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人的家谱也太长了吧

2019-11-22张佳萌

意林彩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林觉民族谱陈氏

张佳萌

对于80后、90后来说,家谱似乎已经是个陌生又遥远的词,但在老辈人的生活里,它却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而说到家谱,不得不提一下福建人的家谱,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长了……

Part.1独属于福建人的吹牛资本

拥有超长家谱的第一大优势,自然就是“凹造型”。

作为福建八大姓氏之一的“林”姓,人才辈出。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民国“女神”林徽因就根系福建闽侯林氏,而她的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年间的进士,身列翰林之选,父亲林长民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堂叔林觉民在辛亥革命中英年早逝,写下《与妻书》,林长民堂弟林尹民,与林文、林觉民同年为革命献身,并称黄花岗“三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福建陈氏现代最具影响的家族——福州胪峰陈氏,“一朝二部长”:海军部长陈绍宽、教育部长陈可忠;“二代两将军”:海军上将陈绍宽等;“三世双院士”,最著名的是“陈氏定理”陈景润。而长乐陈氏则还有现代著名导演陈凯歌。

Part.2一本家谱,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家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一本没有断档、记录详细的家谱,内容上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最基本的自然是“姓甚、名谁、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幾头牛”。除此之外,则有全族坟墓和祠庙等的方位、数量、管理使用办法、族训、撰写家谱的原因,以及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比较详细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光宗耀祖的著名人物。

有家谱的人家,取名也不能随随便便。

对于很多福建人来说,他们需要论名字排辈分,同一辈的人,姓名的第二个字需要用统一规定的字起头,后面的字才能自己发挥,同族之人,即使素未谋面,只要互通姓名,便可以通过名字中间的排谱字相认是否同宗,并确定彼此的辈分高下。

Part.3为什么福建人能保存这么完整的族谱

《文史通义》中有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但福建历史上算是“文明开化较晚”的地方,为什么现在反而成了族谱最厚、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这还得追溯到历史上的“移民入闽”。

南朝开始第一次入闽大移民。宋、齐、梁、陈四朝更替间,不断有汉人迁入福建。隋唐两朝,朝廷开始重视东南沿海,进行有计划的移民开发。等到宋元时期,因为海上贸易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做生意而选择留在福建。

作为外来人口,想要在当地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宗族势力,修撰族谱则是一种拉拢族人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因为新迁入的基本都是曾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人,修族谱也算是保留了原有的习惯。

因为福建人对家谱格外重视,差不多每三十年甚至更短就要翻印一次,比如闽北浦城的季氏、李氏、房氏家族,均规定族谱三十年一修,“一世不修谱为不孝”。这还“触发了隐藏技能”——无心插柳柳成荫,让福建宁化木活字印刷技艺得以在这里流传下来,主要就用于印制宗祠族谱。

翻开厚厚的家谱,字里行间都是血脉传承的力量,一本家谱,一部家史,千百年的荣耀沧桑皆汇聚于此。

猜你喜欢

林觉民族谱陈氏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义宁陈氏家风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高级谱牒师书写家族血脉故事
陈远
林挺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陈氏兄弟
佳士得9月拍卖徕卡“族谱树”
吴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