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感知的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研究
2019-11-23蒋怡郭超宇季建乐
蒋怡?郭超宇?季建乐
摘 要:本文以儿童视觉感知特点为切入点,探寻自然景观要素通过视觉途径对儿童身心的发生作用的一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儿童康复花园的视觉空间元素的营造方法,研究照明、道路、水景、雕塑、植物等景观要素的视觉设计。归纳出合理有效的儿童康复花园设计方法,为患病儿童提供更舒适、安全的疗愈环境。
关键词:视觉感知;儿童;康复花园;设计
康复花园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形式,设计重心在于满足使用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需求。虽不能直接治愈疾病,但是在康复花园中的活动对人体健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用者可从中汲取能量进行自我康复。[1]儿童内心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阳光下的花园环境会带来安全感。为儿童设计的康复花园可以使患病儿童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视觉等感官体验积极健康的氛围。这对他们的生理与心理起着激励鼓舞的作用,达到尽快治愈的目的。
儿童的思维多为知觉思维,对外观更具敏感性。他们需要通过视觉感知来学习各种事物,主要的外界感受主要来自视觉感知。从视觉感知的原理出发探索助益患儿健康的环境要素,对设计适用于儿童的康复花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儿童的视觉感知特点
儿童通过视觉途径观察外在空间时,心中会产生相应的共鸣,或是合宜的情感,这就是美学的心理移情效用。[2]不同成长阶段儿童的感知方式与反应程度存在差别。0至2岁爬行和刚学步的婴幼儿感官体验性强,可以设计“感官花园”,运用流水、草坡等自然元素和简单器材供幼儿玩耍攀爬,刺激其活动力。[3]3至6岁阶段的儿童已初步具有空间感,但局限在一维空间,必须亲身接触环境才能感知周围空间。7至12岁的儿童,其空间概念进一步完善,可以设计面积稍大的开放空间,选择合适的主题,有序安排景观元素,既能吸引儿童注意,又使设计合理自然。也可以按照儿童的身高设置视线通透点,满足儿童透过洞口看另一个空间的好奇心理,使环境充满探索的趣味。[3]
2 儿童康复花园设计方法
2.1 场地选择
场地是空间与人的行为交互作用产生的媒介,其选址应根据当地自然景观特征展开。首先,选址应在日光照射充足、视觉层次丰富的地方。其次,在整体规划时有意识地提高花园的可达性,提高参与度。考虑到有的住院患儿行动不便,不能经常出入花园,因此选址应考虑病房位置与窗户设置,使患儿在室内也能欣赏园景,最大限度发挥花园的康复作用。
2.2 视觉空间元素的营造
积极有效的感官刺激是儿童认知和发展的基础。通过感官分区设计来营造空间环境可以将儿童内在生活和外在世界整合,并同时获得刺激与安慰。应考虑多种设计要素的感官特性对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影响,创造多样的感官体验空间,帮助患儿恢复。
在康复花园的视觉设计上,色彩是给予儿童最直观视觉刺激的元素。不同色彩会造成不同心理感受,运用合适的色彩可以消除儿童对医院的恐惧,激发活力。观看绿色植物可以缓解疲劳与压力,而鲜艳明快的色彩更是受到儿童偏爱,使用在需要形成视觉焦点的区域,如指示牌、游戏设施等,可以增强康复效果。
在形体的构成要素方面,最基本的是点、线、面、体。“点”和“体”可以形成视觉焦点,以独特的造型吸引儿童视线,如零星点缀的花卉、雕塑等小品设施。线性元素如道路、带状绿地等构成的曲折变化的线性空间常受儿童喜爱,但过于复杂则会失去方向感和控制感。“面”的表现形式分观赏性和功能性,观赏性的面有植物色块、水面等,功能性的面有宽阔的草坪、广场等。
不同的尺度設计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宽阔的草坪带来自由感;明显大于正常尺度的构筑物给予儿童活泼兴奋的视觉刺激;而依据低龄儿童的尺度设计的小型景观设施则带给使用者亲切之感。尺度设计还要综合考虑特殊病症或残障儿童的特殊使用需求。
3 景观要素的视觉设计
3.1 照明
照明设施围绕道路系统规划。选用亮度高、覆盖范围广、向下照射的照明设施,可以避免眩光等视觉污染,使视线清晰,以免患儿跌撞。根据特定空间氛围选择光线温馨、柔和的灯具,可以改变空间中单调的固有色,丰富视觉感受,舒缓心情,增加趣味性。
3.2 道路
路面色彩不同会引起心理感觉的差异性。例如,漫步在颜色丰富多变的小路上,心情易受感染,精神变得活跃;走在色彩朴素的步道上,易让人平静沉思。特色铺装的使用要注意场合、地段及目标人群。在儿童活动区域,鲜艳的园路色彩更吸引小朋友;在花园小径中,质朴色彩的园路更与周边环境协调,让人快速融入大自然中。
3.3 水景
水景可运用动、静两种方式处理。动态水景能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如喷泉、瀑布等,还可以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如小喷泉、雾喷等,使空间充满生气。动态水景可安排在向心空间的焦点或轴线交点上、空间的醒目处等,极具视觉感染力。静态水体给人宁静、平和的感受,如池塘、潭等,能倒映出周围风景,放大视觉空间,丰富景观层次,使花园意境深远而幽静。可配置观赏性鱼类和水生植物,增加空间的灵动性。
另外,水体尺寸需符合儿童观感,不宜设计得过大。应创造出具有亲切感、宁静整洁的空间氛围。一般以静态观赏型为主,动态水体为辅。
3.4 雕塑
雕塑的设置应结合场地特征、使用人群进行相应主题的设计,成为空间的点睛之笔,增强静态景观的感染力。造型新颖别致的雕塑对儿童的情绪调节有很大的帮助。考虑到儿童认知能力较弱,雕塑表现应简单明了,如小动物或其他积极健康的形象,具象雕塑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丰富雕塑的趣味性。色调以平和宁静为主,配以绿色、蓝色、米色等,避免过分强烈或灰沉。在材料上应选用具有稳定性及耐久性的混凝土、石材、金属等。
3.5 植物
色彩丰富、季相明显、树形活泼的植物配置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常绿开花树木为基调,配以各色叶或开花树种,如乌桕、广玉兰、柠檬等,让儿童感受季节变化;选择海桐、女贞、侧柏等具有杀菌作用的灌木修剪成动物形状,让儿童感受活泼的形式变化;选用各色观花、观果植物,如荷花、迎春、柑橘等,让儿童感受丰富的色彩搭配。
4 结语
儿童康复花园设计方法的运用要遵循科学性,符合儿童视觉感知原理,这是儿童康复花园实现疗愈效果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其科学性,需要专业保健人员参与到康复花园的设计与管理中来。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和健康状况、健康观念的不断改变,儿童康复花园设计方法也要不断发展、及时调整,设计要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及场地实际条件综合考虑,灵活变通,营造更符合儿童需求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于洋,李俊英,尹红岩.康复景观研究进展[A].李树华. 2015中国园艺疗法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59-62.
[2] 胡潇译,胡海建.基于视觉心理效应的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应用研究[J].装饰,2019(4):128-129.
[3] 万紫苑.康复疗养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通讯作者:季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