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CP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综合效果

2019-11-23康奎王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胆源胆总管胆道

康奎 王颖

胆源性胰腺炎属于特殊的胰腺炎类型,主要是胆道疾病造成,因Vater 壶腹部或Oddis 括约肌痉挛水肿诱发胆汁淤积,最终出现高压逆流到胰管,从而出现的相关反应[1]。随着手术治疗逐渐成熟开展起来,近期一些报道提出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本病可取得不错的效果[2],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我院2015 年6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80 例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 年6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0 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23~72 岁,均值(45.8±9.6)岁。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21~70 岁,均值(45.5±9.2)岁。前述资料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有完整资料,确诊满足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3],签署知情同意书,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依从性差,妊娠期或哺乳期,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或功能异常。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接受相同的胃肠减压、抗生素、支持治疗,待症状缓解实施手术。对照组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麻醉后,取仰卧位,从右上腹直肌作切口,分离、显露胆总管与肝总管及胆囊管,穿刺胆总管,抽出胆汁,将胆总管纵行切开,探查结石情况,并将其取出,有胆囊病变则进一步实施切除术。术后留置T 管引流,关腹。观察组予以ERCP 术治疗,麻醉后经ERCP 明确胆管结石位置、大小、数目,若胆管插管不顺则置入导引钢丝,然后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根据乳头与开口选择合适的切开刀,经乳头置入胆管,造影证实后逐步切开。结石不足1 cm 则用取石网篮取出,若超过1 cm 则碎石器碎石后再取出。术后,经造影确认是否取净,并鼻胆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评价临床效果,检测术前与术后血生化指标,并比较。

1.4 评价标准

胆源性胰腺炎疗效标准按照2013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等制定的标准[4]执行:治疗3 d 内症状与体征缓解,7 d 内消失,血尿淀粉酶均正常为治愈;治疗后7d 内症状与体征缓解,14 d 内消失,血尿淀粉酶均正常为显效;治疗7 d 内症状与体征改善,14 d 内消失,血尿淀粉酶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14 d内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 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生化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血淀粉酶(AMY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C 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胰腺炎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多病因造成胰酶被激活,进而出现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且有20%患者存在生命危险,死亡率可达到8%左右[5]。胆源性胰腺炎属于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且百分比较高,其病因较多,比如胆道疾病、胆结石、炎症病变、Oddi 括约肌功能失调等。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壶腹部梗阻持续时间和本病病情程度有关[6-8]。本病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针对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方式为液体复苏、脏器功能支持等,但其发病机制独特,解除胆道梗阻时要比一般胰腺炎难度更大[9]。保守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重度患者,而手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ERCP 术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成为热点课题。

在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80 例胆源性胰腺炎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用传统手术方案,观察组应用ERCP 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AMYL、TBIL、ALT、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胆囊切除术经胆道镜可减少术后结石残留,从而避免复发,也可对术中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但术中胆道镜不易操作,导致伤口暴露时间长,极易出现盐水污染与胆汁污染[10]。同时,胆道镜操作期间容易损伤其余脏器[11-12]。而ERCP 术治疗,可经口腔、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将造影剂注入,逆行造影显示胰胆管,明显减少伤口感染与疼痛,同时这种取石术相对先进,成功率高,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AMYL、ALT、CPR、TBIL 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有明显升高趋势,经过治疗后,比较发现ERCP 可以更快降低这些指标水平,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与炎性反应,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ERCP 术应用在胆源性胰腺炎中,相比传统手术可提高预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同时可更好地改善血生化指标。

表1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对两组疗效对比 [例(%)]

表3 对两组术前术后血生化指标对比(±s)

表3 对两组术前术后血生化指标对比(±s)

猜你喜欢

胆源胆总管胆道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
高脂血症性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钙和全段甲状旁腺素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