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两面性分析

2019-11-23孙明阳刘凌

艺术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风险可靠性

孙明阳?刘凌

摘 要:目前,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成为了研究焦点。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风险预判,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与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数字技术;文化遗产;风险;可靠性

0 引言

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经过历史积淀遗留下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和遗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自然因素的侵蚀和人工因素的破坏,同时科学技术的迅速更迭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保护方式和呈现方式。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新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中外各行各业探索的重点。[1]

1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技术将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2]数字化保护分为三步:第一,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数据库,采集、存储并整理实物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等;第二,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化模型库,搭建各类文化遗产虚拟模型和虚拟场景;第三,搭建文化资产数字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全息影像技術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建立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媒介以展示数字(文化)遗产。[3]

2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两面性

2.1 正面性

(1)保存技术的先进性。数字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且比较合适的保护方式,可以使部分文化遗产免受来自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

(2)保存内容的真实性。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反映和记录文化遗产的历史轨迹,相对真实地呈现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保持和还原文化遗产的历史面貌是关键,真实性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前提。

(3)保存方式的持久性。数字技术是一种不断升级完善的技术手段,从版本的角度看,可以从1.0版发展出n个版本,保存方式可以从线下到线上。

2.2 负面性

(1)保存条件的局限性。数字技术的承载媒介是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后,如果没有妥善保管数据,可能会遗失数据资料,从而带来重大损失,后果严重。

(2)保存内容的失实性。文化遗产的记录方式是被动的,记录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失实。一方面是传承人自身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是记录方式的可操作性,即数据的人为剪辑处理中,篡改造假概率较大,此类例子时有发生(如Adobe Photoshop图像合成或Adobe VoCo声音合成等)。此外,由于年代久远、跨国文化导致认知错误等,数字技术造成的篡改往往难以辨识。

如图1,在Flóra Borsi的《时间旅行》中,人们很难快速识别出哪位人物是利用技术合成进去的,原因是受到了以下干扰:第一,色彩干扰;第二,肤色干扰;第三,时间跨度干扰。如果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等相关信息,可以辨别图像真伪。因此,某些经过技术处理的“历史照片”的可靠性存疑。文化遗产的影音资料同样有被编辑处理的可能性,年代久远的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历史性和真实性面临严重挑战。

(3)保存方式的时效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存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软盘、可擦写光盘已经成为历史。因此,人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数字技术的局限性,不可以完全依赖数字技术。

3 结语

当今世界,以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了重点研究方向,但是科技手段存在风险,过度依赖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本文重点分析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的正、负两面性,关注技术的安全问题,建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数字技术监督管理环节,确保数字技术的规范使用,为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的监管保障,使文化遗产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谭必勇,张莹.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4):7-11.

[2] 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人民出版社,2009.

[3] 姜申,吴琼.新媒体展示中的传播交互性探索——以数字化敦煌洞窟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128.

作者简介:孙明阳(1977—),男,吉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刘凌(1981—),女,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风险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