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为儿童铺下奋斗的底色
2019-11-23张华毓钟姝
张华毓 钟姝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奋斗是追梦者激情和理想的源泉;奋斗是培养儿童和成就未来的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今天,清华附小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秉持“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儿童站立在舞台正中央”的理念,努力通过丁香戏剧课程来达到更好的美育效果,培育以奋斗为底色的“完全之人”。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在培养奋斗精神的过程中,戏剧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清华附小感受到了戏剧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这便是打造以奋斗为底色的戏剧教育的初衷。
一、以奋斗為底色,触摸美育之魂
在清华附小百年发展史中,总能看到戏剧教育的耀眼光芒,曾有众多戏剧大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戏剧大师曹禺就毕业于清华大学,《阿诗玛》的作者李广田曾担任过清华附小的校长,电视剧《四世同堂》中饰演“菊子”的演员李文玲就毕业于清华附小。
追溯到清华附小的前身—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校董潘光旦先生就提倡“教育要回归人本身,教育要唤醒人性自由……以戏剧培育健全人格”。直到20世纪,当时的附小学生常常在放学后自发凑在一起,写写剧本、排排戏剧,请来音乐老师当艺术指导给剧目配音乐、写主题歌等,乐在其中。同学们每个周末在清华大礼堂进行联欢,演自编自导的简单小剧,寓教于乐。1958年,清华附小的科学幻想剧《宇宙骏马》在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礼堂公演,引起轰动,该剧主演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20世纪七八十年代,儿童歌舞剧《公鸡会下蛋》《胖嫂回娘家》等分别在清华大礼堂上演。20世纪90年代儿童歌舞剧《燕子和狐狸》曾在清华大礼堂、海淀区少年宫剧场多次演出,还登上了北京儿童艺术剧场的舞台。
在先贤们孜孜不倦的奋斗中,我们发觉戏剧这种全身心浸入式的审美体验,打破了儿童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儿童进入到规定的情境中,领悟作品的审美内涵,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升儿童的审美感受力,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达到更好的美育效果。先贤们通过努力奋斗留下的精神财富,正是清华附小美育的宝贵资源和支撑力量。
二、以奋斗为底色,绘制美育视野下的戏剧课程图景
1.价值认同:启程、知行、修远三进阶的学校戏剧课程
奋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奋斗精神的少年儿童是新时代教育的应有之义。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以“成志”作为立德树人在戏剧教育中落实的突破点,“志”是奋斗精神的体现,“成志”是以奋斗促成长。
启程—知行—修远学段三进阶的戏剧课程(见图1),以奋斗为价值引领,通过戏剧体验、戏剧创作、戏剧赏析等内容,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儿童制定可实施的课程。
启程年段是奋斗精神的萌芽阶段。此阶段学校致力于培养学习兴趣,发掘儿童禀赋。启程年段的课程主要依据儿童处于不稳定活跃期的特点,学校尊重其天资与性情,适性扬才,培养儿童戏剧兴趣。一年级必读书目《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一本影响几代人的励志童话书,我们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同学们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没头脑”“不高兴”的关键事件,通过肢体表达、情景再现等戏剧形式,在体验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为奋斗精神的萌芽做好了准备。
知行年段是奋斗精神的培育期。此阶段儿童具有生理差异优势渐平、能力差异渐显、身心处于“U”型底部发展期等特点。如何让儿童在未来能够积极理性地面对校园问题、缓解焦虑情绪、寻求解决途径?基于思考,知行年段的戏剧课创作重在让同学们将身边的校园故事用戏剧的形式记录下来。校园剧《书包里的秘密之一百条裙子》就是根据同学之间的矛盾改编的。把真实的故事搬上舞台,同学们通过台前幕后的故事改编和演绎,懂得了面对困难要用自己的方式赢得同学的认可与尊重,懂得了要有向困难发出挑战的勇气和不断奋斗的毅力。
修远年段是奋斗精神的引领阶段。此阶段儿童身心处于第二发展期,自我意识逐渐突出。此阶段的戏剧课程重在赏析,通过经典艺术作品培育儿童的理想与抱负,激励其学习和人生志趣,实现高起点的精神追求目标。如经典儿童剧《青鸟》,同学们通过在“故事剧场”中体验、模仿、创作,感受主人公一路上的经历,它象征着人类为了寻找幸福所经历过的全部苦难,也象征着人类努力奋斗的意志品质。
2.价值体认:在戏剧活动中构建儿童的道德社区
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价值体认。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但无论处于哪个年代,奋斗都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追求。为儿童的成长打上奋斗的底色,这需要在戏剧活动中践行奋斗的宗旨,以角色去体悟奋斗的价值,在故事中教会儿童奋斗的意义。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剧组。班级设立导演、副导演、舞台监督、音乐总监、视频总监、服装管理、道具管理、化妆、演员等职能部门,同学们根据兴趣与能力来选择。戏剧这门综合性艺术课程,提高了儿童审美雅趣的核心素养,学生也通过直观、形象的戏剧学习与表现方式,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激发了自己表达情感的愿望,提升了自己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剧场。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全校性的“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戏剧”主题戏剧展演活动,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儿童在表演、艺术创作、剧场文化等不同维度上获得实际的成长。以戏剧课程中的人物塑造、道具制作、舞台设计等内容的学习结果进行主题展演,让儿童在课程实践中增强了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舞台表现力,使课堂与舞台形成了有机联系。通过戏剧课程中大量经典剧目的赏析与学习,使儿童能够欣赏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剧目,扩展国际视野,从而提升鉴赏能力。
3.价值自觉:让一所学校的奋斗史映照一个时代
奋斗不仅是教出来的,更是一种价值自觉。如何才能在儿童发展的路上真正地为他们打下奋斗的底色,如何为儿童营造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环境?基于思考,校史剧《丁香花开》诞生了。《丁香花开》是全校师生对母校历史的一次大梳理,也是全校师生对清华附小建立100周年的致敬,更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
(1)把历史当作最深沉的教育
从1915年周诒春先生建校,到抗战时期大学南迁,再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当下改革开放后清华附小人对育人模式的解读与实践,是几代清华人的奋斗史。学生在排演期间凭借坚定的理想与抱负,付诸持续的实践与行动克服重重困难,共有1296名学生、43名老师、126名家长志愿者、52名老校友参与完成,没有耽误一节课,短短的7周时间,他们在舞台上精彩绽放。《丁香花开》正是一次全体参与师生“成志”的奋斗历程。
(2)培育站立世界舞台的时代新人
在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有责任向祖国同胞和世界华人传播百年清华附小的奋斗故事。《丁香花开》不仅向世界发出中国基础教育的强音,更有意义的是,让来自世界以及中国的1800名校长老师观看《丁香花开》,用外国人听得懂、有情感、有情节、有内容的方式感染、带动世界。2018年8月还受邀参加爱丁堡戏剧节,《丁香花开》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从初建民国时期的文化传承,到抗日时期的刚毅艰卓,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自强不息,到改革开放后的与时俱进。作为清华人,有必要通过对校史的学习、了解,穿越年代,再现历史,将其作为清华少年生命的胎记、精神的烙印、责任的担当。
综上,清华附小的戏剧教育从“价值体系”到“学习体系”,再到“成长体系”,将奋斗作为成长的底色,为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锻炼其体魄、强健其精神,培养儿童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
三、以奋斗为底色,打开未来儿童的美育视界
未来一百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词是“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多次提及“奋斗”一词。目前我们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时代,我们更应当“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儿童是新时代的奋斗储备军,我们必须认识到儿童实现奋斗理想的重要性。戏剧以其普适性和便捷性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美育形式,校园戏剧的实践对恢复儿童充满生机活力的身体,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育儿童的时代责任感,磨练儿童的意志品质以及提升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就学生个人而言,比如五年级三班的高子涵,在她的努力坚持中戏剧会影响她的一生,因为戏剧,她會活得更优雅更从容。2014级1班的同学用戏剧把公益情怀的种子一直撒播到自己的人生中,用别人奋斗的好故事激励自己的成长。校史剧《丁香花开》就是儿童心灵的花开。
我们倾听开花的声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真诚耐心的等待和不断奋斗的过程。让我们一起用戏剧为儿童铺下奋斗的底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儿童成为以奋斗为底色的“完全之人”!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丁香戏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课题编号:CDDB1721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