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
2019-11-22景贺淑
景贺淑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63—01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师无论是站在教学应用题的难度角度上看,还是从考核中应用题所占分值比重来看,都意识到了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解答应用题一直是学生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设计趣味应用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出现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识字功底、但是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尚有欠缺的时段。应用题常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这使得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既要理解文字,又要联系数学知识点,难度大大增加,枯燥性也大幅度提升。想要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应用题。如,从文字叙述改成图片叙述或者语音叙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有一道简单的文字叙述应用题为:小红和小明一起去买水果吃,小明买了20元,小红买了30元,请问谁买得多?多多少?为了锻炼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并增强应用题的趣味性,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显示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提着水果的卡通图片,并标注名称,然后让学生根据应用题信息填入与人物相关的话语。如,小明说:“我买了二十元的水果。”小红则说:“我买了三十元的水果。”学生在图片的引导下很快便能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并辨别出两者的大小及其数量差。此时,笔者添加对话。如,小明对小红说:“哇,你比我多买了十元的水果。”最后,从图片反推到应用题上,学生则可快速解答出应用题,并提升了解题能力。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第一,学会读题。读题即认真审题。经过读题,理解题中的事理与情节,明白题中的问题与条件,弄清其中的直接条件、间接条件,把握各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较复杂的题目,要在读题的过程中,学会画批。即以诸如曲线、横直线、圆圈等符号或文字形式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句以及思维分析与判断结果,以把握每一数量的真正意义,了解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平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易于混淆的应用题,让学生加以分析,准确运算。
第二,分析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并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在应用题解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表示题目中所给的各种数量及其内在关系,可以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其中的数量关系。數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①寻找题中的数量;②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③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例如,甲车每次可运煤400千克,而乙车比甲车每次可多运60千克。那么两车每次一共可运多少千克煤?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该题是求两车每次一共可运多少千克煤,需明白哪两个条件?该题中所给出的数量之间是什么关系?该题应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这样,通过读题、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解题思维过程直观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极大帮助。
三、联系生活,增强对应用题的认识
应用题应当是“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一种题型,其本质是应用。唯有从应用出发,其教学才能行之有效。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将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人民币的面额差值和提升有关“人民币”应用题的理解能力,笔者设计了一个“卖东西”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给出了多个形式类似、但数值和表达方式稍有区别的应用题,令学生从其中选择两个不同表达方式的应用题设计对话,并在对话中进行“卖东西”和“买东西”的角色扮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很快便掌握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同时其应用题的解答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