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9-11-22叶建玲

甘肃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叶建玲

【关键词】 数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61—01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听过的知识容易忘记,而做过的则不仅容易理解,还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适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掌握,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研究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适时组织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比如,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以及掌握几何知识还需要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有很多几何图形的实践例题,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折、量、画等等,让学生获得更加形象的感性认识,进而概括出概念以及性質,同时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比如,教学“三角形”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这样一来,学生在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中就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以及性质。

二、充分把握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则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一个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动手操作。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必须把握时机,只有组织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动手操作,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可以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比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1.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2.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地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这样教学,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重视课后实践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这句话无疑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的最终归宿,就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实践。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开展课后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学生对于游戏毫无抵抗力,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后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学习了“组合图形”这节课的内容后,可通过让学生动手玩七巧板拼出各种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组合图形;其次,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手工制作。课后手工制作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比如,学完“三角形”这节课的内容之后,学生就可以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做一些与之相关的手工制作;最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如,学习了“圆”的知识之后,“如果要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你有什么办法?”又或者是“给你一个圆形的镜子,要求你找出它的圆心,你应该怎么找?”通过这样的课后动手操作,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自然也浓厚了。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培智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