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溪县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2019-11-22张晓萍

绿色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探讨问题

张晓萍

摘要:介绍了绩溪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179-02

1引言

安徽省实施林长制以来,林下经济作为林长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脱贫攻坚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结合实际,就绩溪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2资源基本情况

绩溪县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地势较高,是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宣城市。毗邻苏浙沪,境内交通发达,距黄山机场公57km,徽杭高速、京福高铁、杭黄高铁、$215、$217及皖赣铁路横贯南北,素有“养生福地、美食天堂”的美誉。

绩溪属北亚热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1630.3mm。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境内多山,地势较高。土壤以地带性黄红壤为主,pH值6.0~7.5。

绩溪县辖11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7.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3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51元。

全县林地面积88738.66hm2,其中有林地84629.46hm2,森林蓄积量6060212m3,森林覆盖率78.21%,林木绿化率82.71%。据统计在有林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有2.28万hm2。全境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深厚、肥沃,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3绩溪县林下经济的现状

绩溪县林下经济发展滞后,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仅3.2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23万亩,林下养殖面积0.56万亩,林下作物0.2万亩,产值达1.975亿元,林下种、养殖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森林旅游发展迅猛,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公园鄣山大峡谷和晕溪林区,安徽绩溪徽杭古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获得旅游服务安徽省名牌产品企业;景区内农家乐达50多家,有22家被评为省级森林旅游人家,产值达5.148亿元。2018年全县林下经济中森林旅游产值达5.148亿元,林下经济使林地明显增效。林下经济的兴起,使其成为林地增效、农民致富的一条新途径,成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目前,绩溪县林下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林游、林养、林农、林药等4种发展模式。

4绩溪县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绩溪县林下经济大多数是林农自发种养,没有形成大规模和龙头带动模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奖励政策和资金项目支持,企业和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不高。绩溪县符合省示范基地标准的有5家,主要集中在林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应推广这些成功经验,使得大部分林农收益;另外,有的林下经济项目投人成本高,风险大,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撑。适当的奖励政策和资金项目支持必不可少。

(2)缺乏技术指导,林下种植、养殖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复合生产经营。由于发展林下经济所涉及的部门多,有林业、农业、医药、水利等,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对林农技术指导流于形式,有的林农在经营中因缺乏技术,生产的品种质量差、产量较低,使得成本过大,效益不高。

(3)林下经济发展“散、乱”,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绩溪县林业“三定”后,山场到户,林农思想不能统一,以户为单位,单干为主,凭个人的喜好和对市场片面认识,无序发展,模式以林下种植为主,主要品种为中药材,较为单一。

(4)林下经济发展不平衡。绩溪县因地域因素,岭南、岭北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识差异较大,岭北比岭南发展较快。近年来,该县岭北的长安镇、上庄镇,紧紧抓住该县“南桃北油”发展楔机,在油茶林下发展菊花生产,种植面积达5500亩,产值1.15亿元。以短养长,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5)野生林下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绩溪县野生林下经济资源丰富,野生林下中药材有黄精、前胡、覆盆子、绞股蓝等;野生林下菌类有木耳、香菇、磨菇等;野生林下食品有竹笋、蕨、葛粉等;还有野生水果、野生花卉等。野生品种以品质好、無污染、价格高,深受人们喜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乱采乱挖时有发生,不仅造成环境的破坏,有的品种还越采越少。

5林下经济的发展对策

应当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林产品品牌建设等问题,建立、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或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统一的经营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打造自己的林产品品牌。

5.1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模式

5.1.1林茶模式

全县山核桃林面积12.8万亩,有10万亩分布在荆州乡、家朋乡、伏岭镇,主要以山核桃纯林为主,大部分山场坡度在25。以上,由于林农前期大量使用除草剂,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在林内适当按等高线种植茶叶,不仅作为到林带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增加收入。

5.1.2林药模式

在荆州、家朋及板桥头等乡镇。地势平缓地段的山核桃内,种植前胡、白术、黄精、白及等中药材,经调查,绩溪县野生林下覆盆子资源十分丰富,适当在林内人为进行管理,提高产量;近年来,该县长安镇、上庄镇发展油茶林达2万多亩,在种植后的前3年内,在林内种植菊花,效益好,收入可观。

5.1.3林茵模式

林茵模式在全县发展较少,仅有伏岭镇大障村、逍遥村和荆州乡等偏远山区,人们利用房前屋后的林地内种植香菇、木耳等,数量少,供自家食用。而全县现有竹林15.6万亩,可以在离家较近,地势平缓的林地内发展竹荪、香菇、木耳,全县均可发展,前景广阔。

5.1.4林养模式

主要为林蜂模式、林禽(畜)模式。在林中空隙养蜂、圈养鸡、黑猪、鸭、山羊等禽畜,林农容易接受,市场潜力大,产值高,效益好。瀛州镇利用林果林发展林蜂模式、临溪、长安、上庄可大力发展林禽(畜)模式。

5.1.5林农模式

荆州乡、家朋乡是绩溪县的山核桃重要产地,当地农民充分利用山核桃冬季落叶的特性,在林下种植油菜、小麦、三叶草等经济作物,在新造林地内,可种植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以短养长。

5.1.6森林旅游模式

绩溪县现境内有著名的龙川景区,近几年,该县先后成功创建了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公园鄣山大峡谷和晕溪林区,徽杭古道景区和绩溪障山大峡谷景区也被评为安徽省森林旅游省级示范景区。还有风景秀丽的山云岭,荆州小九华,建设中的绩溪蓄能电站,有散落各地的古道、古民居、小农庄、休闲点、农家乐,还有古树名木。森林生态旅游业将成为该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需要在全县大力推广。

5.2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5.2.1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加快资源整合

要进一步理顺各种产权关系,结合林业“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林权变股权,林农变股民,妥善解决林权纠纷、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各种矛盾,采用林地流转、托管承包等多种形式,解决分山到户后林地碎片化和农村劳动力老年化的问题,培育一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推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5.2.2提高认识,加强林下经济科技服务,提高林农林下种、养殖水平

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林业科技工作者肩负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推广任务,首先,要深刻领会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其次要加强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转变林农传统的经营方式,三是要组织种、养殖等方面的专家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讲座,现场参观,对林农进行科技培训,提高林农的技术水平,培养一批林下经济方面的“土”专家,组织指导林农科学管理,使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5.2.3出台政策,优惠于民

除了林業小额贴息贷款以外,建议省厅制定一些发展林下经济的奖励措施和项目,抓好林下经济基地建设,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县政府要抓好林下经济项目招商引资,鼓励外商企业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森林产品采集特别是森林旅游,做好示范推广,提高林农林下种养的积极性,使林下经济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5.2.4建立并完善林地利用与保护的规划,切实保护林地资源

林地资源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根据绩溪县各地林地资源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把发展林下经济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绿色生态林产品生产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林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保护森林资源相结合,提高林下经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探讨问题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