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桃栽培常见技术失误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9-11-22

山西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草毛细菌剂

近年来,猕猴桃生产持续火热,投资猕猴桃产业的资本很多。但“高热”之下出现很多技术失误,导致投资效益低下,产出迟而少,影响产业健康发展。据笔者观察总结,提出一些失误类型,并提出陋见,以抛砖引玉。引起探讨,减少损失。

1. 根系及施肥问题

1.1 根系过深 许多园子建园时深挖施足基肥,无疑是对的。但栽植时着急,不等虚土沉实即行栽植,栽植后浇定根水。使得栽植穴先行下沉,周围土次第滑人栽植穴,导致根系过深。猕猴桃根系属肉质根,好气性强,需要浅栽及疏松土壤。此做法无疑违背猕猴桃生理特性。因而,出现幼苗活而不发,形成“小老树”,长期无视,甚而出现死树情况。另外,栽植时,习惯将根颈部位先踩实,致使该部位紧实、不透气,遇雨积水。这种情况严重时。小苗根颈一圈被泡沤烂死苗,轻的,建园3-4年,树已上架,突然死亡。正确方法:划线定点后,挖定植穴,定植穴土中可加入1/3菌肥,500g麦饭石粉及250g过磷酸钙.与土混匀后栽植。回填全部土后,浅刨坑,放人苗子。填部分土后,轻抻几下苗子,使根系伸展并与土壤密接。然后先从远处根梢毛细根处轻踩。根颈处轻踩或不踩。大开挖情况下,应该浇透水,使土壤沉实后再行栽植。虚土栽植时,应使苗子高出周围虚土,培高树盘浇定根水,保证整体沉实后苗木原根颈(青黄交界处)处于或高于地面。

1.2 施肥不当 施肥离吸收根过近或过远,过浅或过深,过早,造成烧苗,或无效施肥。植物吸收养分主要通过根尖毛细根进行。施肥前要掌握大部分猕猴桃毛细根分布范围,有的放矢。幼树期在其最远毛细根稍远处施入。无论有机肥还是化肥,都要与土混匀。成龄树,在最远毛细根附近撒施肥料后,浅旋入土。或采用营养带技术:即将腐熟有机肥、化肥混合,撤施两边各50-60cm宽带上。不覆土。营养带内免耕。浇水采用微喷,喷水覆盖营养带。这样做,根系集中于营养带,基本不再向外延伸,只需不断培肥营养带即可。还可采用将剪下枝蔓埋入毛细根外开的沟里的做法,以后几年,施化肥、浇水都在此处进行。施肥深度一般保持20-30cm,肥、土相混。另外养分,特别化学养分,主要以离子状态,随蒸腾流进入植株体内。因此,树叶展开时施肥才比较科学。同样,施肥前后土壤有较好水分条件,养分能较好溶化于水,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猕猴桃根系渗透压低,高浓度养分容易引起烧根。因此,混土(撤施)、稀释(水分含量高、水肥一体化)使其施肥须掌握的原则。少量多次的随水冲施是合理的施肥方法。

2 生草制问题

生草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缓和地面温度变幅,改善田间小气候。减缓日灼等效果。但生草制的一个弊端是病虫增多。比方,生草制土壤中蛴螬、金针虫增多,为害猕猴桃根部。

对此,采取给生草上喷雾果园禁用或绿(白)僵菌剂、苏云金杆菌等方法及em菌剂,进行预防.还可随灌水或滴灌滴加,在土壤中接种有益及生防菌,预防由此带来的病虫害。

3 病虫害防治问题

在防治病虫害时。生产上普遍存在不合理搭配、重复使用药剂问题,不合理增加了成本,甚至起反作用。有一种“既然打一次药,就多加点,复配,提高防效,延长药效期,减少喷雾次数”的观念。其实加入种类过多,不一定药效期就长。实践中。普遍存在菌剂与杀菌剂混合、不同性质药剂混合的现象.例如,过氧乙酸加毒死蜱、石硫合剂加功夫等,使得花了钱,防效却很差。

因此,在防治病虫用药前,先了解是病为主还是虫为主,是什么病什么虫。根据主要目标,针对性采用有效药剂。同时.要了解不同药剂的特性,进行合理复配。或采高效广谱药剂进行防治,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目前,溃疡病及其他病害防治,可在生长期选择氯溴异氰尿酸,此药剂就是一种广谱高效,并且不会产生抗药性的药剂。但是,该药除過氯化钙、氯化钾及硫酸铜(开花以前)外,基本再不能加其他药剂及叶面肥,尤其是有机合成药剂,以免损耗其杀菌能力,造成不必要损失.溃疡病防治,在休眠期可以选择0.1%过氧乙酸加0.256-1%硫酸铜,进行喷雾。屠溃可以预防溃疡病等,也可以防治流胶病、膏药病,并且对介壳虫、木虱等有防治效果,并可以促进枝干增粗,促进裂口愈合。可以用较浓溶液涂抹。也可较稀浓度喷雾(开花后不再用。直到采果后),促进枝蔓转旺.但同样,该药应该单独用。

总体上。药剂复配时,应把握:酸碱性不同的,不复配;氧化性药剂(石硫合剂、过氧乙酸等)不与普通及还原性药剂复配;菌剂与杀菌剂不复配;复配后发生变化(反应、溶解性等)的不复配;防治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特效药的,不复配。

猜你喜欢

生草毛细菌剂
果园如何生草
微生物菌剂对粮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苹果园生草的好处与种植技术
南疆干旱盐碱区苹果园生草管理技术
孩子半夜吼喘,警惕毛细支气管炎
孩子半夜吼喘,警惕毛细支气管炎
会翻身的长生草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
“沃柯”微生物菌剂示范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