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档案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以海南琼剧为例

2019-11-23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8期
关键词:剧团海南文化遗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2006年9月成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实践和科学保护方面等相关具体工作任务。

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大致可分为:民间手工技艺、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民俗、民间舞蹈、民间美术等,其中,传统戏剧中的琼剧于2008年6月7日获批为国家级非文化物质遗产。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琼剧频临失传,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保护与传承。

一、琼剧的现状

琼剧也被称为“海南戏”或“琼州戏”,是南戏的一支,与粤剧、汉剧和潮剧被称为岭南四大剧种,主要流传于文昌、琼山、澄迈、定安等汉族地区。海南琼剧吸收了福建闽南戏、广东潮剧正音戏的艺术元素,其板腔、曲调具有中国南方戏剧音柔曲美的特点,同时又注入了海南民谣、道坛乐曲的本土文化因素,形成了南北共溶、古今交织的独特文化品牌。琼剧形成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见证了海南文化产业的兴衰。

琼剧的表演艺术形式一直深受海南人民喜爱,是日常生活中海南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大节日,比如公期、元宵、婚庆嫁娶……更是少不了它。它以本土的艺术风格渲染着浓浓的本土艺术的气氛,是海南文化的典型象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是琼剧的繁荣时期,通过一系列改革硕果累累,涌现出《张文秀》《搜书院》《红叶题诗》等一批优秀剧目和琼剧表演艺术家林道修、红梅、陈育明等人。其中传统剧目《红叶题诗》经田汉老先生修改润色后,拍摄成影片发行到全国及东南亚等地,从而引起了海外华侨的重视,岛内的琼剧团多次被邀请赴新加坡、泰国等地演出。改革开放后,各种现代的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从四面八方涌来,琼剧被迫从都市转战农村,琼剧舞台一片萧条,即便在农村,琼剧团的演出机会也不多,也只有在“公期”的时候才会请剧团演出,观众仅局限于中老年人群,观众断层严重,年青的一代离琼剧愈来愈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传承,传承的方式大多数为一对一的口传身教,在海南省政府的支持下,各市县举办了“琼剧传承人表演”培训班,从而加深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海南电视台还举办“琼剧擂台赛”,从省内各市县海选琼剧人才。同时加强与海外琼剧团的互访交流。琼剧渐离往日的辉煌逐渐步入衰落,除了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更需要科学健康的发展思路,否则琼剧将逐步被社会淘汰甚至失传。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只是简单的实践工作,需要对保护的主体、目的等做一系列的研究。

二、琼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的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遗产各方面的认定、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弘扬、宣传、传承和振兴。

(一)对琼剧档案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琼剧流传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创造的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富的,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冲击下,琼剧艺术遗产流失严重,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认识不够,致使出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热”,档案管理“冷”的状况。据调查发现,海南的各个琼剧团体都没有对琼剧档案做相对应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更没有针对琼剧档案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进行专题研究。

(二)对琼剧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不够。据了解,海南省琼剧团、海南文化艺术学校以及各民间剧团,对现有档案资料状态的保存不容乐观,一些较为珍贵的文书及电子档案随便堆放,不具备基本的防潮、防尘、防蛀、防火等基本功能。经调研还发现,琼剧档案几乎没有数字化,很多经典剧目的剧本已经破烂不堪,没有及时修复;磁带、CD、VCD等音像资料也因没做好防潮工作而损坏,且没有做好有效备份,如果这些文书和电子资料一旦丢失,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应该引起各单位、团体的重视,购买相应的硬件设备,改进存储环境,提升档案资料的存储质量。

(三)琼剧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大。琼剧于2008年6月7日获批为国家级非文化物质遗产,至今已有11年,但由于长期缺乏对琼剧档案资源的开发,加之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以至于作为海南入选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琼剧不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社会影响力在弱化。同时,由于财政支持力度薄弱,导致琼剧没能在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广泛传播,琼剧档案资源未能体现其价值。

(四)琼剧档案归档质量不高。琼剧档案的收集、整理对琼剧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归档范围不明确,导致琼剧剧目严重流失。完整的琼剧档案能全面反映琼剧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如实记录剧本内容、展演形式、特征和大事件。其中包括传承剧目的文本、声像、实物等原始资料。归档案卷还包括曲谱、脸谱、服装、道具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据海南琼剧传统剧目发掘工作委员会的调查,列入琼剧传统剧目名录有1600多个,但发掘整理到的只有500多个,而在琼剧舞台演出的只有100个,其余的留存在文书档案中。由于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琼剧档案的管理无章可循,存在档案收集不全、立卷归档不规范,内涵关系模糊不清、分类不科学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琼剧档案质量与价值,影响琼剧的有效传承。

三、琼剧档案资源建设的建议

(一)制定琼剧归档范围。琼剧档案的归档范围以艺术档案归档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琼剧的形成过程和传承特点。范围包括:首先,有关琼剧的评论、简报;申遗时形成的各类材料以及剧团大事记;有关琼剧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相关研究课题成果、材料等。其次,琼剧团的每次演出的计划、方案、总结以及参赛获奖情况,琼剧演出的词、曲原稿和正稿,剧照、角色手记;舞台布景设计、服装设计;舞美和脸谱设计;道具设计与实物图等等。最后,传承人的基本信息,口述或文字记录;表演、传授的音像资料等。

(二)明确琼剧归档方法。首先,对在库的琼剧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库档案分为实物和非实物。文书档案扫描存档,非实物档案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数字化归档。其次,建立琼剧档案全宗。以《中国档案分类法》为依据,在文化类目下设遗产类目,再细分: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最后,档案立卷。1.实物档案立卷,做好实物档案的登记造册。2.照片档案立卷,要以人物、事物区别分类,按专题来收集。3.音像材料立卷,对于早期的演出、教学录音、录像应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光盘加以保存。4.纸质文本立卷,以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日后的利用更加便利。

四、结语

在数字时代,如何做好保护琼剧的整体性、真实性和传承性,应从合理构建档案资源建设入手,加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力度,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制定科学、统一的收集和立卷标准,建设载体多样、特色鲜明和方便利用的琼剧档案资源库,更好地实现对还海南琼剧的保护和传承。

猜你喜欢

剧团海南文化遗产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砥砺前行
Tough Nut to Crack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