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督导制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2019-11-22李晓玲

大学教育 2019年11期

李晓玲

[摘要]依据四所高校青年教师及教学督导的调查数据,课题组分析了高校教学督导工作面临的问题,利用列联表统计检验方法实证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有助于其教学能力的提升。课题组建议学校管理层加强教学督导队伍的专业建设,提高全体师生对教学督导的深刻认识,建议教学督导部门联合二级学院共同培训青年教师,强化督导的沟通、反馈,建立督导结果的申诉制度。

[关键词]教学督导制度;队伍专业化建设;反馈申诉;教学能力提升;列联表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207-03

一、背景研究

2012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教育督导条例》,明确规定把各级各类教育纳入督导范围,为高校建立和实施督导制度提供了法规依据。教学督导是一个为提高教学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它履行着巡视、检查、监督、评价、反馈、指导、咨询、服务等职能。关于它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它的改革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赵君、徐苗、荣德生、李洪珠[1-3]分析了法国、美国、俄罗斯教育督导制度的特色,提出我国教育督导的改革要走精简提高之路。朱冬姣、谭智力[4]从教学督导制度执行过程分析教学督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文献[5-11]对教学督导工作职责、方法及成效,督导员的选拔、专业素养的提升进行研究。梁杰华、张辉[12-13恻把视角拓展到普通高校之外,研究高职院校及民办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建设的问题。这些研究,分析了督导制度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建议。

青年是按年龄划分的人类群体,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领域对青年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中规定选派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综合官方文件和其他因素,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中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上限设定为40周岁。

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对于教学能力的定义,学术界目前没有固定统一的界定。在《教育大词典》中,顾明远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一般能力指教学活动所表现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14]。周川在《简明高等教育》指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15]。还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直接影响其教学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体,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综合表现”[16]。“教学能力就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指导学生学习、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教师的教学认识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所达到的一种综合水平,这种综合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是教师系统化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充分融合,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17]。“教学能力的内涵是教师具有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18]。

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对教学能力的概念进行了丰富的界定,尽管内涵不同,但以下共识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特殊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是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二是教育活动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既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优劣,也最终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程度。三是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从对青年教师的调查人手,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高校督导制度创新。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及问卷质量

首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省属四个二本院校的150位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6.58%。其次使用整群抽样抽取40多位教学督导,通过深度访谈获取辅助资料。

问卷内容包括:青年教师基本情况、青年教师上岗前的准备情况、对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视情况、对教学培训的看法、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情况、对教学督导工作的看法等32个问题。从青年教师教学现状与需求、督导工作成效等维度,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问卷整体项目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01。其中,一级指标的CronbachAlpha系数依次为0.842(青年教师上岗前的准备情况)、0.901(对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视情况)、0.913(对教学培训的看法)、0.669(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情况)、0.921(对督导的看法),表明本研究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内容效度符合要求,问卷质量较高。

(二)结果和分析

青年教师基本情况。参加调查的青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为:高级6.34%、中级66.76%、初级16.90%;学历结构为:博士70.72%、硕士22.16%、本科7.12%;教龄为:“l~5年”50.98%、“6~10年”32.31%、“11~ 15年”16.71%;教师对自己执教能力的认识为:新手水平20.46%、高级新手水平16.69%、胜任水平37.93%、熟练水平22.41%、专家水平2.51%,其中97.49%的非专家水平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说明督导工作需要科学有效地对不同水平的教师进行评价,才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专业发展。

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见表l~表6.

表1说明,超过半数的青年教师有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有过在高校兼职上课经历的人约占55%,每学期听课记录在10节及以上的不到10%,多数人对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掌握不多。

表2、表3显示,学校在青年教师培训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论院系还是青年教师个人,对教学培训的重视不足,二是培训内容没有明确地针对教学能力。多数教师认为培训或进修的机会较少、希望有较多进修培训的渠道。

为了量化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情况、对督导的看法的研究,我们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按照“不是”“基本不是”“不确定”“基本是”“是”顺序,分别记分l、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青年教师的感受程度或项目陈述的事实与现实情况的符合程度越大。

表4表明,青年教师科研和职称晋升压力较大、教学工作负担重,不能平衡教学、科研关系。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少数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很积极,多数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是无所谓的,他们对教学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大,认为教学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青年教师不认真进行教学工作,不虚心听课。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平常最津津乐道的是获得了什么科研奖励、拿到了哪个层次的科研项目、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而对教学成就几乎无人问津。这也说明,引导青年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其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督导制度改革的重点。

参加访谈的督导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正高级25%、副高级75%;学历结构:本科56%、硕士25%、博士19%;在职状况:在职68.75%、退休31.25%。教学督导普遍认为,督导制度能明显、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在督导的方式、内容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比较单一,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不能做到持续性和长久性。

表5和对教学督导的访谈表明,教学督导的专业水平、督导理念、聘任方法和督导过程等方面需要完善,督导制度需要不断改进。众所周知,实施教学督导制度能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下面分析105名青年教师获奖与参加教学培训是否有关联。按有关统计学知识,检验的原假设是:青年教师获奖与参加教学培训独立。在此假设下,得到有关卡方统计量,做出接受或拒绝原假设的判决。

由表6可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卡方值X2=若取显著性水平a=0.05,查表有X02gs(1)=3.8415,由于11.1722>3.8415,故拒绝原假设,认为参加教学培训对青年教师获奖有显著性影响。

三、思考与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到高校督导制度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为了更有效地实行教学督导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督导制度需要在以下方面改进。

督导队伍建设方面。完善督导人员的准人制度和奖惩制度。要选拔真正富有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的教师为督导;优化教学督导队伍的职务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

体制建设方面。促进全体师生对教学督导的深刻认识,要宣传国家《教育督导条例》,转变师生对教学督导的观念。要正确理解教学督导的基本内涵,确保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基础。要让青年教师认识到教学督导的基本职责是“督促”和“引导”,教学督导应该贯彻整个教育过程,自觉接受督导。应建立督导员培训考核制度以及学校、院系二级督导机制和督导员联盟制度。加强对二级学院聘任教学督导的业务联系,联合二级学院共同制订培训内容,共同举办专家讲座。应以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如在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奖项设置里,把“荣获校级及以上教学竞赛二等奖及以上”、获得“校级督导委员会集体推荐”等直接作为获奖的充分条件。应完善推荐评选标准,推荐指标向人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倾斜,激励青年教师重视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发展,以人文关怀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督导的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青年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并在制度和条件容许的范围内及时予以帮助解决。

教学督导工作内容方面。构建科学且合理的督导工作内容、督导标准和评价指标。要以专题和专项调研结果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督导工作和教学培训。

督导信息反馈与申诉机制方面。加强督导机构同领导和管理部门的沟通、反馈,畅通督导结果的申诉渠道。要求督导与被督导教师之间听课后及时沟通反馈,使得青年教师有面对面申述的机会,切实提高教学督导制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学中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献]

[1]赵君.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5 ):119-121.

[2]徐苗.美国高校教育督导制度特色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13):104-105.

[3] 荣德生,李洪珠.试析美国与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2-334.

[4] 朱冬姣,谭智力.高校本科教学督导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16(36):135-137.

[5]童康,袁倩,陈旺.推进高校内部教学督导制度建设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7(5 ):64-68.

[6]徐爱萍.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路径选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 (1):17-22.

[7]高海生,王卫霞.论高校教学督导制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9-22.

[8]邵洁.对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探析[J].科学时代,2011(11):207.

[9]李卫华.刘雪春.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建设与导师制教学督导模式的构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65-67.

[10] 袁勇,杨毅,谭丽莎.完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J].亚太教育,2015(17):156.

[11]胡亚玲.关于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反思[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41-144.

[12] 梁杰华.广西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制度建设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13] 张辉.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与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4):71-72.

[14]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8.

[15]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16] 隋邪.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17]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18] 罗树华,李洪珍.教师教学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