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壮语“口/嘴”的隐喻看壮族的认知特征
2019-11-22熊奥奔
【摘 要】口/嘴是食物的进出口,也是说话的重要器官。口/嘴的张弛受意识的支配,因此口/嘴除了具有吃东西和说话这两种生理功能外,还可以用来充当评判是非、表情达意的工具。本文旨在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壮语中与口/嘴相关的语料,探索壮族人民的思维活动特点。
【关键词】壮语;pa?k?;口/嘴;隐喻;认知
【作 者】熊奥奔,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H21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9)04-0152-007
引 言
口/嘴位于面部的正下方,是脸部运动范围最大、最富有表情变化的部位。人可以用嘴巴来进食,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还可以用嘴巴来说话,传递信息。而嘴巴的这些行为都受控于我们的大脑,研究嘴的这些行为动作,目的在于透过这些行为把握人的思维。《壮汉词汇》(1984年版)和《壮汉英词典》(2005年版)中关于pa?k?的词汇不在少数,① 是五官中词汇量最丰富的器官,可见pa?k?的使用率是极高的。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些词语看似是对pa?k?的简单描述,实则是通过这些简单的身体经验反映更为抽象的概念,比如思想、性格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就是认知语言学常说的隐喻。
pa?k?对应汉语的“口/嘴”,汉语中关于“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如吕传峰的《“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嘴”的词义演变;[1]史锡尧的《“口”、“嘴”语义语用分析》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嘴”和“口”的词义进行归类分析;[2]许颖欣的《汉语“口”的隐喻认知机制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口”的隐喻机制。[3]就壮语来说,对pa?k?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就更少了,尤其是词义研究方面。因此,本文将以笔者的母语马山壮语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借助隐喻这一认知手段,挖掘这些民族词汇的文化内涵,了解壮族人民如何利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部位,构建出复杂的概念系统,丰富自己的文化。
一、pa?k?的构词能力及语义
pa?k?在壮语中是“口/嘴”的意思,是人或动物用来吃东西或发声的器官,使用频率极高,因此我们可以在壮语中找到很多关于pa?k?的词语。下面我们将从词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类整理。
pa?k?:口,口腔,嘴;口径;个(补疤、漏洞)。
指代某物:pa?k?ak?(胸、胸膛)、pa?k?pou?(店铺)、pa?k??i?(奶头、乳头)、pa?k?ku??(巷子)、pa?k?mo?m?(牛马的嘴唇)、pa?k?nou?(奶头)、pa?k?θe?t?(钓鱼钩)、pa?k?θo??(牛口套)等。
尖锐的部位:pa?k?pit?(笔嘴、笔尖儿)、pa?k??a?(刀口、刀刃)、pa?k???i?(犁嘴)、pa?k?toi?(碓嘴)、pa?k?le?m?(毛枪、红缨枪)、pa?k?mit?(刀口、刀刃)等。
出入通过的地方:pa?k?pa?m?(楼口)、pa?k?pja?(山口)、pa?k??a?p?(闸门)、pa?k??a?u?(厨房)、pa?k??o???(洞口)、pa?k??u??(枪口)、pa?k?ta?(河口)、pa?k?ta??(田埂口)、pa?k?tou?(门口)、pa?k?ka?m?(栅栏口)、pa?k?ke?n?pu?(袖口)、pa?k?ku?k?(虎口,也比喻危险的地方)、pa?k?ku?? (巷子)、pa?k??a?n?(村口)、pa?k??on? 1(路口)等。
说话的工具:pa?k??a?θa??( 哑口无言)、pa?k?pon?(沉默寡言)、pa?k?pja?? (直言不讳)、pa?k?fe?t? (直言不讳)、pa?k?nak?(沉默寡言)、pa?k?pa?m?(嘴笨)、pa?k??e?t?(不自觉地泄露秘密)、pa?k?h?u?(语言粗俗,表示爱讲粗口话)、pa?k?la?i?(多嘴、饶舌)、pa?k?li?(健谈、嘴乖)、pa?k???u?(嘴勤)、pa?k???i?(嘴利)、pa?k??e?t? (嘴紧、嘴严、说话小心、不乱讲、嘴稳)、pa?k??e?m?(逢人好打招呼)、pa?k????i?(讲忌讳的话、爱扯是非)、pa?k?θo?(嘴直、口直)、pa?k?wa?n?(嘴甜)、pa?k?ja?k?(嘴利)、pa?k??a???(嘴巴很厉害、很能狡辩)等。
嘴的生理疾病:pa?k?ne???(口腔溃疡)、pa?k??a?i?(口腔溃疡)、pa?k?we???(缺唇)、pa?k?wa???(缺唇)等。
其他:pa?k?mi?t?i?(嘴巴有福)、pa?k??it?(嘴淡)、pa?k?ham?(嘴苦)、pa?k??in?(口供)、pa?k?θi???(伤口)等。
pa?k?是一个具有极强构词能力的基本词汇,独立成词时,有“口”“口径”和“个”(补疤、漏洞)之意,还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构成新词,如pa?k?tou?,tou?是“门”,直译过来就是“口门”,实则是汉语的“门口”;pa?k??a?u?,?a?u?是“灶台”,灶台口外的地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厨房”。此外,pa?k?还能与部分形容词组合,表示人的性格,如pa?k?wa?n?,wa?n?是甜的意思,嘴甜就意味着人很会说话,说明人情商很高;pa?k??a???,?a???有韧、坚韧的意思,嘴巴堅韧说明人很狡辩,爱顶嘴,带有贬义成分。
不难发现,pa?k?在壮语中拥有两个以上并且词义相关联的义项,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的散射范畴理论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不是生成的关系,而是联想记忆的关系。那就是说pa?k?的五个基本义项中,“口腔”“个(补疤、漏洞)”“尖的部位”是pa?k?的直接词义,而“出入口”和“口径”在这里是通过“口腔”的相似联想分化出来的。五个基本义项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二、pa?k?与思维
嘴巴作为食物的入口,是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前提,同时嘴巴还是表达想法和需求的重要工具,因此壮语中出现了很多与嘴相关但又超越嘴巴自身的词汇和熟语。这类词和句子从字面上看都是对嘴巴的描述,实际上是延伸到对人和人的性格等的描述。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就是通过一种经验来建构另一种经验,实现从身体体验到思维认知的跨越。
(一)pa?k? 的词组在思维领域的呈现
壮语中有很多与嘴相关的词组,表面上看是在说“嘴”如何如何,其实不然。这时候我们讨论的“嘴”就不再是语言表达层面的问题,而是思维层面的概念。
比如说pa?k??a?θa??,?a?θa??是“张着”的意思,嘴巴张着,无话可说,就是哑口无言、理屈词穷的意思。pa?k?pon?,pon?是“闭着”,嘴巴常常闭着,不爱说话、就是汉语常说的沉默寡言。pa?k?nak?,nak?是“重”,嘴巴不是某个物体,不存在重量一说,这里之所以用nak?(重)来形容pa:k?,实际上是把嘴巴比喻成类似秤砣的东西,暗指人不爱说话,不善言谈。pa?k?m?t?,m?t?是“钝”的意思,这里是说嘴巴像兵器一样,长时间没有机会使用就变钝了,比喻没有机会讲话。pa?k??um?,?um?是“撅、紧闭”,通过噘嘴的方式表达愤怒或不满,这里直接引申为恼怒,也暗指有话不能说。pa?k?ke???,ke???是“坚硬”,通过“嘴巴坚硬”比喻人嘴上不服软,性格倔强。pa?k??e?t?,?e?t?是“紧”的意思,嘴唇紧紧贴在一起不张开,喻指人不乱讲话,性格沉稳。pa?k?pa?m?,pa?m?是“笨,愚蠢”的意思,这里是借助“嘴”这个工具来喻指人不会说话、情商低,同样有“嘴笨”之意的还有pa?k?p?n?,其中p?n?是“笨”,pa?k?pum?,pum?是“钝,不灵活”,pa?k?kop?,kop?是“笨重”,这几个词和pa?k?pa?m?一样,都可以引申为“情商低”。用“嘴笨”来暗喻人的愚蠢,以小见大。
pa?k?pja??,pja??是“敞开”,跟pa?k?连用,有“破嘴”之义。嘴巴敞开说个不停,比喻说话很坦率,直言不讳。pa?k?fe?t?,fe?t?有“轻”之意,这里pa?k?pja??一样,都是用来形容人坦率的。pa?k??e?t?,?e?t?是“喷、喷射”,嘴巴像水龙头喷水一样哗啦啦说个不停,引申出“不自觉泄露秘密”,还有pa?k?fou?(fou?是“浮、轻浮”)嘴巴轻浮,不稳重,也是“不自觉泄露秘密”之意。pa?k?me???,me???是“猛、猛烈”的意思,“嘴巴猛烈”,以嘴代人,引申出“好顶嘴、不受教”之意。pa?k???u?,??u?是“轻”的意思,“嘴巴轻、爱与人交谈”可以引申出“健谈、性格开朗”,常常用来形容话多的人。pa?k??e?m?,?e?m?是“脆”的意思,这里是由“嘴巴干脆、爱打招呼”引申为“有礼貌”。pa?k???i?,??i?是“利、锋利”的意思,一般只有刀具等物品才能用“锋利”来修饰,这里意在通过“嘴巴犀利”形容人“能说会道,巧善言辞”,pa?k?ja?k?(ja?k?是“恶劣、厉害”的意思。同理,pa?k?wa?n?,wa?n?是“甜”的意思,甜是一种味道,引申为“甜美”,这里比喻人会说话,让人听起来舒服。pa?k?la?i?,la?i?是“多”,每个人都只有一张嘴,多的是嘴里说的话,所以这里比喻爱嚼舌根,搬弄是非,多含贬义,和pa?k?la?i?具有同样的隐喻机制的还有pa?k?tei?(tei?是“密、频繁”)。pa?k? li?,li?是“犀利”,这里引申为“健谈、嘴乖”。pa?k????i?,???i?是“坏、不好”,这里不是说嘴巴有什么生理缺陷,而是通过描写嘴巴不好引申出人“讲忌讳的话,爱扯是非”这个抽象概念。pa?k?θo?,θo?是“直”的意思,通过“嘴巴直”引申出“说话直”的意义。pa?k?θom?,θom?是“尖、敏锐、尖锐”的意思,这里引申为“说话尖酸刻薄”;pa?k?pjo??,pjo??是“开窟窿、破”的意思,嘴巴“开窟窿”就是嘴快的意思,有话留不住,马上就要说出来,还可以引申出“开口伤人”之义,同理还有pa?k?fa?u?(fa?u?是“泡沫”)、pa?k?feu?(feu?是“浅”)、pa?k?mja?k?(mja?k?是“滑溜”)、pa?k? mje?p?(mje?p?是“闪、速度快”)、pa?k??o?t?(?o?t?是“很快”)等,都有“嘴快、留不住话”的意思。
pa?k??it?,?it?是“清淡”,比喻人没有胃口。如果煮菜的时候放的盐不够,我们就会说pjak??it?,就是不够味,吃起来没有味道,人没有胃口的时候,吃什么都是没有味道的。pa?k? ham?,ham?是“苦”,和pa?k??it?一样,比喻人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两者都是认知语言学中的联想隐喻。
(二)pa?k? 的熟语在思维领域的呈现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词汇的隐喻机制,从分析中我们发现,隐喻的运用给词汇注入了新的灵魂。而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还可以在壮语熟语中找到例证。[4]15-20
1. pa?k? ?a? lin? ?o?n?
嘴 张 舌 漏
嘴巴張开露出舌头,这是对人在用嘴呼吸状态下的描写。用来形容人太累、太紧张或是十分痛苦的样子。
2. pa?k? pan? kja?i? fa??,?a??? pan? pit? num?
嘴 成 解送 鬼, 身 成 鸭 细小
嘴巴厉害得仿佛能送鬼,实际上却没有什么行动力。这里是指人只会嘴上说说,实则没有什么本事。
3. pa?k? po?p? mja?i? θin?
口 泡 痰 溅
嘴巴起泡,口水往外溅。比喻话太多,即汉语的“唾沫横飞”之义。
4. pa?k? ?im? θom? nap? he?n? fa?,
口 针 尖 扎 边 篱,
pa?k? wu?n? θom? θa? to? to??
嘴 人 尖 拖 遍 垌
针口尖可以插到墙边,人的嘴巴尖就会说很多话。比喻到处传是非。
5. pa?k? ?im? θom? ?ip? pu?, pa?k? wu?n? θom? wa?i? pi???
口 針 尖 缝 衣, 嘴 人 尖 坏 世界
针尖便于缝制衣服,人的嘴巴尖就会坏事。比喻爱搬弄是非,破坏关系。
6. pa?k? tin? lin? to?n?
嘴 短 舌 半
嘴巴短,舌头就只有一半。这里是指人话少,言辞贫乏。
7. pa?k? ka??? tu?? ?ou? ?i???
嘴 讲 肚 不 跟
嘴上答应着,却不付出实际行动。比喻言行不一致。
8. pa?k? ka??? he??? ?i? p?i?
嘴 讲 行 不 去
光动嘴不动手。这里是说只会空谈,没有实干。
9. pa?k? kju? pa?k? ha?
嘴 盐 嘴 油
嘴巴里都是油和盐。油盐可以让我们吃的菜更美味,这里用油盐的美味来比喻甜言蜜语。
10. pa?k? lu?m? jou? lu?m? la?u?, θim? pan? ta?u? pan? ki?m?
嘴 像 油 像 脂肪, 心 成 刀 成 剑
嘴巴像油膏像脂肪一样柔滑,心却像刀像剑一样锋利。比喻心口不一,狡猾阴险。
11. pa?k? ?ei? θim? n?u?
嘴 好 心 烂
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在算计他人。形容人嘴甜心狠。
12. pa?k? ?ak? ?u?m? toi?
嘴 挂 臼 碓
嘴上挂着臼碓。把石臼挂在嘴上就很难开口说话,比喻人嘴巴笨,话少。
13. pa?k? ?o? ho? ha??
口 干 脖 干
从嘴巴到脖子全都干了。比喻极度饥渴。
14. pa?k? wa? pa?k? n?u?
嘴 蚀 嘴 烂
一张烂嘴,对应为汉语的“乌鸦嘴”,常用来指人们说了不吉利的话又很灵验。
15. pa?k? ju??? f??? pa?
嘴 厉害 手 笨
嘴巴厉害,办事却不麻利。常用来讽刺蠢笨却爱逞口舌之快的人。
熟语来源于壮族人民的日常,是祖祖辈辈生活经验的积累,反映了民族的智慧,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同时也证明了壮族人民具备通过“身体经验”反映 “情感经验”的能力,并且这个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总的来说就是我们通过“身体经验”总结出“文化经验”,而这些“文化经验”又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pa?k? 的两大功能与思维
人的嘴巴有两大功能:进食功能和说话功能。进食功能主要包括k?n?(吃)、θ?t?(吮、啜,用于喝黏稠的流质食物)、hap?(咬)等,说话功能包括ka???(讲)、l?n?(告诉)、heu?(叫)、n?u?(说)、?a?m?(问)等。前面我们已经对pa?k?的词组和熟语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下面我们将从功能的角度,也就是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进食功能:以k?n?为例
k?n?对应汉语的“吃”,但在壮语中,k?n?还有“喝”的意思,比如汉语的“喝酒”,壮语叫做k?n?l?u?,译为“吃酒”。我们知道,在古代,至少是在清代以前,汉语也不说“喝酒”,而是说“吃酒”,说明壮语和汉语一样,有“吃”“喝”同词的现象。
上面我们说的k?n?是把某种具体的物品送入口中,是一种行为动作,属于身体经验范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吃”的词,其字面意义上是写“吃”,其实是蕴含着更为抽象的概念。如k?n?poi?(偷摸,poi?是“背地里”),由“私自吃”引申为“偷摸做某事而获取不当之利”。k?n??a???(贪赃,?a???是“赃物”)、k?n??i?n?(贪污,?i?n?是“钱”),“赃物”和“钱”都是不能入口的东西,都是“钱财”的代名词,因此这里引申为“贪污受贿”。k?n?tan?(吃穿,tan?是“穿”),“吃”和“穿”是生存的基礎,这里用来代指“生活”。k?n?ko?(受雇,ko?是“雇佣”),“雇佣”是用货币购买行动,是一种买卖劳动力的行为,所以这里引申为“受雇”。k?n?kuk?(狼吞虎咽,kuk?是“老虎”),人是不可能吃得了老虎的,但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会像老虎一样吃得很急很大口,两者具有相似性,所以这里强调的是“吃相像老虎一样”。k?n?ku???(钻空子,ku???是“空隙”),空隙是一种空间概念,此处引申为“利用可乘之机”。k?n?kwa?i?(取巧,kwa?i?是“聪明”),引申为“投机取巧”。k?n?hei?(受气,hei?是“脾气”),脾气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这里是引申为“忍受别人的欺辱”;k?n?ho?(吃苦,ho?是“苦、苦难”),“苦”是“艰辛、艰难”,不能被咀嚼,所以这里是指“苦难”,而“k?n?”也相应地引申为“忍受”,合起来就是“忍受苦难煎熬”。k?n?hu??(白吃,hu??是“空”),k?n????i?(白吃,???i?是“空、闲、白白的”),由“吃空、吃闲”引申为“吃东西不给钱”。k?n?ho??(花钱大手大脚,ho??是“大”),k?n?la?u?(花钱大手大脚,la?u?是“大”),“大”不是用来形容吃的大口,而是引申为“花钱大手大脚”。k?n??o?m?(捡便宜,?o?m?是“磨损、不锋利”),?o?m?是一种状态,这里引申为“捡到了大便宜”。k?n????θa???(见异思迁,???是“草”,θa???是“高”),看见高处的草更美味就动了心思,比喻意志不坚定。k?n??e???(吃力,?e???是“力气”),“力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被吃掉,所以这里的“吃”其实是引申义“花费”,人做事情费大力气,自然是辛苦而且令人难受的。k?n?wi?(吃亏,wi?是“亏”),wi?和?e???一样,都是抽象的概念,是“损失”义,相应地,k?n?也要用引申义“受到、忍受”。k?n?wun?(敲竹杠,wun?是“人”),直译过来就是“吃人”。旧时做生意的奸商见有生客或老实人来到,就敲杠子提醒伙计配合坑人。这个词还可以指利用封建道德立法抹杀人的个性,极具讽刺效果,壮语同样用“吃人”来讽刺利用别人弱点榨取财物,可见壮汉文化是相通的。
(二)说话功能:以ka???为例
ka???的字面意义是“讲、说、谈、议论”。ka???本身是一个行为动作,然而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受文化和现实情况的影响,偏离原本的轨道,从而实现由身体经验向思维认知领域的延伸。如ka???pa?k?(夸口、空口说白话,pa?k?是“嘴”),强调说话的工具是“嘴”,因为只会用嘴说,没有任何行动力,所以说“空口说白话”;ka???pjou?(空谈、说空,pjou?是“空、一无所有”)、ka??????i?(空谈、说空,???i?是“空、闲”)、ka???ho??(空谈,ho??是“空”)等都是从“讲话没有作用力”引申出“没有行动力”的意思。ka???po?(吹牛。po?是“吹”),“吹”是动作,不是“讲”的对象,引申为“说大话、撒谎”的意思,一般指人不切实际;ka???ta?i?wa?(侈谈,讲大话。ta?i?是“大”;wa?是“话”;ta?i?wa?是“大话、不切实际的言论”)和ka???la?u?(吹牛,la?u?是“大”),都是引申义。ka???pjo??(说穿、一语道破,pjo??是“破”),“破”不是“说”的对象,强调的是“说”的结果,是进一步抽象的结果。ka????an?(倾吐,?an?是“尽、完、干净”),由“把所有事情说尽”引申为“畅所欲言”。ka?? ?fuk?(说服,fuk?是“服气”),说服别人需要充分的理由,而这里不是指理由,而是说的结果,这一隐喻基于人们默认“只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就能说服别人”的规则。ka???h?u?(粗口话,h?u?是“臭”),臭是指不好闻的气味,说出来虽然没有味道,但是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两者具有相同的特性,这种隐喻可称之为相似隐喻。ka???wa?p?(耳语,wa?p?是“悄悄”),基于共同的生活经验,人们把“悄悄讲的话”称为“耳语”,壮语中还用来喻指人说话太小声。ka???pja???(撒谎,pja???是“空”)、ka???j?u?(撒谎,j?u?是“引诱、哄骗、欺骗”)、ka???kja?(撒谎,kja?是“假”)和ka???mja?n?(撒谎,mja?n?是“搓”),都是通过讲的内容“假、大、空”从而引申出“撒谎、不诚实”义。ka????a?m?(讽刺、指桑骂槐,?a?m?是“汗疮”)、ka???pe?k?(讽刺,pe?k?是“白白地、徒然”)、ka???pok?(讽刺、指桑骂槐,pok?是“抹布”)、ka???ko?(讽刺、指桑骂槐,ko?是“弯、弯曲”)、ka????im?(讽刺、指桑骂槐,?im?是“阴间”)、ka????a?i?(指桑骂槐,?a?i?是“饭”)、ka???wa???(讽刺、指桑骂槐,wa???是“横”)、ka???ji?m?(讽刺、指桑骂槐,ji?m?是“欠”)等,讲述的并不是相同的内容,但隐喻机制却是相同的,都是根据某一个具体的概念抽象出“讽刺”的意思。
四、壮族人民的思维特点
通过对pa?k?自身及其相关动词的解析发现,壮族人民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善于进行系统性推理和大量的运用隐喻等。
(一)系统性推理
pa?k?在壮语中是一个构词能力较强的基本词汇,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pa?k?+pit?(pit?是“笔”)可以得到“笔嘴”;pa?k?+?a?(刀)就是“刀口”;pa?k?+??i?(犁)就是“犁嘴”,由此,pa?k?+具体的物品时,指向这一具体物品的尖锐部分。同样,pa?k?+ta?(河)是“河口”;pa?k?+tou?(门)是“门口”;pa?k?+?a?n?(村)就是“村口”。这里的pa?k?+某个地理位置时,指的是这个地方的出入口。pa?k?+la?i?(多)表“话多”;pa?k?+wa?n?(甜)表“会说话”;pa?k?+??u?(轻)表“善言谈”pa?k?+形容词,可以用来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可见,壮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在有限的词汇条件下,善于对词汇进行系统性的加工,从而产生新的词汇用于表达新的概念,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善于运用隐喻推理
壮族人民最显著的思维特点就是善于运用隐喻推理。情感、想法、性格等这些抽象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难以进行界定,因此往往需要借助我们熟知的基本概念,比如身体来辅助理解。其中最常见的当属相似性隐喻,所谓相似性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目标域的产生基于源域的某个相似特性,譬如我们上文提到的pa?k?ke???(嘴硬)。在人的认知里,只有石头一类的物品是坚硬的,一个人要是一直闭着嘴巴不说话,就和石头相似,人是肉长的,不会砸不烂,真正坚硬的其实是人的性格,所以这里的“嘴硬”指的是性格倔强。人们正是凭借这种相似性,赋予了pa?k?ke???新的文化内涵。同理,汉语歇后语: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也是用来比喻态度固执强硬的人。由此可见,善用隐喻进行推理的不仅仅是壮族人民,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普遍思维特征。
五、结 论
与汉语相比,壮语的词义研究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尤其在词的引申义方面。比如说“嘴快”,壮语中就有很多种说法,但每种说法的映射过程都不尽相同,侧重点、语境等也不同。以pa?k?pjo??和pa?k? mje?p?为例,pa?k?pjo??不只是表明“藏不住话”,还带有“出口伤人”的意思,而pa?k? mje?p?强调心思单纯,有话直说。如果不是熟知壮语的人,就很难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所以说在词义的挖掘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详尽分析词义的来源以及引申义,一方面有利于辞书编纂工作的实施,方便人们更好地学习壮文和使用壮文,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语言切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壮族人民的思维特点及其文化心态。
参考文献:
[1] 吕传峰. “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J].语言研究,2006(1).
[2] 史锡尧.“口”“嘴”语义、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1994(1).
[3] 许颖欣.汉语“口”的隐喻认知机制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
[4] 蒙元耀.壮语熟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黄润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