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创意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2019-11-23□
□
创意农业是把创意作为农业的一种新型要素和生产力,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利用生产、生活、生态资源,通过创意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科技和人文要素有机地融入农业生产,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拉长产业链,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新业态。创意农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内涵、较强的跨界融合力、广阔的价值提升空间等特点,是现代农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意农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作用
创意农业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独特作用。
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意农业基于美学经济理论、附加值文化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农业全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依托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通过创意嵌入、渗透和整合,综合技术支撑,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农业产业链,推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新业态的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拓展农业多功能,适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立足农业这个基础,透过创意打造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相关关联的一系列产业,极大转变了传统农业单一产业结构的限制,构筑了融合三产的全景产业链条;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有效嫁接,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带来产业融合的经济乘数效益。创意农业对丰富融合业态,引导经营主体聚焦农业两头、生产两端,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加快调优种养业、调精加工业、调活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独特的作用。
实现资源化利用,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在创意理念下,通过农作物多种功能的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农业资源“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促进农业向绿色化、现代生态循环方向发展,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农业模式下,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要产生大量的秸秆等废弃物,如果不进行有效资源化利用或不当处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通过对其形、色、物质材料及精神文化元素进行巧妙的开发或创作,就可以制成富有创意的实用品或工艺品。如利用农作物秸秆作画、编手提袋、宠物篮;在丰收节、稻田艺术文化节上,人们把水稻收割留下的大量秸秆风干后,巧妙地设计成巨大的稻草雕塑,利用稻草进行景观创意设计,等等。通过这些创意作品,实现了资农业废弃物的源化利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农业绿色化发展,又使其华丽转身、身价百倍。
催生乡村新业态,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创意农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信息等产业融合,催生了休闲农业、景观农业、都市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使“创意、时尚、休闲、生态”成为新时代农业的特色标签。在创意农业推动下,一方面,通过特色农业开发、农业景观设计、农业休闲旅游、农村基础设施等创新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文化、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综合了农产品、农业生产与民俗的创意,通过凝练乡村生活主题,发展乡村创意产业,推进乡村文化的创新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乡村发展的创意改进与创新建设,从而实现乡村经济形态、生活形态的结构变迁,乡村生产力布局和城乡生活格局的演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图/张燕萍
提升农业价值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传统的农产品以创意手段融入文化艺术与科技元素,转化为更具审美价值形态、健康生态理念、文化创新内涵的全新农产品,赋予丰富的内涵与附加值,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显著提升,这是传统农业所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各地的实践表明,以创意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对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价值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通过创意策划,举办农业节庆活动,开展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观光功能有机耦合,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二是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产业依托明显、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创意农业典型模式,促进了现代农业园区向农业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业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卖过程、卖文化的效益最大化,使创意农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让创意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发挥创意农业的独特作用,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必须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消费升级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强化示范引领,注重文化创意,创新模式机制,培养产业人才,加强政策引导,多管齐下,全面推进业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文化升级、管理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支撑引领水平。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目标,以科技新颖和生态健康为主要方向,着力研发适合于发展创意农业的农业新品种和配套栽培养殖技术,适合于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的特色加工技术和设备,基于创意农业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创意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智慧化、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水平,推进创意农业与信息化、智能化和互联网等的紧密结合,把智慧农业全面融入创意农业。切实转变片面追求高产量的品种技术导向,加快培育赏食兼用、优质专用、营养健康的农业新品种。加强创意农业发展的理论、模式与机制研究,丰富和完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创意农业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水平。
培养产业人才,提升人才支撑水平。发展创意农业离不开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村产业人才。引导新型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人员在乡村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培训培养计划,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吸引年轻人务农创业,提高其创业兴业能力、增收致富本领和示范带动能力。加强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支持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创意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协同培养创意农业人才,鼓励农业企业与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创意企业的合作,委托大专院校定向培养创意农业高层次人才,不定期开展乡村创意人才系统培训,打造区域农业创意开发的专业团队。
挖掘人文资源,提升文化创意水平。积极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将农业农耕文化宣传展示与休闲创意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高创意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持续竞争力。以现代创意的理念,融入到对传统民俗的继承之中,在不断的改进、创新中传承民俗,赋予民俗新的活力与生命力。拓展与提升创意农业发展的外延和内涵,一方面把挖掘和整理农业文化作为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赋予时代特征的农业文化,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完善的创意农业文化产业体系。在创意农业发展中,既要修复自然生态,更要修复人文生态,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掘,重点开发具有深厚底蕴的稻作文化、蚕桑文化、茶文化、柑橘文化和笋竹文化资源,着力建设一批创意农业文化、森林休闲创意园和水利风景区、海岛旅游区。
创新模式机制,提升内生驱动水平。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必然需要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动力机制。从创意农业开发的产业链来看,过于分散的经营方式,将会造成投入产出比的偏离;缺少规模化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跟进,将很难真正进入市场、树立高端品牌,从而将大大限制其资本运作的潜力。此外,创意产品的研发、生态田园的设计、创意产业的经营,都需要统一研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因此,真正实现创意农业全景产业链开发和“三生”融合发展,应采用以“规模化、企业化、组织化、品牌化”为主导,以“规模化、家庭化、个体化”为补充的运营方式,这样才符合创意农业的产业化开发规律。要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以充分发挥创意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制度供给水平。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要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有利契机,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在工农内外、城乡两头用力,加大涉农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强化制度供给,破除制约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制度障碍。通过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引导,为创意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起有利于创意农业做强做大的市场化开发体系,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和侵害农民财产权益。发展创意农业过程中,要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强化示范推广,提升典型引路水平。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农业业态,在我国真正全面兴起时间并不长,总体上看还是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边摸索边实践的阶段。一方面,各地创意农业迅猛发展,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也存在无序发展、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典型示范推广与引导,推广应用先进配套技术和成熟适用模式,推动区域创意农业向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以及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方向发展。各地应当加强创意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围绕解决创意农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瓶颈问题,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一批创意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富有活力、运行良好,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意农业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引导面上创意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