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黄褐斑临床治疗与研究新进展

2019-11-23夏琼平石兴超黄绮梨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黄褐斑心理因素研究进展

夏琼平 石兴超 黄绮梨

[摘要]探讨黄褐斑近几年在临床治疗与研究方面的新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关于黄褐斑的病因、病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笔者多年来对黄褐斑的临床治疗与观察的经验总结,提出自己对黄褐斑临床研究的一些新构思。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结合心理及综合因素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是黄褐斑治疗的新思路。临床观察发现,产后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就是黄褐斑的始发因素。改变传统思维方式,长期、综合、精准的靶向治疗,将黄褐斑的预防、修复、治疗及保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安全、有效的黄褐斑治疗新途径。

[关键词]黄褐斑;心理因素;医学模式;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11-0166-04

Abstract: To explore chloasma in clinic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n the etiology, pathology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loasma in recent years at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y, combining author's experience in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hloasma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combines his own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hloasma and brings out some new ideas for chloasma in clinical research. As the bio-medical model shifting to the bio-psycho-social-environmental medical model, psychological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are becoming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loasma;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postpartum depression may be the originating factors of chloasma .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hinking, a long-term,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targeted therapy is combining the prevention, repair, treat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hloasma all together. This is proven to be the safest and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of chloasma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hloasma; psychological factors; medical model; research progress

黄褐斑是常见的获得性、对称性斑片状色素沉着性疾病,大多累及面部、颈部等曝光部位[1]。既往认为,黄褐斑是一种后天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发病与遗传易感性、雌激素水平以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有关,日晒后皮损加重,提示紫外线暴露是促发因素[2]。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发现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忽视了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在疾病中的作用,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①仅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②只注重人的生物机能,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机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③只关注躯体的生物活动,很少关注行为和心理;④思维方式的形式化,对心因性疾病认识不足,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笔者认为黄褐斑是一种心因性的躯体疾病,主要是由精神抑郁或精神压力大等心理因素引起的女性内分泌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变化在皮肤表面的反应。本文就笔者多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在黄褐斑的病因、病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1  黄褐斑病因、病理方面的新进展

1.1 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在20世纪基本上解决了几千年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平均寿命极大地提高了。然而,21世纪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使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不断增加,目前,对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来自像黄褐斑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的生物学特性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小,反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依据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型(见图1)[3],临床观察发现,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因素—性健康因素,往往被臨床医生所忽视,或因问题敏感而忌讳问及。有研究表明:产后因为雄激素水平低下和激素循环障碍,性欲降低,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4]。因此,黄褐斑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离不开心理治疗(包括性心理治疗)技术的干预。

1.2 量子医学理论认为: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生命信息学,利用微观状态的电子波动、辐射、能量等场态形式对人类生命进行综合、系统、全面、发展性地预防,并调节、诊断、治疗、康复的学科。量子医学又被称为波动医学,其本质是电磁场,即通过测定分析出物体所释放的振动频率大小来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现代量子力学表明:宇宙万物皆是由不同波动频率的能量波振动而成,波动频率高的成为无形的能量,如:阳光、声音及意识;波动频率低的显示为物质形态,如:人体或其他动植物等。科学研究还证实,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当两种不同频率的物质能量相遇时,高频率的一方会使低频率的一方以同样的频率振动,从而形成同频共振。人们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调高自己的能量。人体所谓的疗愈,其实就是通过能量共振吸收,来转换人体电磁场中的低频能量状态。能量共振可作用于人体的各个层面。如在细胞层面上,可将体内过多的自由基转换成为负离子。在肉体层面上,可将高度浓缩的肿瘤转换成密度较小的健康肌肉。在认知层面上,可以将负面的批判,转换成正面的欣赏,将悲观的心态转为乐观的态度。人的举止95%靠的是潜意识,而5%靠的是意识。95%的潜意识受到5%意识支配。潜意识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我们让潜意识接受到黄褐斑是可以治愈的,那么潜意识就会抵制消极的心态,接受正面的信息,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协同作用使机体向正常和谐的生理状态同频共振,从而达到治愈黄褐斑的目的。

2.4.2 如果怀疑患者有焦虑倾向,就按照汉密顿焦虑量表五级评分法评分,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果小于6分,患者就没有焦虑症状。超过7分的患者就需要有心理医生介入,用药物治疗或心理干预手段等进行综合治疗。

因此,黄褐斑的心理治疗应当成为黄褐斑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临床上,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些患者即使知道也不愿意接受心理疾病的治疗;临床医务工作者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临床更精准的治疗,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5 综合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极大地降低黄褐斑色素沉着的风险。综合疗法的优势如下:①在临床上,将黄褐斑的预防与治疗结合起来,突出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包括性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治疗,防止发生产后抑郁,从源头上杜绝黄褐斑的发生发展;②将目前临床上治疗黄褐斑效果较为明显的几种方法,如可促进黑色素分解和代谢的光电治疗,以及可以减少黑色素合成和传输的西药、中医中药等在临床上有效地综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黄褐斑的临床疗效;③加强皮肤的日常保养及防护,减少紫外线照射,对预防黄褐斑的复发或加重是极为重要的[18];④笔者从2000年开始,在黄褐斑治疗的临床观察过程中,特别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面的尝试,课题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光子照射综合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7]。

3  小结

黄褐斑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应当成为黄褐斑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在对黄褐斑病因及病理等方面的探讨中,要重视心理因素(包括性心理因素)对黄褐斑发生和发展的影响;黄褐斑患者产后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就是黄褐斑的始发因素。彻底改变传统思维方式,用21世纪最前沿的量子医学理论来将临床医学从目前的细胞层次推进到构成人体的基本微粒子-量子态层次,用量子化思维来破解黄褐斑的病因及病理,为临床提供一条攻克黄褐斑的新途径。临床研究发现:微循环障碍是黄褐斑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改善黄褐斑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是对黄褐斑实施更为精准的靶向治疗新策略。紫外线对黄褐斑的发生率呈负向相关性,但紫外线会加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黄褐斑患者病情,与黄褐斑的严重程度呈正向相关性。采用综合疗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局部到整体,从治标到治本,从西医到中医,从躯体到心理,从细胞到量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和治疗黄褐斑,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将黄褐斑的预防、修复、治疗及保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预防为主(心理疏导和治疗),先修复(减轻炎症和修复屏障),后治疗(减少和去除色素),再保养(防晒和营养皮肤)。是目前治疗黄褐斑最为安全有效的新途径。在长期、综合治疗黄褐斑的基础上,早诊断,早治疗,分斑分治,给每一位黄褐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将祛斑与改善并营养肤质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377-378.

[2]Ogbechie-Godec OA,Elbuluk N.Melasma:an up-to-date comprehensive review[J]. Dermatol Ther (Heidelb),2017,7(3):305-318.

[3](英)凱万·怀利(Kevan Wylie).钟影主译.性健康[M].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44-46.

[4]Tanner JM.A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human growt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1:286-298.

[5]刘学波,武晋晓,周平.中医治疗黄褐斑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9,5(2):14-20.

[6]李洪武.黄褐斑[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263.

[7]夏琼平,黄绮梨,王婷婷,等.中西医结合配合光子照射治疗黄褐斑[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6):679-682.

[8]Sheu SL.Treatment of melasma using tranexamic acid: what?s known and what?s next[J].Cutis,2018,101(2):E7-E8.

[9]Griffiths CE,Finkel LJ,Ditre CM,et al.Topical(retinoic acid)improves melasma.A vehicl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Br J Dermatol,1993,129:415-421.

[10]Kimbrough-Green CK,Griffiths CE,Finkel LJ,et al.Topical retinoic acid (tretnoin)for melasma in black patients.A vehicl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Arch Dermatol,1994,130:727-733.

[11]Kanwar AJ,Dhar SS,Kaur S.Treatment of melasma with potent topical corticosteroids[J].Dermatology,1994,188:170.

[12]Zhou HL,Hu B,Zhang C.Efficacy of 694nm fractional Q-switched ruby laser(QSRL)combined with sonophoresis on levorotatory vitamin C for treatment of melasma in Chinese patients[J].Lasers Med Sci,2016,31(5):991-995.

[13]Zaleski L,Fabi S,Goldman MP.Treatment of melasma and the use of intense pulsed light:a review[J].J Drugs Dermatol,2012,11(11):1316-1320.

[14]Kaminaka C,Furukawa F,Yamamoto Y.Th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effect of a low-fluence Q-Switched 1064nm Neodymium:Yttrium-Aluminum-Garnet Laser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and solar lentigenes in asians: prospective,randomized,and split-face comparative study[J].Dermatol Surg, 2017,43(9):1120-1133.

[15]Chan JC,Shek SY,Kono T,et al.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management of pigmented lesions using a picosecond 755nm alexandrite laser in Asians[J]. Lasers Surg Med,2016,48(1):23-29.

[16]Haimovic A,Brauer JA,Cindy Bae YS,et al.Safety of a picosecond laser with diffractive lens array(DLA)in the treatment of Fitzpatrick skin types IV to VI:A retrospective review[J].J Am Acad Dermatol,2016,74(5):931-936.

[17]王玲,李承新,堅哲,等.1 064nm Q-switched Nd:YAG激光照射对表皮黑素细胞生物效应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0):1467-1471.

[18]Passeron T,Picardo M. Melasma,a photoaging disorder[J].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2018,31(4):461-465.

[收稿日期]2019-07-02

本文引用格式:夏琼平,石兴超,黄绮梨,等.综合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黄褐斑临床治疗与研究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11):166-170.

猜你喜欢

黄褐斑心理因素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面对黄褐斑,中西医治疗有方法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空气污染与面部黄褐斑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