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边塞诗与菊花

2019-11-22陈文龙

看历史 2019年10期
关键词:菊花黑龙江公园

陈文龙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一般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中国边塞诗起源于先秦,兴盛在唐代,到了清初,遣戍东北边疆的流人中不乏文人墨客,他们在边疆寒漠、漫天冰雪的氛围下,感概地域的广袤寂寥,哀叹自身的悲惨命运,用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苍凉和苦闷。这些边塞诗歌既有壮志凌云的豪放,又有安适恬淡的低语,正如我国流人文化大家李兴盛所言:“盛唐边塞诗有如战场上进军的号角,龙江边塞诗则如戍楼里凄咽的笳声。”

清初宁古塔流人吴兆骞(今黑龙江海林)有诗云:“八月龙沙雪花起”“龙沙不见戍归期”“龙沙冰雪乱清秋”。这里的“龙沙“泛指东北地区,后来逐渐指黑龙江地区。

据统计,从清初至清末,大约有3万余人流放东北地区。他们当中有朝廷高官,如军机大臣英和、天津知府张光藻、御史图逸叟、讷尔朴等。他们中更不乏吟诗作赋之文人学者,如吴兆骞、方拱乾父子、方登峄祖孙三人等等。

花期有约,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有借花咏叹的情结,流放塞外的文人们,身在苦寒僻壤,在极度缺乏植物花卉的环境下,依然传承借花言情的传统。他们吟唱的花卉,有芍药、草芙蓉、玫瑰、野菊花、牵牛、江西腊、莲花、达子香、野梅、野杏等。在龙江边塞诗中,菊花往往成为诗人们喜爱的歌咏对象。在他们心中,处于边塞苦寒环境中的这些花,便是真正的“国花”罢。

边塞诗中的菊花情怀

清代安徽桐城方氏五代人,以文字得祸,殃及子孙,先后两次遭戍东北之祸。方拱乾到达宁古塔后,官府授田以耕。方拱乾用“荒边老死不识梅,何处梅花香屋里”来咏叹黑龙江地区地寒花果绝稀的荒凉。参加农事劳作后,他了解到东北黑土地的特性,又移郊外野花植窗前或花盆中,作《移得野芍药花开盈砌》其二:“宜晴麦秀好锄田,芍药新移带雨妍,半霁半阴人意惬,黄梅翻作养花天。”郊外移来的野花盛开了,“举酒酌花花欲舞,客自何来作花主。”

用野花插瓶,有《摘花入瓶》诗云:“瓶花已狼藉,出必带花还。枝头留绿雨,几上过青山。”甚至自家种的菜花亦入瓶作拱。

方登峄东邻图逸叟,康熙时官御史,因遭时忌被流放齐齐哈尔。图逸叟窗下积土作假山,层层种花,当中有野菊花,方登峄《向图逸叟乞野菊作瓶拱》一诗中写道:“胆瓶注水待秋花,步进东邻御史家。”

南山集案后,方式济随父方登峄流徙卜魁,在戍所艰苦的生活下,父子“昔比黄花笑易安,今歌白芝一生酸”,表达了流戍期间的生活状态及精神世界。方登峄父子在自己家的小菜园里种花兼种菜。由于缺医少药,还种植了大烟花。父子诗作中,也有出城观花移花等情景。方式济秋天去搜集花种,方登峄为此写下一首《儿济收花种》:“寒花不待霜,花落种已实。人言霜后收,寒凝厚厥质。”方式济采集了一种类似菊花种植,并作《草芙蓉》(草花似菊,从土俗名):“释草荒径漏,寒篱认菊黄,浮名托江国,谁与惜孤芳?”

无独有偶,清朝中期的英和到了齐齐哈尔,亦种菜、植蘑菇,生趣盎然。他曾写过一首《玫瑰花》:“平时不喜玫瑰花,色妖香烈无足多。一自遣戍老龙沙,偶见花枝无不夸。”

菊花淡瘦雪花肥

我国菊花种植历史悠久而区域广泛,早在《山海经》中即有“女儿之山,其草多菊”的记载。从周朝的野生菊花,到秦汉初兴,魏晋繁盛,唐朝普种,宋朝栽培菊花更盛,直至明清延续,民国菊花品种多失散。新中国成立后,菊花历经曲折而日益发展壮大。

现如今从椰风海南到白雪皑皑的黑龙江,从东海之滨至帕米尔高原皆有菊花。菊花品种繁多,南北朝人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栽种在庭院中供观赏的,叫真菊;一类在山野生长的,叫野菊,别名叫苦薏。明朝的北京菊花种数极繁,有近四百种,无外乎有黄白紫红四色,其它颜色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菊花秋耀金华,虽经霜犹茂,以喻人之晚年节操清亮,花之隐逸者也。明末清初遣戍边疆之人,更加喜爱菊花清雅,洁身自爱。

我国大陆进入秋季以后,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渐渐南移,北边西伯利亚又吹来一股冷空气,两股空气尚处于较温和的对流,从而形成温度低、风速小、晴天多空气透明度高的特殊天气。这样,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出现了秋高气爽,清风徐徐来,又见菊花黄的迷人景色,而龙沙七月飞霜八月雪,露才凝作霜,霜即变为雪,菊花的绽放有别中原江南地区,那正是万花凋谢,菊花淡瘦雪花肥。

清初黑龙江地区的菊花品种极少,多是野菊花或类似菊花的植物。方登峄依韵赋之:“但说菊能开,秋绽枝头好,晨啖起对花坐,色带中原晓,溯根何处来?岁月味稽考。”方式济的《龙沙纪略》记有草芙蓉、万年菊、高丽菊,考证草芙蓉、高丽菊为两种菊花,并说龙沙地区的“菊亦畏霜。五月茁,枝瘦弱,八月移盆入室,临南窗下,十月花大如钱”。清中期英和的《卜魁纪略》记载:“蓝菊俗名江西腊,花多蓝紫色。花多夏开。地气寒,群卉至盛夏始荣,仲秋已凋。”

方登峄初到卜魁所作之诗,其内容多样,风格各异,其咏菊诗作甚多。陶渊明南山菊是一种坦然心态,方登峄种菊花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态,其《盆菊》写道:“瘦菊分邻圃,窗明影亦疏,南山何处见?漂泊命相于。”菊苞尽为风折,感惜成吟:“野菊宁关命?翻因愛惜摧。盆移烘日蕊,篱舞折风荄。”龙沙九月霜气漫天,万树流丹灿晚霞,其《送秋口号》描绘了塞外龙沙:“菊瘦虫悲雪渐稠,清天爽气惜难留。”

清中期西清所撰《黑龙江外纪》一书中也称,黑龙江种植的菊花是从内地购买的,也有引种西洋种菊花,可当年即枯委,否则有叶无花,虽历经二百多年的菊花种植,边陲地区还是缺乏菊花品种。民国初期,由于栽培菊花技术提高,齐齐哈尔等地花圃种植荷花,菊花。但是“菊花种类不及南地之多,亦畏霜,五月茁枝,八月移盆入室,秋未开,有白银针,金龙爪数种。”(民国《巴彦县志》)。“秋菊,夏菊皆供玩赏。又能野,一名“苦薏”野生,叶小而尖,花小而蕊多,天产之物不甚繁茂。”(民国《拜泉县志》)民国初年由旷仕槐(旷园)倡导成立的龙城诗社,其主要成员有魏毓兰、张朝墉、旷仕槐、胡溶光等。菊花,无意争奇斗艳,热烈而不放肆,开得飘逸,落得潇洒。胡溶光《残菊》:“西风阵阵乱吹寞,老圃阑珊雁阵横。每惜肃霜残荷盖,因怜冷露落菊英。”

高寒地区的菊花文化

我国汉代已有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晋代除了佩带茱萸,人们高兴之余也把菊花戴头上。到了唐宋这一风俗非常普遍,《梦粱录》一书记载南宋都城临安人在重阳节,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宋元以后,佩茱萸者渐少,人们从避邪消灾逐渐变成祈求长生与延寿。

塞外少茱萸,而插菊花,魏毓兰曾在一首《重九望江楼登高》诗中抒发了这种感情:“登高插菊正三秋,乘兴游来万虑休。”张光藻《北戌草》展示了一个与中原地区迥异不同的登高以畅怀的场景:“露寒渐听鹤鸣皋,结伴聊登九月高。塞北草枯嘶野马,江南稻熟走霜鳌。”

古代传说仙山有“菊泉”,能延年,喝后神清气爽。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唐宋盛极一时的登山、飲菊花酒,也影响了北方契丹人,一些附庸风雅的皇帝,重阳节也登高。辽圣宗三年九月初九,“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东北地区食用和药用菊花罕见,皆因高寒地带,菊花品种极少,塞外菊花移种室内,菊放甚小,方式济作诗“盆菊瘦亦花,尺径缀钱小。荒地苦栽培,强说颜色好。”“菊花淡瘦雪花肥,炉火中烘人四围。酸菜辣鱼烧白酒,边厨误我十年归。”魏毓兰的一首《龙塞咏菊.秋日偶成》诗中,写到了黑龙江地区菊黄傲立迎雪白,红红火锅端上来。龙江每于重阳见雪,意味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暖暖的火锅是寒冷地区人们御寒保暖的最佳选择。

而开埠晚于齐齐哈尔的哈尔滨在入秋以后,有饮食菊花火锅的习俗。这种菊花锅子,近似南方的什锦火锅。不同之处在红火炉边,摆放两碟白色蟹爪型菊花瓣,情调自然清新,餐桌散发着淡淡香气。人们嗅其香,赏其形,不宜吃。“菊花火锅”以其清新风味赢得当地人喜爱,一时之间风靡哈尔滨等地。

近代西式公园与赏菊

中国人极爱菊花,宋朝临安菊花有七八十种,且香而耐久,重阳节宫廷和官宦人家的花厅也摆放菊花。士庶之家,亦买一二株玩赏。从宋朝起民间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代皇家或者富贵人家的园林菊花展,一般民众无缘观赏。只有民国以后,有了近代西式公园栽培的菊花,民众才能在重阳节观赏规模较大的菊花展。

黑龙江地区栽培花卉晚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宋代今吉林松原地区,此地亦是清代流人遣戍往返必经之地。洪皓的《松漠纪闻》文中提到了宁江州(今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北)冬季的寒冷气候和桃李的栽培技术。清末宁古塔旗人刘成和善种植菊花,诸色俱备,至冬犹盛。民国初年龙江地区已经有了成熟的花卉栽培技术,为即将出现的近代西式公园栽培花卉积累了经验。

东北地区较早建设西式公园,与其特定的时代风云有关。上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各地军阀混战,而在日俄战争以后,沙俄和日本暂时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黑龙江地区相对较安宁,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部分知识分子官员逃避现实,归隐田园。一些地方要员又受“西风渐进”的影响,建设西方式公园,供人们娱乐消遣。

1907年黑龙江开辟龙沙公园,为西式花园。齐齐哈尔四面平沙,除了龙沙公园的望江楼,绝无登高胜地,诗云:“登高约上望江楼,天公有意忽飞雪。”龙沙公园种植花卉,魏毓兰说,江省种花多在古历四月,园花多开在七月。他的卜奎竹枝词二十首之一:“公园五日绿成丛,春色已多尚未红。忽听一声山芍药,路旁添个卖花翁。”另一个赏花地点是东湖别墅之农校花圃为东花园,园圃皆草花,五月始种,七月盛开。东湖别墅每年有菊出卖,魏毓兰必购置数盆,为书斋清供。其《龙江秋感》诗云:“才过重阳雪掩关,天寒醉觉酒肠孱,花分别墅霜千朵,雁叫孤城月一弯。”

1900年中东铁路开辟香坊公园。1925年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归隐,开始经营私家园林“遁园”,俗称马家花园,位于哈尔滨市郊。遁园一时间名流荟萃,诗词歌赋不绝,遁园24景之一“花墅”亦种植有菊花。香坊公园和遁园开辟了哈尔滨近代化赏花生活方式。时至今日,哈尔滨香坊公园、齐齐哈尔龙沙公园的菊花展在中国仍有盛名。

猜你喜欢

菊花黑龙江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菊花赞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在公园里玩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