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问题出现的原因

2019-11-22张竞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差异教材

张竞

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本好的对外汉语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词汇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往往又是最复杂,问题出现最多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文注释的研究,分析其英译出现的问题,加以归类,并逐一指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文化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想要了解中国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随之带来了汉语热的逐步升温。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汉语已成为主流外语,在日本仅次于英语而在美国仅次于西班牙语。此外,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开办了孔子学院,同时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数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一切都使得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众所周知,对任何一门语言教学来说,词汇教学都是重中之重,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对汉语生词进行解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大量的实例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国内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尤其是供在入门和初级阶段作课堂教学之用的汉语教科书,其课文首次出现的词语通常在生词表中附有英文释义或对应的英文词语。采用英文对汉语生词进行标注的原因在于英语是当今世界6000多种语言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同时英语的全球化趋势也使之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据联合国世界主要语种、分布与应用力调查资料报道,英语位于新的世界十大语言排行之首。而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门第二语言的教学,同时它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势必需要一种语言搭起汉语和学生本国语言之间的桥梁。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将毫无疑问的成为最佳的中介语。因此在外汉语教材中,大多数都使用“英文注释”,“英注”不但能够方便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汉语,对于那些母语不是英语的留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把英语当做第一外语,因此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看懂“英注”。可以这样说,英语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学习汉语的桥梁和媒介。

尽管如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许多留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并且也掌握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却不能准确理解汉语词汇表达的含义,更加不能运用所学内容顺畅自如地交流,甚至还会出现交际双方都不知所云甚至是闹出笑话的情况。这样就使得许多外国学生逐渐丧失了学好汉语的信心,埋怨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一门语言。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与留学生的接触不难发现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往往出现在教材生词的英文注释上。从编者的主观愿望来看,给汉语生词配上英文注释,是为了在汉语和学习者的母语之间搭建上一座桥梁,减少学习者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汉语。事实上,对于生词表的翻译,就其功能来说,除了“译”的部分,“释”的过程也是不可缺少的,而“释”这个环节正说明了汉语教材中生词表的释义不同于工具书的译项罗列,而应该从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出发发挥其功能作用,让汉语初学者不但能够通过英文注释准确地了解所学汉语生词字面的含义,而且还要掌握其深层含义和用法。但是由于汉英词语之间错综复杂的语义关系,因对汉语生词语英译不慎而出现“语际负迁移”的事例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屡见不鲜。此外,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大相径庭,文化方面的差异也会使这些翻译或注释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准确地表达汉语生词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出现“文化负迁移”。这样的英文注释非但起不到桥梁的沟通作用,反而会给学习带来困难,致使学习者误解词义,误用词语,进而影响到整个汉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教材生词的英文释义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对汉语初学者的词汇学习产生误导,引发偏误,严重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提高教材生词英译的质量,把教材生词英译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减少到最小程度,尽量避免因教材生词英译不准确和处理不当给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带来干扰,我们有必要先探讨分析一下教材生词英文译释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教材生词的选编与翻译脱节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无论从结构上看还是从意义上看都不会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教材编写人员在对生词语进行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汉语词语的意义和结构还要考虑怎样切分才能准确地翻译成英文。教材英译人员在翻译生词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语境,尽可能提供在形式和意义上与汉语生词语对应的英文译释。换句话说,教材生词语的选编和翻译都要注意到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词语在結构和意义上的不对等性,必要时需要进行调整,以保证二者在形式和意义上尽可能地对等。但是从教材生词的英文译释来看,生词语的选编与翻译似乎是脱节的,编者只管选编教材生词,不管如何译;译者只管就词译词,不管词的组合,即使碰到无法用英文翻译的词语也会生搬硬套,译完了之,因而导致生词语的英文注释发生偏差、甚至错误,对学习者产生误导,因而,教材生词语的选编与翻译脱节可以看作是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如果编者和译者能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对那些与英语不对应的词语进行适当调整,或者是做出些必要的解释,以上出现的脱节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译者忽视了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重要性

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学者领悟汉语生词时最重要的参考,起到桥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通过英文的译释帮助以英文为母语或第一外语的留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恰当地运用词语,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因此,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的要求要比一般工具书的生词翻译要高,为了达到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词义的目的,就必须准确充分地传递其意义;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要达到指导学习者恰当运用词语的目的,就必须提供其用法说明。然而,现行绝大多数教材的生词语英译处理得比较简单,一般只是对词语的概念意义进行解释,忽略了其它意义和用法的说明,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学习者正确地理解词义和恰当地运用词语。由此看来,译者对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目的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它的双重作用:帮助理解;指导运用。

译者忽视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非对等性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Nida)把翻译定义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1)。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的翻译来说,它既具有一般翻译的共性,即,把汉语生词所蕴含的意思用英语表达出来,传递给教材使用者;同时,它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它不同于一般的词典对生词的注释,它不仅是“注”的过程,更要达到“释”的目的,它是学习者对比转换汉英词语语义和用法的基础。因而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应该体现其多维信息,在传递语义信息的同时,还需要对该词语的语法、语用、感情色彩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主要采用了对译的方式,一般仅限于对概念义的解释,很少涉及其附属含义及用法说明。众所周知,汉英两种语言的词语之间,除了少数专有名词和单义的术语之外,基本不存在简单的对等关系,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交叉关系。有时即使是语义对等,在使用方法、感情色彩、习惯搭配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材生词语的英文译释采用现有的处理模式很难做到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汉语生词语的信息。无论是“一对一”、“一对多”或者是“多对一”的对译方式都很容易在学习者心目中形成汉英词语之间存在对等关系的错误认识,导致词义的理解出现问题,进而在使用时发生偏误。

译者忽视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由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汉英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些差异在汉英两种词汇上的表现尤其明显。同一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的文化中可以含有不同的价值,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同一种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褒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则为贬义。或者在一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毫无文化内涵。就拿动物中的“狗”(dog)和“龙”(dragon)来说,“dog”在英国人心目中是人类的伙伴,是最忠实的朋友,所以“dog”出现在英文词汇中都带有褒义的色彩,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top dog”(优胜者)等等。而在中国文化中,与“狗”相关的词汇绝大多数带有贬义色彩,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奴才”等等。与之恰恰相反的是“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圣的高贵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自诩为“龙的传人”,而“龙”在英文中的对应词“dragon”的形象却截然不同,它是恶势力的代表,是邪恶的象征。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译者在对此类带有文化色彩的汉语生词加以英文注释时只对词的本意加以解释,不是针对其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注解,导致外国学生无法理解其真实含义而在运用中出现文化上的误解和冲突。综上所述,由于认识角度的差异,这些动物词汇虽然指示意义相同,然而联想、比喻意义并不相同,因而这些词汇的文化负载意义就产生了空缺。因此在对这类中文词汇进行英文注释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其含义,尽量用留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和措辞来进行注解,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语际负迁移。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的英文译释基本上限于对其概念意义的解释,忽略了对其附属义、语法特征和语用特征的进一步探究。同时,就教材生词的概念意义的英文译释而言,不但存在译释方式不妥的问题,而且译释的准确性也欠佳。这无疑会影响汉语初学者准确完整地理解词义,正确得体地使用词语。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教材生词的选编与翻译脱节、译者忽視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的重要性、译者忽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非对等性、译者忽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等是导致教材生词语英文译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见,如果教材生词语的编者和译者能够密切配合,及时沟通,通力合作,如果译者能深刻认识到生词的英文译释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重要性,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非对等性以及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问题则会大大减少,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注释:

谭栽喜编译:《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第10页。

参考文献:

[1]包惠南 200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陈昌来 2005《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陈忠诚 2006《词语翻译趣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符淮青 2004《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卜佳晖 2004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处理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期。

[6]柴辉 2006 大学英语学习中优化词汇理论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第10期。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文化差异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