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2019-11-22方树桐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22期
关键词:质量通病装配式建筑防治措施

方树桐

摘    要:装配式建筑指的是将建筑工程项目中部分施工环节转化为预制部件,并将预制部件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及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不仅能够实现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还能够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提升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切实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作出以下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引言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施工方法相比较而言,劳动强度更低、施工效率更高,我国已经颁布正式文件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是必须承认,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较而言,其施工技术水平尚未成熟、还没有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1]。我国在传统建筑施工工艺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施工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但是这些经验无法全部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当中来,因此有必要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开展研究,通过总结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不断的提升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

2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特点以及基本要求

首先,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效率的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多个环节的同步发展。预制部件的生产是在特殊的封闭式的生产环节中进行的,这就意味预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诸如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预制部件生产完毕后即可运至施工现场采取装配式工法的形式完成建筑工程的组装工作,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化水平,还大幅度地实现了人力资源成本的压缩。其次,从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质量的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摆脱了过去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部分环节通过机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的形式呈现出来,降低了转包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依靠人的工作经验来评估质量,使得漏水等质量通病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而装配式建筑通过机械化生产的形式,准确地控制砂石料的配和比等,降低了漏水等质量通病的发生概率。最后,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角度来看,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装配式建筑缺乏个性化的元素,因为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于大量重复建造的标准单元,再加上标准化的预制部件,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

3  装配式建筑优势

3.1  建筑资源节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的能耗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开展建筑施工的时候,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这与国家提出的建筑节能要求不符,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费。目前,在开展施工的时候,使用的原材料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比如:矿石、水泥等,且对于拆除的建筑无法再循环利用。但是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方式是通过对结构的合理设计,使原材料的用量大大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损耗。在拆除建筑单体之后,能够重新利用起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使用,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2  缩短工期

预制外墙板和预制建筑物中使用的其他部件将保留,并用于其他要安装的部件。在结构加盖后,建筑物可以封闭和封闭,相比较传统的保护支架,大大减少工作时间。另外,因公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能够有效减少车间使用量。所有车间工序均有序,可快速进行装配、密封、保护、保温和涂装。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施工的扩展大大缩短了部件预制的施工时间。

3.3  降低工程费用

由于预制建筑的构件在工厂中集中生产,因此在提高员工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安排,使劳动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且,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生产效率也在逐步提高。另外,预制建筑的标准化预制也将严格控制所用材料的数量,避免材料损失,并可降低相关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在预制建筑的装配和施工阶段,所需的安装工人数量不需要太多,施工期也很短。

4  装配式建筑质量通病

4.1  组件设计、生产阶段存在的问题

标准化设计是装配建筑业最基本的要求。从行业现状来看,生产和设计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缺乏详细而明确的零部件设计、生产和质量验收标准。实现规则。因此,零件的质量和标准并没有得到保证。通过调查发现,在零件的设计和生产阶段经常出现以下质量问题:相邻零件之间的钢筋设计不合理,导致安装不准确;构件预留孔的尺寸、数量、位置不合理,导致浇注时混凝土外移;生产线上模板间隙不到位,成型前混凝土与混凝土的比例不合理。在零件成形前,没有有效的质量检验工具。板筋质量差、板缝质量差、混凝土振动不合理等问题难以检测。工厂生产的零件尺寸不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或者拆装不合理。

4.2  组件运输阶段存在的问题

构件前运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运输方式。由于预构件的整体厚度不高,跨度较大,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路面不平,容易造成构件之间的碰撞,造成构件或构件部件的裂纹。配件脱落,或在运输中支架不牢固,造成施工部件变形,给施工带来不便。

4.3  预制构件成品保护的问题

建筑结构件制作完成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由于保护不利对构件造成损伤。主要原因是疏于管理,施工现场未安排专业人员对预制结构件进行看管。现阶段预制结构件都是在专门的生产车间进行批量生产,大量的结构件堆放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使用,导致出现钢筋腐蚀等问题,对结构件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5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措施

5.1  规范设计标准

在装配体系结构中,模块化和标记是关键。建筑的相关部门有不同类型的构件和相关标准,以加强装配体系结构的质量为目标和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元器件的设计工作,加强与设计元器件和生产元器件的质量验收工作。此外,需要强调主要部门之间的沟通,特别是采购和质量控制,以确保能够购买到质量差、价格高的产品。

5.2  完善质量检验体系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质量检验体系还很不完善,很多时候在针对装配式建筑进行验收时,都是基于传统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检验体系来执行,这中间会存在很多不协调的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对质量检验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5.3  构建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机制

对装配式建筑质量产生影响的环节有很多,如设计环节、构件的生产制作环节、现场装配环节等。一旦装配式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就很难追究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机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如果建筑出现问题,基于该追溯机制可以快速定位出现问题的环节以及对应的责任人。通过完善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加强相关责任人的质量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往往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频发,难以满足建筑业综合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装配施工质量问题的研究,并根据相关研究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确保装配式建筑能够满足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蒋佳磊.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49.

[2] 施文龙.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3):104.

[3] 田芳.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居舍,2019(2):136~137.

猜你喜欢

质量通病装配式建筑防治措施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分析
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思考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