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选配四类问题应重视
2019-11-23■宋洋
■宋 洋
在村党组织书记选配中,暴露出『求稳怕乱』『后来居上』『越俎代庖』『昙花一现』四类问题。 对此,应在不断拓宽村书记来源渠道的同时,更加注重人选的甄别评定和提高岗位吸引力,真正让优秀村书记『选得进、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事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前,各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中,优选严管,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引起关注,主动解决。
“求稳怕乱”问题。大多表现在组织软弱涣散、信访矛盾多发的“后进”村居书记选配上,这些村居矛盾多元、问题多发、情况复杂,村书记多为任职多年的“老书记”,带领的村级班子,要么死水一潭,毫无生机,要么你好我好,平庸俗气,村居不求发展,只求稳定,工作上不练“硬气功”,只打“太极拳”。地方乡镇党委认为“稳定压倒一切”,不出事便是本事,能不换就不换,怕村书记调整后“稳”不住,出“乱子”。要认识到,当前的“稳定”只是暂时的,如不及时调整配备强有力的带头人,问题矛盾只会越积越多,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不利于村居的持久稳定发展。
“后来居上”问题。主要表现在村书记后备的培育上,在个别地方,一些年龄较大的村书记观念陈旧,为了能保住“位子”,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上往往“压”苗助长,害怕“长江后浪推前浪”,培养后备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在工作业务传帮带上总是“留一手”。不少村书记后备就是村主任、村会计等村两委班子成员,有的甚至演变为拉帮结派,互相拆台,这样的班子,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为此,村书记及后备干部的培育应建立“梯次培养”和“流动退出”机制,通过严格考核、末位淘汰等竞争机制,将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村书记果断及时调整,确保村书记及后备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越俎代庖”问题。表现在村书记的选任方式上,目前基层党组织实行最广泛的换届选举方式主要是“两推一选”。个别地方在具体操作时却跑偏走样,采取“下派”“插队”等方式机械化选派村书记,忽视村民意见,使得这部分村书记的个人威望和公认程度不高,实际工作中难以服众。村干部怎么选配,群众最有发言权,选拔村书记要深入党员群众中走访了解,从乡语口碑、群众闲谈中了解其政治素质高低,看是否能做到为党分忧,为民尽责,应严格按照“两推一选”规定的方式方法,通过党员群众真正选拔出政治过硬、组织信任、党群认可的村书记。
“昙花一现”问题。不少地方采取从大学生村官中选任、驻村干部或第一书记留任等方式选配村书记,不可否认,这类人员学历高、见识广、思路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书记人难选的问题,但这部分人员的任职具有“临时性”和“阶段性”。基层调研中发现,一些任村书记的大学生村官在考取正式编制后就离任,一些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通常任期满了就走人,有的即使留任也只是挂名。还有少数地方为了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任务而“凑人数”“拉郎配”,既不利于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又不利于乡村振兴发展。应以长远眼光来看待,既要吃着“碗里的”,更要看着“锅里的”,在不断拓宽村书记来源渠道的同时,更加注重人选的甄别评定和提高岗位吸引力,真正让优秀村书记“选得进、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