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非艺术专业生普及素质教育舞蹈的策略研究

2019-11-23伍彬烨

职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

伍彬烨

摘 要:素质教育舞蹈是针对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创造出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以创意舞蹈为手段,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新型舞蹈课程。本文旨在通过舞蹈跨界融合、依托学生内在情感、借力教师素养提升三方面进行舞蹈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  舞蹈跨界融合  舞蹈教学

“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鼓舞,让文艺教育工作者在艺术发展生态和外生态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思考点和支撑点。近年来,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受到广泛讨论,技工院校非艺术专业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素质教育舞蹈应运而生。素质教育舞蹈早在前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吕艺生的“舞蹈进校园”项目中就已开展,打破了传统舞蹈教育的模式,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以创意舞蹈为手段,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新型舞蹈课程。

本文旨在抚今追昔,通过舞蹈跨界融合、依托学生内在情感、借力教师素养提升三方面来进行舞蹈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技工院校非艺术专业生现状分析

1.内在优势

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喜欢挑战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好动,模仿力、表现力较强,易于接受、敢于尝试。

非艺术专业生自我表达意识逐渐增强,关注自己的身体表达,并开始独立思考,乐于模仿、创造并表现出不同意味的肢体语言。

2.制约因素

一是技工院校学生大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克服困难的毅力,创新融合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非艺术专业生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一般,敏感冲动、控制能力不强;三是应试教育中高强度的学习使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弯腰驼背的体态,被动式学习占相当一部分。

二、素质教育舞蹈——回归舞蹈本身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毛诗序》中的表述可见,舞蹈是人类生命状态无意识的自然表达,而应试教育繁重的文化课程,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们的肢体表达。笔者认为,通过素质教育舞蹈可以重新唤醒学生的身体语汇,抚今追昔,重新审视舞蹈本体对当下舞蹈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1.舞蹈的原始表达

舞蹈,归根溯源,早在人类起源时期就已出现。原始人跳舞不是以审美艺术创造为目的,而是生存使然,注重实用需求。不管是上古神话传说,还是古老的崖画、文物中都留下了原始社会全民舞蹈的形象:他们身披兽皮肆意奔跑,手拿篝火浅吟高唱,身处林间跳跃旋转,随时随地随心起舞。正是秉着对生命本质的真诚探索和纯真追求,造就了全民自发地进行生命之舞,开创了“人人自编自演自舞”的局面。

由此可见,手舞足蹈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基础能力,甚至比语言更能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素质教育舞蹈的形式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唤醒学生内心纯粹、质朴的原始表达。

2.舞蹈的当今诉求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科技不断创新,舞蹈在这样稳定多元、开放包容的局势中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专业舞者秉着“艺术来自人民,必将奉献给人民”的信仰,注重艺术精神的传承,不断地砥砺前行、慷慨奋进。

另外,在城市村野随处可见广场舞。当人们对广场舞的印象还停留在以“重复律动、整体动作、节奏规律”时,舞蹈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已经推动广场舞朝着“有主题、有编排、有层次”等艺术性特征去表现。

人们对于自身体形、健康的关注使舞蹈开始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诉求,而素质教育舞蹈正是对这种诉求的呼应。

3.舞蹈的技校拓展

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提到:“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每个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笔者认为,不只戏剧青年,每一位青少年都应有健全的人格。

在技工院校推行“素质教育舞蹈”,并不是以培养职业的高、精、尖的艺术家为目的,而是通过多种舞蹈实践教学,唤醒全体学生身体的内在潜能,训练学生良好的身形体魄,陶冶气质性情,开发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培养意志力,提倡个性与共性、个体与群体的完美融合等,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创新。让舞蹈在真正意义上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进而完善教育理念。

三、素质教育舞蹈普及的有效策略

1.舞蹈跨界融合

时代在不断发展,多元的社会属性也让我们对舞蹈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素质教育舞蹈推崇创意舞蹈,每堂课指定一个主题,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肢体语言的探索,没有固定的动作套路,没有既定的程式编排,纯粹以学生的感受、创造和表达为主。教师只是开导、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从身心内在需求出发,以动作进行交流、感悟,无对错可言。

通过多形式的舞蹈跨界融合,引导学生观察、模仿、联想,再现相关形态进行动作的创造、提炼、编创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将舞蹈与不同专业课程进行跨界融合。技工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有各自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将舞蹈与不同专业课程进行跨界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以笔者所在学校对非艺术专业生进行素质教育舞蹈拓展为例,形象设计专业将舞蹈与妆面造型、时尚走秀、服装设计等融合教学,财会贸易类专业将舞蹈与商务礼仪进行有机的結合,动漫设计专业将舞蹈与三维动画、特效技术等进行创新,机电类专业将舞蹈与产品造型或再现实训场景进行创作等。

通过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编创出属于当代学生所特有的多元性、趣味性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从内心热爱舞蹈,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

(2)将舞蹈与其他艺术学科进行融汇。素质教育舞蹈课堂分为不同的主题教学,将舞蹈与书法、文学、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学科进行综合融汇。借助其他艺术的内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动作路线,同时鼓励学生对动作的意义有不同的思索与见解。

以身体与绘画的有效结合为例,让学生体验失衡与失重、空间中的对立面、液体的反应、情绪的起伏等。让学生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去探索舞蹈与线条的轨迹,使学生对舞蹈内涵了解得更加具体和明确。

(3)将舞蹈与各种道具进行有机结合。在素质教育舞蹈课堂中,鼓励学生带不同的道具,如篮球、滑板、吉他、面具、易拉罐等进行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使用放松理念,鼓励学生打开身体,开拓肢体动作的发展,鼓励学生巧妙地将道具与身体进行舞蹈姿态、节奏感的有益连接。并要求学生的身体关节、脊椎在道具的运用中灵活舞动。

另外,还可以进行“道具探索”的舞蹈游戏,将身体与道具不同的接触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从而调动身体每一处跃动的细胞,进而推动素质教育舞蹈。

2.依托学生内在情感

即兴表现是素质教育舞蹈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课程以一个点开始,带领学生逐渐扩展至全身的舞蹈探索。教师通过再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编创,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多人即兴及有效呼吸的应用,使舞蹈展现出强烈的感染力个人特质。

以情景模拟教学“拥抱”动作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去表达喜极而泣的激动“拥抱”、不舍却坚决的离别“拥抱”、雪中送炭的鼓励“拥抱”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与内在情感的联系,进行“情绪的线条”舞蹈编创。

“孩子与原始时代的人是通过身体的直觉来看待世界,即舞蹈是通过身体的实际体验。”人类初期就像孩子一样,对动作是不拒绝的。“听其言,观其行”,把舞蹈训练看做一种“行为”导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从而更好地进行舞蹈美育、产生情感共鸣。

3.借力教师素养提升

现代舞理论之父拉班曾说过,“在注重艺术教育的学校里,其宗旨不在于艺术上的完美无缺,或创作和表演风靡一时的舞蹈,而是让该舞蹈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有益的影响。”

只有教师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参加各种教学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素养、增强与时代同步伐的教学意识,才能真正地将全体学生对身体动作的表达放在首要地位,给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舞蹈学习活动和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才能更好地在技工院校普及非艺术专业生的素质教育舞蹈。

四、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舞蹈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肢体语言、不同的身体构成。素质教育舞蹈应是一种充满好奇与愉悦的艺术审美的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各自带着“奇思妙想”去碰撞,通过肢体交流,彼此从对方身上学习身体舞动的创意与美好。

笔者提出可以通过舞蹈跨界融合、依托学生内在情感、借力教师素养提升三方面来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推动技工院校非艺术专业生的各项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苏胜林.中国原始舞蹈的传统阐释与当下启示[J].当代音乐,2016(6).

[3]付宜玲.需求與契合 重塑与顺应——广场舞“非广场化”的解读与思考[J].舞蹈,2019(1).

[4]刘慧芳.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3).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方法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