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重阳节习俗
2019-11-23张宁
张宁
一
重阳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源于桓景避祸一事,出自南朝梁吴均撰《续齐谐记》。虽然桓景登高带有迷信色彩,但这却是对重阳习俗保留最完整的记录。从地理环境方面看,上蔡是平原地带,经常会有洪涝灾害,而芦岗是全县地势最高的地方,因此流传这种传说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登高这一习俗,民间还流传这样的说法:汝河两岸因为瘟魔释放瘟疫肆虐当地百姓,桓景决心去寻访仙人为民除害,他拜费长房为师学习本领,学成之后,费长房交给他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并告诫他让百姓登上高山避祸。九月九日,桓景带领乡亲们登上附近的一座山,按照师父的指示,最终战胜了瘟魔,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九月九日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便流传了下来。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俗现象,而这一传说也与上蔡的历史情况相关,当年上蔡时常发生瘟疫,人们为了躲避瘟疫,口耳相传桓景除瘟魔的故事以减轻人们的恐慌。因此,上蔡地区便形成了登高躲避瘟神的传说和习俗。
上蔡县的芦岗上,有一座蔡侯望河楼,是重阳节时登高之处。登上望河楼,西面的岈山景致,东边的洪河奔流气象,以及周围的村庄、田地、道路等尽收眼底。此处遂成为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胜地,明清以来,常有人到此地登高赋诗。清人黄尚质的《登玩花台》:“偶因观射圃,遂上玩花台。草路经衣湿,山云入郭来。新亭逢白菊,长笑共青杯。此日赢无事,何妨即醉回。”此处“玩花台”即桓景所登“芦岗”。后来人们于重阳这一日与家人或亲朋好友相伴,登上望河楼,领略自然风光,感受历代名人于此登高的心境。桓景当日所登芦岗,尚有古代“重阳登高处”的残碑。因而“悠悠冈山,芦岗拥翠”成为古蔡八景之一。
赏菊饮酒 中国民间有在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农历九月是菊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重阳节赏菊便成为人们欢度佳节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外,菊花除供人们赏玩之外,因其具有药用价值,还被酿制成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早在汉魏时期我国就已开始酿制菊花酒,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就有饮菊花酒的故事:“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华酒,云令人长寿。”吴均《续齐谐记》载有饮菊花酒可以消除灾祸的记述。民间饮用菊花酒看中的是其可使人长寿的作用,也有出于对菊花高洁品格的喜爱。陶渊明爱菊,他“赋予菊花的文化内涵与重阳节习俗相融合”,使菊花成为重阳节的独特象征。他曾说“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还有“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诗句,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一起饮菊花酒共度重阳节的情景。文人们以品行高尚的菊花自比,饮酒、赏菊、赋诗,由此带动一方的习俗也是可能的。
佩戴茱萸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说明九月九日人们有折茱萸插头的习俗至少在晉朝时就已经存在了。若追溯起源,则应是《续齐谐记》中东汉桓景“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茱萸是一种药草,具有祛除风寒、杀虫止痛的功效。汉朝时做成香囊佩戴,晋朝以后流行戴在头上,到了唐代,插茱萸的风俗就发展得更为普遍了。从古至今,无论是做成香囊还是戴在头上或手臂上,人们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蔡民间有老艺人手工缝制茱萸香囊,与端午节缝制香包颇为类似,然而,民间佩戴茱萸的形式已不多见。
二
2003年的重阳节,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并将邮票首发式安排在河南上蔡县举行。2005年12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上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蔡重阳习俗赫然在列。2011年6月,上蔡重阳习俗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为止,上蔡县已经举办了16届“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重阳节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其蕴含的美好含义非常重要。登高可以强身健体,其衍生的“老人节”的含义可以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人们对重阳节的关注度有所下降。昔日登高处望河楼,已无往日光彩,残破不堪,重阳节也无文人前来赋诗。虽有人缝制茱萸绛囊,也只是走个形式,并未真正认真对待节日。对于传统节日,且作为重阳节的起源地上蔡,有责任保护好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因此,为了保护重阳习俗,传承优秀文化,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
重阳节作为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政府应该重视和保护重阳节,拨款修缮重阳登高遗迹。搞好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挖掘重阳节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节日的感染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多多开展有关重阳节或是传统节日专题活动,使全县甚至全国人民都能知节、懂节、爱节。
传媒界应对重阳节投入更多的关注。如将重阳登高处拍摄下来;记录民间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将重阳节的传说和典故做成短片传播,将重阳节的习俗更好地保存下来。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丰富当代的节日内涵,为当今及后世留下一个纪念。我们力求将上蔡重阳文化推向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茱萸绛囊是上蔡县民间独特的手工艺品,民间老艺人应多交流,将这一手艺完好地传承下去,给后世留下专属重阳节的节日象征。也可以举办缝制绛囊大赛,提升人们参与节日的热情,形成名片效应吸引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将绛囊推广到世界各地,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全县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举办饮酒赋诗大会,将古时的盛景再度还原于当世,赋予重阳节新的活力。
教育应从娃娃抓起,重阳节习俗能否更好地传承下来,学生是新一代的希望。学校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重阳节活动,如学校可以举办重阳节作文大赛、邀请民间老艺人进校园。为了能更好地体现重阳节的另一含义——老人节的内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献爱心。通过这些举措,让年轻人对家乡的重阳节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