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钢琴家金宇的三堂课

2019-11-22夫由

小演奏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奏鸣曲专业课钢琴

夫由

金宇   青年钢琴家、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博士、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乐队指挥、美国Pi Kappa Lambda教育学会终身会员,曾获美国阿斯彭国际音乐节钢琴协奏曲比赛第一名、伊莫拉国际钢琴比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并多次与众多乐团合作,分别担任钢琴独奏和乐队指挥,近年来在美国波士顿从事活跃的教学和演出,曾在波士顿多个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同时身兼数职,并出席各类音乐节、大师公开课等大型活动和演出,被美国阿斯彭当地媒体誉为“新一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

山东艺术学院郝益军教授向我推荐他们学校不久前引进的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博士金宇,联系后得知金宇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他的双专业导师还是我的朋友。

2018年底,金宇刚刚推出了新唱片《中国当代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金宇》,专辑中收录了包括贝多芬的《D大调奏鸣曲》作品十之三、布列兹为钢琴而作的《结构》、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和拉威尔的《夜之幽灵》组曲之《幻影》等,都是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最重要、最喜爱的钢琴作品。面对如今取得的佳绩,金宇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归纳为三堂课,这三堂课对于正在学习阶段的琴童们来说称得上是乐坛前辈的经验之谈。

第一堂课:参赛提升自信

金宇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家乡虽不像大城市有着完备的音乐教育环境,但得益于母亲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所以金宇从小就开始接触钢琴这件乐器。

对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琴童来说,要想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往往要跋涉百余公里到临近的大城市去寻访名师。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内蒙古艺术学院自然是省内最好的音乐院校。“每到周五晚上,父母便会轮流陪伴我坐卧铺汽车前后颠簸六个半小时到呼和浩特上课,下了课又要立刻赶回去,这样一学就是好几个春夏秋冬。”金宇回忆道。

金宇说相比很多琴童是在父母逼迫下练琴不同,他小时候就很喜欢练琴,钢琴启蒙得益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的苏日娜老师。苏日娜老师虽然严厉但很有耐心,她教给金宇与其他琴童不同的乐曲处理方式,在她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金宇第一次参加省内钢琴比赛,就成为了年纪最小的获奖者。

到了决定琴童未来命运的艺考备考阶段,金宇又遇到了另一位恩师、同样任教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的邢长江老师,邢老师为金宇开启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大门。“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我对于和声的痴迷程度仅次于钢琴,而这份热情和执着就来自于邢老师的教学。”金宇说。

问及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金宇毫不犹疑地回答:“比赛。每次钢琴比赛获奖我就会莫名兴奋,虽然许多比赛在现在看来甚至小得微不足道,但那种肯定和鼓励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有深远影响的。”

金宇的一番话让我想到身边许多如今小有成就的音乐家无不是小时候屡屡经受舞台考验并获奖增长了信心,这些宝贵的参赛经历如同一个风向标,早已悄然指引着他们走向未来的音乐坦途。

我问金宇:“最让你难过和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他想了想,答道:“我十四岁那年在北京参加完‘星海杯钢琴比赛后,中央音乐学院的吴元教授不仅给我上了一堂课,还希望我考附中,说他愿意接受我,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事与愿违,这也许是我这么多年来最念念不忘、也是最不舍的一件事。”

第二堂课:严师出高徒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引进了许多高端人才,80后钢琴家孙颖迪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看来他是对李斯特演绎有着独到理解的年轻人,也正是他,帮助金宇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更明白了何为弹琴。

金宇清晰地记得在专业课开始前一周与孙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孙老师得知他是双专业学生时显得非常开心,很自然地和他聊起了很多关于协奏曲和交响乐的话题。当时,孙老师还帮金宇列了一张近期需要学习的作品清单,除了考试必须要准备的曲目外,基本都是协奏曲和乐队改编作品,这可能是因为孙老师考虑到金宇同时在学习指挥。

之后,金宇用最快的速度准备了两首肖邦练习曲,分别是《圣咏》和《东风》,还有贝多芬奏鸣曲《黎明》,接着就去听了进上音后的第一堂专业课,没想到这堂课让他猛然感受到认知和意识上的巨大冲击,“现在想想其实是孙老师给我出了个难题,夸张点说,他是想让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应该从头开始。”

对于《东风》这首练习曲,孙老师帮助金宇懂得了基本的触键技术和运用掌关节与第一关节来控制声音的理念,这都是金宇之前闻所未闻的,孙老师耐心地陪金宇一句句研究手指的位置,寻找适合自身条件的指法,讲解最为直接有效的触键和发声练习方式,整整一个半小时的课过得飞快,下课时他的进度才不过到这首练习曲的一半。

如果說前几周专业课对肖邦练习曲的学习使金宇对于专业院校钢琴学习有了初步认知,那么整个第一学期对贝多芬奏鸣曲的学习才让他真正领略到上音钢琴系的传统和精髓。

举例来说,孙老师对于贝多芬奏鸣曲的要求真的是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当时金宇其实并没有做好整个学期学一首奏鸣曲的准备,他甚至还天真地在课后打电话询问孙老师下周上课弹什么曲目,没想到孙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再好好练练一乐章。”

《黎明》一乐章开头的第一个C和弦和第一句主题是课上孙老师最无法容忍纰漏的地方,他要求声音要好、要有和声进行、节奏要准、节拍要稳等等细节,即使到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走台时,孙老师还是对金宇演奏的开头耿耿于怀,一个半小时的专业课只能上两行乐谱是常有的事。开始金宇真的很不适应,他觉得这个进度根本无法完成第一次见面时列出的那张曲目清单,更无法实现他的宏伟抱负。但是通过一个学期对贝多芬奏鸣曲的磨炼,金宇慢慢理解了孙老师对于古典奏鸣曲的标准和他耳朵里对于学生演奏质量的标准。

孙老师上课每每事必躬亲,所有作品都能完美地脱谱示范,而且他精彩的示范总让金宇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当时,其实金宇的技术基础和音乐素养都比较薄弱,对于所演奏乐曲的理解偏差很大,他一直觉得最有效的学习是无形的,那时他就思忖一定要做个能把大量谱子存在自己脑子里的人。

即使是在孙老师严厉的时候也让金宇很敬重。有一次,金宇演奏完肖邦的《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Op.22)后,孙老师对他的表现极为不满,几乎对声音、节奏、力度、速度各个方面都作了完全否定,他还拿着波兰国家版乐谱后的注释,严肃地对金宇说,“肖邦的音乐风格并不是你所理解和弹的那样,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你必须首先研读谱面上的所有内容,去了解肖邦音乐的风格特点。我勒令你先不要碰这首作品了,否则你会破坏这么好的音乐。”至今,金宇仍清晰地记得那次被训斥的感觉。

已有九十多年历史的上海音乐学院向来有个好传统,那就是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至于后来金宇去了国外对比之下感触颇深,“记得在我大二的时候,两个系一共有二十一门课程,整个白天几乎都在上公共课,所以很难抽出时间上专业课。为了给我上课,孙老师特意把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七点半,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开我的公共课,又可以借到相对较好的琴房。也因为晚上只有我一个学生练习,所以上课超时是常有的事,有很多次都是在琴管科老师收钥匙的催促下结束的,这时通常已是晚上九点多,而这样的安排前后持续了一年。”

大三时,在孙老师的推荐下,初出茅庐的金宇有了和指挥家张亮与上海爱乐乐团一起合作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机会。准备时间很紧,只有短短十余天,为此孙老师总是见缝插针地给金宇加课,分析排练的录音,传授实用的演出经验。当激昂雄壮的旋律在舞台上完美呈现时,金宇觉得之前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那一瞬间强烈的幸福感对于热爱音乐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

因为金宇大学阶段读的是钢琴演奏和乐队指挥双专业,所以教授他的老师要比读单一专业的同学更多,这其中教和声的姜之国教授是他迄今疯狂热爱分析和声语汇的领路人,指挥张国勇教授和王永吉教授更是他的人生导师,在这两位教授的帮助下,金宇有幸成为了第一批上海音乐学院“未来指挥家”音乐会的受益者。

第三堂课:留学长见识

跨出国门长见识,尤其对于学习西方器乐的莘莘学子更是如此。金宇初到美国时,便拜入世界钢琴大师卞和京和罗素·谢尔曼夫妇门下,“卞和京是一位出了名极其严厉的教授,她在我赴美上的第一节专业课上便彻底改变了我对于做人和做艺术的认知。”

当时,金宇用五天时间准备了肖邦的《f小调叙事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降e小调练习曲》弹给卞和京教授听,原本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背谱能力,没想到居然被教授无情地“请”出了琴房。因为卞和京教授认为金宇首先完全不懂得音乐和声音的基本概念,其次学习和演奏态度完全是低级的炫耀而忽略了音乐本身,再者作为教授的她无法面对这样一无所知的学生进行教学。

然而,金宇一开始并没有理解卞和京教授的用意,反而加倍努力,以每天十小时的练琴量准备第二周的专业课,结果教授再一次拂袖而去。这一次,金宇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并认真地做了自我反省,最终卞和京教授也接受了他的道歉。

相对于卞和京教授独树一帜的极端打压式教学,罗素·谢尔曼教授则显得格外和蔼可亲。

一次,金宇在教授家中演奏贝多芬的《D大调奏鸣曲》,演奏完毕,罗素·谢尔曼教授在肯定和鼓励他的同时,还宏观地讲解了贝多芬音乐的特质和对于声音的理解,“教授告诉我《D大调奏鸣曲》二乐章是一个悲情的慢板乐章,他对我这部分的演绎最为满意,他认为我已经抓住了音乐的精髓,现在需要的是内心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表达。”还有一次在讲解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时,罗素·谢尔曼教授提及他对这个作品有一点了解,也正在学习,“要知道罗素·谢尔曼教授可是演奏《b小调奏鸣曲》的权威,我之前就听过他不同版本的录音和演出视频,每一个版本都称得上精彩绝伦、各具特色。”

金宇接着说:“教授在课堂上话不多,语速很慢,置身其中某些瞬间感觉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但他寥寥几句话便能勾勒出复杂的音乐真谛,每句话都能深入到听者的内心深处,用神乎其神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

后来,金宇逐渐体会到这对教授夫妇在教学上有着显著差异。卞和京教授教学极其严苛,但细致入微,常常从每个细节出发注重梳理乐句、触键、声音、音乐结构,从而上升到对音乐形象特点和音乐思想的宏观性把握上,而羅素·谢尔曼教授的教学风格则是以宏观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于作品和风格先有整体性的认知,再细化到对于音乐具体元素的精雕细刻。虽然两位教授对于钢琴教学方法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但是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对于音乐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对艺术与音乐的无比虔诚。

猜你喜欢

奏鸣曲专业课钢琴
手机上的奏鸣曲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月光奏鸣曲
英语笔记
饥饿奏鸣曲
纸钢琴
呼噜奏鸣曲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