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钱锺书《围城》为例探究讽刺艺术

2019-11-23许勇

大观 2019年9期
关键词:钱锺书围城

许勇

摘 要:钱锺书在审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时总是带着一种审慎的文化批判观点,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锺书精通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在不同的文化层次与文化观照中带有深刻的洞察力以及文化批判性。在他的著作《围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对文化、社会、人性的批判和揭露。从《围城》中我们不难看出钱锺书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讽刺以及他的文学理想和精神追求,因此,研究《围城》的讽刺艺术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和价值取向。文章通过对《围城》中大量的人物进行分析,结合语言描写技巧,对其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讨,客观地研究《围城》的讽刺艺术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成就。

关键词:讽刺艺术;《围城》;钱锺书

一、讽刺艺术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讽刺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蠢笨的行为,使人发笑而予以否定的一种创作方法。讽刺作为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在我国有很久远的历史,中国最早的讽刺作品可能要数《诗经》中的部分篇章。如《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讽刺诗在《诗经》中有很大的占比,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以说是讽刺手法的滥觞。讽刺文学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关联,下层人民身处乱世不幸的生活、沉重的民徭以及苛捐杂税、旱涝灾害、生产力低下、战乱、饥荒与疾病,这一系列问题使下层人民不仅无法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还要承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这直接促使了讽刺艺术创作群体的出现。在这种政治形势和生活状况的压力下,他们开始对腐朽、享乐的统治阶级发泄不满与怨愤,表达了他们对深受压迫的社会现实的怨恨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这也是讽刺艺术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也决定了讽刺文学发展的方向。

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腐朽,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下层人民生活日益艰难,这些促进了讽刺文学的发展,使其内容也进一步扩展,逐渐丰富完善。三国时期魏国曹植《七步诗》巧用豆和萁作对比,把皇室之间的兄弟手足之争、相互倾轧表现得淋漓尽致,讽刺了帝王无情的本性。魏晋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用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当时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朽,讽刺士族官僚庸庸碌碌、不思进取的世家子弟占据要职,而出身寒门的有志之士、博学之才却只能屈居小地,难以发挥雄才大志报效国家。唐代诗圣杜甫“三吏”“三别”道尽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民生疾苦,流露出对社会动荡的不满,对黑暗的政治进行辛辣的讽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有大量的讽刺作品,作家用讽刺手法创造了无数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借他们之口讽刺当时的黑暗社会与腐朽统治。《儒林外史》更是以辛辣的讽刺手法揭示社会的黑暗、官僚的腐败、道德的沦丧,从而对政治制度的腐朽、科举取士的弊端、封建礼教的粗鄙等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反映了社会世俗风气败坏、人心不古、道德沦丧。

到了近现代,受西方讽刺文学与本土社会风气的影响,讽刺作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谓是名家辈出,佳作纷呈。鲁迅的《阿Q正传》文字辛辣、尖锐,撕掉了五千年封建礼教的虚伪面孔,在国民麻木的神经上刺出狠狠的一刀,甚至把封建礼教扎得肠穿肚烂。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以《骆驼祥子》一书讽刺了资本主义对中国本土文明的冲击,形象刻画了底层人民“人不人,鬼不鬼”的生存状况,对下层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等等。

1946年臧克家在《寶贝儿》的《代序》中说:“这一年来,讽刺诗多起来了,这不是由于诗人们的忽然高兴,而是碰眼触心的事实太多,把诗人‘刺起来。”这也正是讽刺文学发展、绵延不息乃至不断壮大的原因。

二、近年《围城》讽刺艺术研究综述

《围城》的讽刺研究最早起于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引发《围城》讽刺艺术研究浪潮。1980年,台湾学者周锦出版《〈围城〉研究》,称“《围城》不是顶好的长篇小说,但它有不同于一般长篇小说的风格,有它特别的成就”。1984年,黄修己编撰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和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都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讽刺艺术和心理描写手法。

关于《围城》的讽刺艺术,国内外学者都做过不少研究工作。张小香(2014)在其研究中认为,钱锺书的讽刺幽默小说显示了高层次的内涵,他认为钱锺书的讽刺锋芒毕露,奇趣横生,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嘲讽特色。这个观点形象地概述了钱锺书的讽刺艺术特点。刘认真(2017)认为,从《围城》探索钱锺书文学的讽刺艺术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钱锺书讽刺艺术的了解,而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他通过《围城》的主题中的人生、社会以及语言讽刺艺术中的语言变形、语境措置和创作手法的比喻、议论、心理描写等多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冯丽珺(2014)从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以虚喻实的写作手法入手,分析《围城》的讽刺艺术。王晓静(2016)则从讽刺艺术的广度性、讽刺言语的针对性、讽刺风格的幽默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围城》讽刺艺术的特点,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童瞾、张辉则从讽刺的范围、讽刺的力度、讽刺的方法来解读《围城》,将其讽刺艺术剖析清楚。他们的研究成果丰富完善了《围城》讽刺艺术的研究范畴,对后世研究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表现形式

(一)人物塑造上使用多种表现手法

钱锺书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多种方式,多种创造手法巧妙结合,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因此在《围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精心刻画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活灵活现,仿佛活在现实生活中。作者在对这些人物进行刻画时,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将人物性格、经历、处事方式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一,在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时,灵活运用典故、俗语,另开新意,加深了人物性格刻画。阅读整本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围城》使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有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故事,也含有外国俗语、哲言警句。方鸿渐在购买假文凭时,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中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哄骗的事例安慰自己,还搬出了圣人孔子假装生病骗儒悲、齐宣王的事例来让自己心安理得,“也是孝子贤婿应有承欢养志”,将方鸿渐自欺欺人的可笑行为表现得入木三分。除此之外,作品中还借用了法国迷信、哲学术语、物学理论以及外国风土习俗,在人物语言中掺杂着中国诗词曲艺、寓言、传奇故事等,将人物塑造得真实有趣。

第二,在对人物进行总括时,作者利用比喻手法,把人物概括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作品依靠人物动作和语言来展现,钱锺书在《围城》中运用了数量庞大的比喻,也因此文字间总是充满着幽默活泼的氛围。方鸿渐等人去往内地途中,因为搭乘汽车而认识到侯营长,作者在描写侯营长时运用了数个比喻句,“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简单的几句比喻,将侯营长大体轮廓勾画得清清楚楚。方鸿渐赴内地坐船时遇见了法国巡警,“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里新织满红丝,肚子肥凸得像青蛙在鼓气,法国人在国际上的绰号是‘蛤蟆,真正名副其实,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把法国巡警干瘦的模样刻画得清晰明白,大有讽刺之意。赵辛楣参加苏文纨婚礼看到的曹元朗“忙得满头是汗,我看他带的白硬领圈,给汗浸得又黄又软。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像洋蜡烛化成一摊油”,比喻俏皮,却将曹元朗满头大汗、浑身赘肉的肥胖模样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作者还在议论中夹带比喻,例如议论内地物价上涨时,“物价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同时又像是得道成仙了一样,平地直升”,嘲讽战乱时期物价陡然上涨。方鸿渐等人雨中行走踩了一脚的泥,作者就在此议论,把鞋底的泥垢比作贪官的地皮,越积越厚。作者的比喻奇特新颖,妙趣横生,也透露出浓厚的讽刺。

第三,在对人物进行刻画时,作者运用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钱锺书在塑造人物时,常常用心理将人物内心剖析出来,使读者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更添一种讽刺之情。文中方鸿渐未定空船舱导致鲍小姐不再理他、躲他,让方鸿渐一阵气闷,就用些巧妙的词语和精密的算计来抚慰自己,显得小气又好笑。上岸后苏小姐要帮他洗手帕、钉纽扣,让他心生惶恐,一阵乱想,生怕自己中了苏小姐的爱情圈套,显得自作多情。方鸿渐与唐小姐恋情破裂,方鸿渐失恋独处时,夜不能寐,思前想后,痛不欲生,即使在此时也还是自欺欺人。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心理描写,着重突出人物性格,更好地表现他们的人性缺点,继而对其进行讽刺。

第四,在对人物言语和动作以及事件进行刻画叙述时,作者再夹之以议论,使其语言动作充满了可笑与荒谬。苏文纨与曹元朗订婚后谈及赵辛楣,也说:“‘赵辛楣真可怜,他要怨我忍心了。曹诗人高兴头上,平时对女人心理的细腻了解忘掉个干净,冒失地说:‘那不用愁,他会另找到对象。我希望人人像我一样快乐,愿意他也快快恋爱成功。苏小姐沉着脸不响,曹元朗才省悟话说错了。苏小姐当然以为看中自己的人,哪能轻易赏识旁的女人?她不嫁赵辛楣,可是她潜意识底,也许要赵辛楣从此不娶,耐心等曹元朗死了候补。”几句简单的话语却将这位才女自私、虚荣展现得毫发必现,才让人知道原来博学的大才女也不过是一个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女子。作者在发表议论时从大局着手,联系当时社会时局,结合时代背景,因此其议论多直入主题、发人深思。文中作者就出国留学之事议论道:“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把现实社会中崇洋媚外的知识分子丑恶面目刻画得清清楚楚,满满的讽刺之情。

第五,作者在《围城》使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描述事件,将人物性格描写得更加生动,把事件衬托得更加精彩,其讽刺艺术也就更加完整。赵辛楣等人一路到达鹰潭,在镇上一家小店住着,只看见“门口桌子上,一叠饭碗,大碟子里几块半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旁边一碟馒头,远看也像玷污了清白的大闺女,全是黑斑点,走近了,这些黑点飞升而消散于周遭的阴暗之中,原来是苍蝇。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一个馒头招惹了一群苍蝇,不仅说明了这个小店的卫生条件差,也说明了当时混乱的时局下人民不得安生,寄托了作者浓浓的讽刺。汪太太给女生指导范小姐做媒,范小姐表面上不情不愿,内心却迫不及待地想嫁出去,一早就到了汪太太家打扮。之后在饭桌上又千方百计地纠缠赵辛楣,回去路上一会儿说桥窄,让赵辛楣陪她走河底,一会儿说手提包丢了,让赵辛媚陪她回去取,想方设法地想和赵辛楣独处。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范小姐装腔作势、猴急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可以说细节描写在很大程度展现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性的粗鄙,增强了作者的讽刺意味。

(二)语言表达上运用夸张、反讽等手法

钱锺书在语言方面具有高深的造诣,因此他的作品中语言多有特色。

1.夸张

作者在描写褚慎明时写到:“褚哲学家害眼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的弹出的子弹,险的突出眼眶,迸碎眼镜。”几个动词“突出”“迸碎”带着夸张的成分,把褚慎明遇到女人时的表情形象地勾勒出来,与前面进行对比,蕴含着作者对心口不一、内心肮脏龌龊的褚慎明辛辣的讽刺。

2.反讽

作者在对一船的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进行描述时这般说道:“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内患外乱的祖国,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来了两副麻将牌。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妙得很,人数可凑成两桌而有余,所以除掉吃饭睡觉以外,他们成天赌钱消遣。”本是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知识栋梁,怀着一腔报国热情想回到祖國,却在船上聚众赌博,通宵玩麻将,思想和行为互相矛盾,达到反讽之效。

(三)表现形式采用虚实结合

作者在描写人物时往往展开联想,将真实与虚构联系起来,达到虚实结合的地步。例如,他讲了一个故事:“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高松年就允诺方鸿渐到下学期升他为教授。将故事与实际相结合,既生动地展现了上下级之间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也把高松年虚伪、奸诈的本性展露出来,充满讽刺。

四、结语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钱锺书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一部《管锥编》洞悉了中国三千年的文化演变,堪称“文学巨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围城》继承了明清以来讽刺艺术的传统,继而推陈出新,打造出空前绝后的讽刺艺术典范。《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根本意义在于其独特的讽刺艺术,通过塑造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揭露社会黑暗面,运用巧妙的语言,幽默却不失深刻地对整个社会群像进行了刻画,让人感悟深刻。

著名学者夏志清曾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是的,作为现当代文学史最具有浓厚讽刺色彩的一部著作,《围城》依靠其特色的幽默讽刺,为我们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取向,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新儒林外史”。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一群时代的“脊柱”们贪婪的本性和互相倾轧的人际关系,钱锺书并没有借助故事人物对读者进行说教,仅仅只是展现故事情节,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道理。也就是说作者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将社会现实中的弊端糅合进作品中,进而对社会政治、传统文化、教育制度进行剖析,让读者自我理解,自行体会。总而言之,钱锺书借鉴传统文学中的讽刺艺术,运用复杂的手法,结合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文化围城”和“生活围城”。

参考文献:

[1]臧克家.宝贝儿[M].上海:万叶书店,1946.

[2]杨绛.钱钟书与《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周锦.《围城》研究[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

荆楚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钱锺书围城
钱锺书的幽默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钱锺书署名的“三个后”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社交电商的“围城”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围城之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