的笑容如花儿一般绽放。笔者的心里也是心花怒放,为了选择这首诗,笔者通读数卷书籍,此时此刻,所有辛苦化为幸福。

捕捉生活中的小小乐趣,是我们教书的时候理应教给学生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颜垒.新岁时歌 古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2]朱爱朝.我的自然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