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育人模式 构筑职教高地
——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纪实

2019-11-23韦永武何广

当代贵州 2019年34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实训

文_韦永武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何广

建院18 年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共培养了14000 余名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建设人才。此外,学院还开展了电工、焊工、农艺工、特种煤矿作业、旅游服务、计算机应用等各种技能技术培训6 万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 万余人次。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 年8 月创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经历了18 个春秋。

近年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办学精神,为黔南州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航道,创建了一个新格局,也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资源整合 改版升级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和黔南民族农业学校、贵州省重点中专黔南民族财政学校、黔南民族工业学校4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1 年10 月30 日学院正式挂牌,是当时贵州省最早成立的4 所高职院校之一,多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占地面积1185 亩,当前在校生达12000 余人。其中,州内学生占到72%,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占25%。学院现有教职员工近500 人,其中专任教师285 人、兼职教师100 余人,高级以上职称80 余人,双师型教师120 余人。截至2017 年,学院设有“七系(二院)三部三中心”,即管理系、会计系、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互联网营销学院)、现代山地农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旅游与茶产业系(都匀毛尖茶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基础教育教学部、中专部、信息中心(图书馆)、实训中心、培训中心。开设有会计、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畜牧兽医等22 个专业,面向全国20 余个省市招生。

学院内设第25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试点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证机构,同时是贵州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和黔南州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培养基地,也是省住建厅批准的全省地州第一批“八大员”培训培养基地,原省文化厅批准的“都匀毛尖茶手工茶制作”非遗传承人培训培养基地,黔南电子商务人员培训基地,同时也是黔南直招士官培养基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是被教育部唯一命名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建院18 年来,学院共培养了14000 余名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建设人才。此外,学院还开展了电工、焊工、农艺工、特种煤矿作业、旅游服务、计算机应用等各种技能技术培训6 万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 万余人次。

凝心聚力 追求卓越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艰难困苦时期。由于办学经费缺乏,办学设备设施简陋,校园基本建设严重滞后,教育教学、实习实训设施设备严重不足,致使学院发展错过了第一轮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相当一段时间处于发展低谷,在校生总人数在两三千之间徘徊。

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学院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蛰伏了太久的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终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在黔南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院上下谋划未来、狠抓发展热情高涨,释放和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特别是2015 年后,学院党政班子团结一心,紧紧围绕基本建设、内涵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制定了“2348”工作目标,边工作,边完善思路,边解决重大问题。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当成学院最大的软实力。

为此,学院制定了教师“四好”标准和学生“四好”标准,规范师生行为。让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上墙体、进教室、走宿舍、现食堂,让学生抬头可见,低头可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练就品质。

为让校园文化落地生根,学院积极支持学生会成立了近30 个社团,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志愿者到乡镇、社区、敬老院等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才情,强化学生社会责任。

近年来,有200 余名师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一、二、三等奖100 多项。在黔南州建州60 周年成就展现场,代表黔南州赴京参加都匀毛尖茶艺展演的学生精湛的茶艺表演,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在2018 第七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中,学院健美操队一举荣获普通院校组(含本科、高职)4 个特等奖、1 个一等奖和1 个二等奖。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办学精神,为黔南州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航道。(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立足实际 服务黔南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衔接,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模式。围绕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育培养,进一步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目的指向简单而明确:为黔南解决本地孩子就业问题,为黔南地方经济服务。

特别是2016 年以来,学院以贯彻落实创新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启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硕果累累,至今共有26 个项目获省级立项:其中,重点专业群1 个,骨干专业5 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 门,优秀教学团队2 个,职教名师5 名,开放实训基地2 个,协同创新中心2 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 个,现代学徒制试点1 个,优质高职院校1 个。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近3 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平均为96.43%。

为了走好“授业之路”,学院制定了“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战略计划。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战略行动,新设立了互联网营销学院、都匀毛尖茶学院,初步建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茶旅一体化专业群和大数据与电子商务专业群。同时,加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将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作为骨干专业打造,形成3 个重点专业群。将茶旅一体化专业、互联网营销专业打造成为学院特色专业。将互联网营销专业建成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成现代学徒制试点,将茶旅一体化专业建成都匀毛尖茶文化传播实训基地。随着一个个紧贴时代的专业和基地落地,学院基础建设的一步步完善,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短短几年之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学院,环境优雅、活力四射、师资雄厚、专业时尚、就业优质等美好词汇,已成为主流印象。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饶辉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学院党委将一如既往,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以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向着最美职院梦携手迈进。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实训
春日花田映红颜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山水黔南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