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阳县荒草滩涂地开发可行性研究

2019-11-22周健

绿色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可行性

周健

摘要:指出了研究区地形地貌总体轮廊呈高山狭谷特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剧增的建设用地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基于此,以略阳县荒草滩涂地开发为例,依据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及相关数据,对荒草滩涂地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期为相关土地整治研究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荒草滩涂地;可行性;略阳县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8-0219-05

1引百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建设用地量的剧增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陕西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着生态环境改造与建设的艰巨任务,而关中地区的绿化与城环境建设,陕北陕南退耕都将使耕地数量减少,这将使原本就很严重的用地矛盾变的更加尖锐。因此,开展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为核心的土地开发整理,保持耕地的动态平衡,对保持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略阳县郭镇境内,按照行政区划属略阳县郭镇管辖,总土地面积25.13 hm2,建设规模为25.13hm2。其中旱地2.92 hm2,水田22.21 hm2

研究区由4个地块组成,分别为大草坝地块(10.11hm2,均为水田)、蔡家坝地块(5.60 hm2,均为水田)、寺沟村地块(7.80 hm2:6.5 hm2为水田,1.3 hm2为旱地)和二道河地块(1.62 hm2为旱地)。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原的滩涂荒地等地类基础上,开发土地,修建和完善农田设施,达到农田设计要求,具体通过修建田块护坎、水渠,平整土地等措施,从而增加耕地(图1)。

3土地利用现状

3.1土地权属

研究区土地全部为集体土地。各行政村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明确,无争议;土地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全部登记在册,未有土地纠纷。

3.2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研究区实测1:1000现状图量算和分析,建设规模为25.13 hm2

3.3土地利用程度

(1)土地垦殖率=(耕地规模)÷(研究区建设规模)×100%=96%;

(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研究区建设规模面积)×100%=100%;

(3)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地面积)÷(耕地面积)×100%=100%。

3.4耕地质量

根据《汉中市略阳县土壤区划报告》,研究区土壤耕层(O~20 cm)有机质含量0.765%、全氮含量0.041%、全磷含量0.113%、碱解氮42.0×10-6、速效磷11.4×10-6、速效钾1903×10-6,pH值为7.6,耕地质量中等。

研究区交通条件较差,大部分田块地势相对较陡,光热积暖条件一般,水源较足。土地经整治后,地面坡度基本上为3~5°,土层将变厚,排洪设施、生产道路将得到全面配套,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整治后区内耕地可达到发展农业的條件。

4研究区建设条件分析

4.1基础设施条件

4.1.1道路交通设施

研究区外交通通达,非常便利。$309省道通过县城,且距县城50km,大部分村道都能通往县城。

研究区内道路情况分片区说明:

(1)大草坝地块。本地块处于窑坪河的右岸,在左岸有通村硬化道路。在田块内存在三条生产道路,道路路面宽度不一,路面覆有少量砾石,不能满足研究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需求,需对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重新修建,并新建部分生产道路,提高田间道路通达度。

(2)蔡家坝地块。本地块处于乐素河的左岸,右岸为$309省道,区域$309省道之间有桥梁相连接,道路通畅。在田块内修建有1条进村道路,路面状况较好,但田间道路通达度较低,需新建部分生产道路,以便村民的生产作业。

(3)二道河地块。本地块北侧为$309省道,右侧为乐素河的左岸。地块内有田间道路1条,由于路况较差不能满足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需对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重新修建。

(3)寺沟村地块。本地块位于乐素河两岸。地块内有田间道路1条,由于路况较差不能满足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需新修建生产路(图2)。

4.1.2研究区灌排防洪设施状况

研究区3处地块全部无灌溉设施,且均为修建任何防洪措施,都不能满足防洪标准。

4.1.3电力设施状况

研究区电力设施比较完备,380 V低压输电线路纵贯研究区,能够满足研究实施和生活用电需求。

4.1.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

研究区尚未形成农田防护林体系,渠道周围缺乏植栽,造成日光直接照射,使日夜温度相差很大,对生态的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同时田间田块不规整、路网渠系不配套,田园景观较差。

4.2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

研究区各行政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沟道的河道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局部仅有零星的居民点分布,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各自然村庄有部分住宅闲置,形成空闲地。本研究建设对农村居民点建设影响很小,导致水土流失。主沟道及支沟道以坡地为主,田块零星破碎,难以机械化耕种,无法规模化生产。

(2)研究区内土壤抗蚀能力差,区内降雨量呈年际和年内分布差异大,在降雨量较大的7~9月份,易发生地表径流冲毁田块和田间道路面的现象;排水基本为自然形成的冲沟,冲沟切割较深,冲沟占地面积较大并对下游农田有较大威胁,导致土地利用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研究区气候条件优越,温光水热较为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水流速较大,土壤养肥流失严重,不利于作物的高产。

4.3.2农业设施限制因素

研究区公路、电力、通讯设施等,基本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排洪工程为形成的土质自然冲沟,不能有效的排泄田块后山的山洪;局部修建有干砌块石护岸,但现场来看,护坎未封闭,局部由于河流冲刷掏蚀,出现局部坍塌,不能满足汛期的防汛要求,难以保证土地的使用安全。

虽然4处地块全部临河,但未修建任何的灌溉设施,现有耕地多全部为旱地,产量较低;耕地的大小不一,无任何的规划,不利于机械化耕种;耕地的平整度较差,起伏不定,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率和保收率。

4.3.3其他限制因素

当地政府、集体和个人,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建设沟台地等基本农田,但实施面积小,分散零星,根本满足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现有沟台地等农田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研究区配套设施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心有余而力不足,亟需通过研究带动解决。

4.4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研究區光热资源丰富,河谷相对宽阔,地势较为平坦,在满足河道行洪需要的前提下,土地利用潜力很大。通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对田、水、林、路综合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土地质量(产出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收率。

4.4.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潜力分析

研究区所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荒地和滩涂等,对该区域的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的主要途径。面积约为24.16 hm2

4.4.2提高现有耕地质量潜力分析

研究区现有耕地质量较低,主要原因是土层薄、土质差,地面不规整,无排洪设施,生产保收率低。因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土地平整,配套排洪工程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进而建成优质、高效、高产的

5研究区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5.1研究区新境耕地来源

研究区原土地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治理,防洪防涝标准不足,田间道路比较零乱,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通过田、水、路、林网的配套建设,统一规划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经分析,本研究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滩涂荒地的整治。研究实施后,可新增水田22.21hm2,新增旱地2.92 hm2,新增耕地比率96.2%,符合治沟造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率5%的要求。

5.2新增耕地适宜性评价

本着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服务,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确定耕地评价、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林牧业等用地评价体系。以土地详查图斑为评价单元,对耕地评价选择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溉程度和产量4个评价因子;宜农后备资源选用地形、海拔高度、大于10℃积温、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砂石堆积厚度、覆土来源保障程度、灌溉水源保证率参评因子。评价采用主导因素定性、定量分析与工程技术人员评判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类型。

研究区宜农土地,大于10℃积温超过2200℃;地貌条件为旱地,在河漫滩的坡耕地土壤质地以黄土性土为主,客土平整后,耕层厚度大于30 cm,土层厚度超过100 cm,并且交通方便,距居民点较近。地形高差不大,光热水配合协调,取土运距小于2.0km。经评价分析,研究区的现有耕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经土地平整,加厚耕作层,培肥地力,配套排洪设施等措施后适宜作农业用地。

6研究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6.1可供水量分析

根据《汉中地区实用水文手册》,研究区大石湾村蔡家坝组地块是乐素河。乐素河境内流程38.9 km,县境内集雨面积267.36 km2。年平均流量5.94 s/m3,年径流量1.87亿m3。河床比降19.3‰。

乐素河供水量校核:根据蔡家坝地块无坝取水渠首以上的流域面积168 km2,研究区上游乐素河流域面积为186 km2,大草坝上窑坪河流域面积为217 km2。根据《汉中地区实用水文手册》求保证率为P=80%的设计年径流量。根据《手册》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直线图、年径流变系数Cv等直线图,确定研究区乐素河年平均径流深y为850 mm、流变系数Cv=0.48。C5/Cv值嘉陵江流域为2.5。根据Cv,Cs/Cv值由附录表Ⅲ查出P=80%的Kp=0.60。

设计年径流量:

W80%=1000×K80%×YXF(1)

得出乐素河在蔡家坝地块供水量为8568万m3,寺沟村地块供水量9486万m3。大草坝在窑坪河地块的供水量11067万m3,由此可知,可满足灌溉需求。

6.2需水量分析

6.2.1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确定

研究区地处汉中盆地内,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参考相关规定与类似工程,确定研究区复种指数为1.9。大草坝和二道河地块规划以旱地为主,所以本次研究不考虑。大石湾村蔡家坝组规划为水田,内种植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所占比例为1,其余依次为小麦0.4,油菜0.4。经参照水稻及小麦的生长期内,作物需水状况,及同期P=75%年降雨量情况,分别制定保证率为85%的水稻灌溉制度,及保证率为75%的其他作物的灌溉制度(表1)。

从上表可知,郭镇年每亩净灌溉定额为729 ms/亩。根据《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灌溉系数规定,研究区渠道衬砌后,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63(η灌=η田×η渠=0.9×0.7=0.63)计算(本次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只考虑斗渠到田间段),郭镇年每亩毛灌溉定额为1157.1m3/亩。

6.2.2需水量计算

研究区内灌溉渠道根据实测地形图结合收集资料,各渠系所控制面积需水量如表2。

6.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研究区水资源平衡分析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各片区内各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年供水量均能够得到保障。研究片区灌溉水源主要靠乐素河,乐素河水量丰富,各山河在作物灌溉期均为丰水期,水量十分充沛,亦为研究區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但是,经现场踏勘发现研究区未修建任何的灌溉设施,需修建配套的水渠等工程。

7结语

本文从略阳县荒草滩涂地开发建设条件、新增耕地来源以及水土资源平衡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及相关数据,对荒草滩涂地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区由4个地块组成,分别为大草坝地块(10.11 hm2,均为水田)、蔡家坝地块(5.60 hm2,均为水田)、寺沟村地块(7.80 hm2:6.5 hm2为水田,1.3 hm2为旱地)和二道河地块(1.62 hm2,为旱地)。

(2)研究区外交通通达,非常便利。$309省道通过县城,且距县城50 km,大部分村道都能通往县城。研究区内由于原有路况较差不能满足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均需对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重新修建,并新建部分生产道路,提高田间道路通达度。

(3)研究区3处地块全部无灌溉设施,且均为修建任何防洪措施,都不能满足防洪标准。且电力设施比较完备,380 V低压输电线路纵贯研究区,能够满足研究实施和生活用电需求。

(4)研究区尚未形成农田防护林体系,渠道周围缺乏植栽,造成日光直接照射,使日夜温度相差很大,对生态的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同时田间田块不规整、路网渠系不配套,田园景观较差。

(5)研究区土地利用存在自然、农业设施以及当地政府、集体和个人,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建设沟台地等基本农田等限制因素。

(6)研究区光热资源丰富,河谷相对宽阔,地势较为平坦,在满足河道行洪需要的前提下,土地利用潜力很大。

(7)研究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滩涂荒地的整治。若研究得以实施后,可新增水田22.21 hm2,新增旱地2.92hm2,新增耕地比率96.2%,符合治沟造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率5%的要求。

(8)研究区各片区内各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年供水量均能够得到保障。灌溉水源主要依靠乐素河,乐素河水量丰富,各山河在作物灌溉期均为丰水期,水量十分充沛,亦为研究区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但因研究区未修建任何灌溉设施,需修建配套的水渠等工程。

猜你喜欢

可行性
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选煤厂手选矸石系统技术改造及智能选矸可行性分析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