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探讨
——评《水污染控制工程》
2019-11-23刁春燕
刁春燕
为适应环境保护需要,众多高校将“水污染控制工程”列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体系中,一些高校只关注理论知识传授,而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足够重视。针对这一情况,为培养可解决环境污染、可服务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环保人才,必须推进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及教学的改革创新。《水污染控制工程》立足于水中污染物的处理原理,针对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工艺流程以及该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严谨性,适当融入工程实例和最新成果,彰显工程实践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水污染控制工程》一书共十二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水污染的基础理论知识、污染物种类及水质指标等内容;第二章是物理处理法,阐述了格栅、污水的均化等内容;第三章是化学法,阐述了中和法、化学混凝法等内容;第四章是废水处理物理化学法,阐述了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内容;第五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阐述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的生物处理等内容;第六章是活性污泥法,阐述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等内容;第七章是生物膜法,阐述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法等内容;第八章阐述污水自然处理;第九章阐述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第十章阐述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第十一章阐述污水处理厂设计等内容;最后一章介绍废水处理相关实验,旨在培养学习者掌握其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不仅可作为普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同时可供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管理及科研工作的人员自学使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作为一门有着较强应用性的课程,不仅要开展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同样至关重要。一些高校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有课程设计,然而缺乏足够重视,未经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使得工艺设计难以达标。再加上学生理论基础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基础知识不扎实,又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因此难以在实践中充分掌握实际的水处理构筑物及工艺流程,最终使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成效不尽人意。
针对以上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推进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现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一书,提出下述几点建议:第一,推进理论教学改革。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涉及大量教学内容,因为课时有限,授课速度偏快,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难以实现对各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掌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对多媒体课件上文字信息予以精简,展现重点内容,针对一些不易于理解的内容,可借助flash开展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生动地学习掌握该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某些不易理解或信息量较大的教学内容时,应适当放缓教学速度,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进行理解或做笔记。第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依托设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在工程应用导向下,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照教师发布的设计任务书,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诸如选择废水处理工艺、绘制废水处理构筑物等,依托一系列设计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推进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通过设置环境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中设计的污水处理流程,开展实验,以此验证自身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这一实验过程,学生可更明确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及时改正,进而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第三,借助网络,加强师生交流。教师可基于教学网络平台建设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学习资源,并提供网上答疑服务,使教学空间实现有效拓展。同时,教师可借助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网站完成学习辅导、交流、监督等各项教学工作,并结合学生上网记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适时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苏会东,姜承志,张丽芳 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6018385定价:58.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