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空间更新原理与展陈设计空间布局方法探析
2019-11-22朱海
摘要: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十分重要,作为永久性的展陈场所,博物馆展陈设计与展会存在一定差别,但也无法始终保持一成不变的展陈方式,需要依循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周期性地更新展陈空间,以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因此,本文结合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博物馆空间更新原理,并就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更新原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方法
从视觉动力理论来看,事物自身结构所存在的某种秩序可使观者在视觉活动中感受动力。可见,视觉形式动力并非事物自身所存在的物理层面上的力,而是经主观情感组织而生发的视觉层面上的力。对于博物馆展陈设计而言,需要依循建筑空间视觉特征探索文物展品的多元陈列组合,通过空间更新充分发挥视觉形态优勢。当然,空间更新既要尊重博物馆过往的历史痕迹,又要全面展望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借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基点,不断进行展陈空间的布局优化,使之始终处于“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之中。
一、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展陈设计理念僵化
对于不同博物馆而言,在展陈设计中需要展现不同特色的主题。但受传统展陈设计及空间布局理念的影响,国内博物馆在展陈结构及空间布局结构中仍沿袭的是传统展陈模式,僵化的设计理念导致展陈模式过于简单,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以鸦片战争博物馆为例,其作为国内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旨在传播我国社会历史文化,使人们在参观中充分感知和理解历史,并最终实现历史文化的更好传承。但受到传统展陈设计理念的营销,观众只能观其展品而无法深度挖掘与分析其背后的事件,博物馆中充斥着的文物及其历史介绍,与搜索引擎查询的画面别无二致,观众根本无需深入博物馆中了解社会历史,因而难免对其产生失望情绪。
(二)展示方式过于单一
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中传统展示方式也亟待改进。当前,博物馆展陈设计仍沿袭的是传统橱窗式、单体陈列或静态陈列展示方式,如此单一的展陈方式更适合专业学者的参观,而对于非专业的观众而言,并使容易接受。例如,鸦片战争博物馆采用的是传统静态展览模式,展陈方式的单一化使观者极易产生审美疲劳,无法充分激发其参与性及体验感。不仅如此,观众隔着玻璃柜参观文物展品,因而难免与之产生距离感,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公众可利用多重传播途径获取展品信息,而博物馆中关于文物干巴巴的介绍会使观众对于博物馆的兴趣日渐缺失,这不利于博物馆的长远发展。
(三)空间布局不甚合理
对于博物馆展陈设计而言,其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参观次序,并影响着观众的生理及心理感受。从当前博物馆展陈设计现状来看,必须充分考虑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及布局对于整个展陈设计的影响,避免展品背后的人、物、事件等遭致过分神化。例如,鸦片战争博物馆在文物展陈中受到传统理想观念的影响,仍采用的是传统文物介绍方式进行说教,这难以避免地神化了部分人物及事件,观者只能被动接受展品观点及其内容,无法传达自身意见与建议,更难以通过文物展陈获得启发。面对诸多此类的问题,若博物馆不注重依循自身展陈特点更新空间布局方式,将很难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也将极大地阻碍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1]。
二、博物馆空间更新原理分析
从博物馆展陈空间构成要素来看,空间更新应遵循秩序性、适度性、开放性、自由性、运动性、间断性、故事性等基本原理,确保博物馆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
(一)秩序性
在空间布局更新中,秩序性显得尤为关键,空间秩序直接决定了不同功能元素间的组合搭配,而博物馆展陈主题的叙事结构也会受到秩序的影响。作为博物馆空间更新的主要区域之一,室内展示区域需对展线加以规划并添加新展区,而在新旧展区关系的平衡中需要对博物馆整体功能空间序列加以设计。此外,博物馆空间视觉形态也属于展陈的组成部分,因而要确保视觉形式的秩序性,依循视觉动力理论平衡好“图”与“底”的关系,并对展陈方式进行相应改变。
(二)适度性
在博物馆空间更新中要充分考虑参观者的环境行为心理,避免空间布局过于复杂或过分单一。若复杂程度过高,则会导致人们参观困难,影响展陈效果;而若空间布局过于单一,观众能够一目了然,就会失却继续参观的热情。总体而言,博物馆空间布局应富有变化,但这种变化应适度,一方面使观众保持参观兴趣,另一方面不会有单调感,如此方可达到展陈空间布局之效。
(三)开放性
博物馆空间布局是否要局限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博物馆而言,内外空间应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因此,空间更新时应依循开放性原理,在室内布局中引入外部环境。如苏州博物馆将内外空间相结合,观众在参观室内展品中可顺便欣赏室外景色,极大地缓冲了视觉,给人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之感[2]。
(四)自由性
博物馆空间布局需要给观众一个设计好的路线,以便观众系统、全面地参观整个展陈空间。而事实却是,并非所有观众都会依循所设定好的布局进行参观,特别是随着观众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其参观路线更具自由性。因此,在博物馆空间更新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征,转变一成不变的布局、固定的线路,以免观众生发厌烦情绪。
(五)运动性
在博物馆中,文物及展品通常是静止的,但一成不变的静止展示会使观众倍感乏味。因此,空间更新时可通过现场表演、科学实验、机器运转、车、船活动展览、虚拟现实技术等,赋予展品一定的运动属性,以深化观众的体验感。当然,展陈空间布局中要依循文物展品的特点,把握好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以防给人以杂乱无序之感。
(六)间断性
观众在博物馆空间中流动、参观各类文物的过程中,需要接收庞大的信息和内容。随着参观文物的增多,该信息量也持续上升。无论哪种观众,由于其接收信息量有限,因而在空间更新中要充分考虑间断性,该间断性既体现在文物展品之间,也反映在各展陈空间之间,通过间断便于观众自行调节,以充沛的信息接收状态持续参观和学习。
(八)故事性
在博物馆空间更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叙事性要求,这不仅是文物展品的硬性需求,也是观众的参观体验要求,更是博物馆彰显教育价值的核心所在。叙事并非简单地通过故事结构以特定的语言加以表述,叙事需要借助于空间独特的形式语言,如时间、事件、功能、形式等,展开“故事”表述,使观众游走于空间之中,感受不同空间形态及内容所带来的丰富体验[3]。
三、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方法分析
(一)基于展陈内容的空间限定方法
在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中,不同的展陈内容及主题对于展陈设计的要求不尽相同,根据形式服务于内容的要求,展陈设计空间布局必须立足于展陈内容,采用空间限定方法,提炼和组织与主题及内容相符的元素符号,如可通过在大花板、地面上设计不同的造型色彩,调整隔断高低、大小,调节墙面符号位置等多重方法,对空间进行规划组织,呈现出与展陈内容、文物展品历史文化相适应的空间氛围和环境,最大程度上烘托和展现文物展品的内涵与特质。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西区是多数文物展品的展陈场所,这里依循展品内容及主题布设了一个宋代书斋场景图,同时采用了众多工艺品及家具文物的仿制品,西区主展厅还设置了别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荷花池图,水幕墙依循空气自然分解水分子的原理,巧妙打造了室内瀑布,既赋予空间动感,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4]。
(二)注重展陈变化的空间形式设计
博物馆空间布局中,要依循观众的动态行为轨迹及人群的数量分布特征,明晰空间平面划分的重点与主次,以此形式多元而统一的空间形式,避免空间设计过分平均化、单一化,打造极富变化的灵活展陈结构与展线构成。例如,基于革命史实的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每个主题展厅均科学划分了主、次展位,合理设置了视觉中心,在空间形式设计中追求大空间、大体量,爆炸的主题墙面、残缺的造型墙面有效将革命斗争的情绪概念转换为视觉语言,营造了气势宏大的整体氛围效果,将观众迅速拉入波澜壮阔的战争氛围中,如此极富变化和灵动的展陈方式,避免空间形式陷入单一和呆板,既打造了极具艺术感的展陈结构,又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增强主观体验的空间占领手法
在博物馆总体展线的布局中,既要强调文物展品的分门别类,又要关注展陈排列的布设有序,还要确保观众随着文物的历史进程层层深入,强化观者的主观体验感。具体而言,博物馆展厅空间布局应布设大量占据空间的展示项目,如情景重现等,以强化观者的真实体验,激发其求知欲,引导其深入了解文物展品。以苏州博物馆“吴塔国宝”展厅为例,其所展陈的是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瑞光寺塔等所发掘的珍贵佛教文物,在展厅中心处以空间呈现了虎丘塔出土的秘色瓷莲花碗、瑞光塔里的“真珠舍利宝幢”、绘有四大天王的内木函图等展品,这几件文物属于国宝级文物,因而以空间占领手法布设在展厅中心位置,以突显其圣洁高贵的地位[5]。
(四)基于观者需求的空间路线设计
博物馆空间路线设计是展陈空间布局的重要任务之一。通常而言,博物馆展陈路线的设计需要依循观众的阅读方式及顺序自左向右的设置阅读顺序,从进入博物馆起,从左手边依次向右布局、排列文物展品。随着观众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博物馆展陈路线设计也应充分考虑观众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学习型、科研型、休闲观光型观众类型及其参观质量、停留时间等,设计单线式、复线式、开放式等多元化路线,以吸引观众更多停留和驻足。不仅如此,空间路线设计强调“节奏感”,即做到张弛有度、松紧适度,正如绘画中所描绘的那般:“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对于博物馆空间线路设计而言,其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决不能见缝插针,安排得满满当当,而应借助于松紧适度的空间布局,彰显文物展品的艺术美感,提升观者的体验感,同时科学预留“空闲”区域,依循文物组织形式、展厅空间的大小等,设计可供观众休息、放松的空间,为其带来极具人性化的参观体验。
(五)面向群体空间的叙事空间设计
对于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而言,依循展陈内容将时间元素纳入空间布局中十分有必要,也是实现叙事空间设计的可行方法。叙事空间,无论在内容叙述、空间形式,还是表现方式上均具有其独特性,因而设计过程中需要依循历史的发展顺序进行设计,同时要设置过渡元素,以保障空间顺序的连贯性、整体性。例如,辛亥革命博物馆立足于学习型观众需求,依循历史发展顺序布设展厅,根据展陈大纲进行单线式动线布局,如一层展区从晚清历史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始,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大清帝国沉沦和救国之路的探索,最后逐步讲述到辛亥革命主题内容,整体展线布局明晰,与展览主题、基调统一,也满足了观众的学习需求[6]。
四、结语
一言以蔽之,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现地,博物馆乃人类文明轨迹的定位点,承担着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的重大职责与使命。为了充分发挥文物展品的价值,博物馆要结合当前空间布局中存在的弊端,秉持空间更新原理,在展陈设计空间布局中融入现代化設计元素及技术手段,通过基于展陈内容的空间限定方法,注重展陈变化的空间形式设计,增强主观体验的空间占领手法,基于观者需求的空间路线设计,面向群体空间的叙事空间设计等多种空间布局方法,促进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创新,使博物馆发展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纪元。
参考文献:
[1]张贝贝.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布局的技巧方法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18 (07):235-236.
[2]吴伟宁.关于博物馆展陈设计特点及空间布局的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 (07):228-230.
[3]马皞箐.基于空间句法的苏州传统民居改建博物馆空间逻辑转换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
[4]李鹏南,吴文洁.博采众长——当代博物馆空间更新原理与展陈方法初探[J].中国会展,2016 (19):68-70.
[5]陈倩.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的方法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6]姜江.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作者简介:朱海(1986.04)男,辽宁省大连,单位: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汉墓博物馆),现职称馆员,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及文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