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11-22王宇航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文情感

王宇航

语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情感教育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在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一味地讲授或让学生练习,为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学习成绩反而不理想,这种教学模式使语文教育的作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入一个重要元素――情感教育,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一、拉近师生距离,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纽带,情感共鸣是发展亲密无间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亲近和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充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积极发挥情感吸引力,产生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如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干巴巴地讲解,缺乏情感交流,那么这堂课肯定是枯燥无味的。反之,老师对学生充满关心、关爱,课堂上进行的充满激情的讲解,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身语言体态赋予课堂教学内容以情感色彩,教师对学生投以慈爱的目光以及富有激情的手势等,则更容易产生师生间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使学生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导入环节中渗透情感教育

导入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良好的导入是教学制胜的法宝。精彩的导入环节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结合自身所积累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真正实现与作者共鸣。在导入环节中渗透情感教育,便于教师将真实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故事导入、朗读导入等是情感导入的主要方式。至于选择哪种导入方式,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来选取合适的导入方法。

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1944年2月2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钟老夫人不幸去世。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都写了挽联,其中党中央写的挽联是:“八路公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上联歌颂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下联是对钟老夫人勤劳一生的崇高评价,也表明伟大的共产党与亿万人民的母亲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在这次公祭之前,朱德同志已经深情地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感人肺腑的叙事散文。教师以沉痛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悼念的口气叙述,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对“我的母亲”的深切怀念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朗读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打造全面、合理的情感教育体系。在语文学习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能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世界中,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别是富有激情的朗读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如果学生只是朗读一遍,是难以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分角色朗读、分性别朗读等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避免学生觉得反复朗读较为枯燥无味。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运用背景式朗读法,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着旋律来朗读,丰富学生的朗读情感。

如《祖父的园子》的基调是欢快喜悦的,《慈母情深》的基调是深沉、辛酸的,《桥》的基调是激昂的。同一篇课文,不同部分、不同句子的语调也不同。一篇小说为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征,在朗读的过程中渗透着情感,还能大大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要准确认识语文这门学科,挖掘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情感教育,利用文学情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会到文章中的情感。

四、剖析课文中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载体是教材,被选入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文章有着真挚的情感、嚴谨的结构,因此,教师要在剖析课文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每篇课文本身隐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剖析课文中的字词句,感受每篇课文背后的魅力,掌握语文教学的真谛。情感教育既优化了教学效果,又便于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感情,让学生深入文章,把握作者的主要思想感情。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一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行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情感教育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掌握生字、词语,而是要深入到作品中,感受其中所蕴藏的情感,与作者实现共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方法恰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状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描述艺术美的审美心理活动:当美激动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到胸际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颤动,一种饱满,心脏的一种翼动,全身的一种摇撼,眼睛的 一种湿润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种不可名状的征兆。这种境界,正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所企盼、追求的。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文情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